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红楼修文物(239)+番外

作者: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剩下的就是设计、生产和销售了。

听说十三阿哥有心将这些自鸣钟卖到蒙古去,薛蟠先来了劲儿。“十三爷,奴才以前结交过一两个往蒙古去的行商,都说过蒙古人的生意好做。蒙古王公贵族有钱的极有钱,只要眼瞅着东西喜欢便好,都鲜少问价的。”

其实京中也不乏这样的王公贵族,出手阔绰的,只要看上了,连价都不带还的。

“所以我说呀,这自鸣钟,就得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匠人,做出来就喊最高价,越贵越好,越贵越有人买!”薛蟠越说越得意,也越说越大声。

十三阿哥听了就赞好:“是这个理儿!”

他年轻时经常随扈塞外,自然见识过那些蒙古王公的阔绰劲儿,见薛蟠一言切中要害,也颇欣喜。

石咏在一旁,不插话,只尴尬地笑着。刚才十三阿哥还未开口赞薛蟠,他随身带着的颁瓟斝就已经出声了,石崇在那里小声嘀咕:“这谁啊,说得太合我心了!”

石崇就是个富人中的富人,买东西绝不会问价,而且只捡那最贵最顶尖的买,买的价格低了,反而跌他的身价。所以薛蟠那一席话,倒是正合富人的心理,转眼间,这定价的方针就已经定下来了。

“茂行,你还想到些什么?”

十三阿哥见石咏紧紧盯着那只机芯,便开口询问。

“回十三爷的话,卑职是在想,若是往京里、或是蒙古销的自鸣钟,是不是在钟面上加上一圈指示十二个时辰的会好些?”

中式计时法与西洋的不同。这个时空里,舶来的西洋自鸣钟大多使用西式计时法,像康熙、胤祥、胤禄等人,自幼时起就和西洋传教士打过交道,向他们学习术算和天文历法之类,自然将西洋的时辰和中式的时辰来回切换自如。可若是换到普通人使用,却还是中式计时法来标注更方便些。

这话说出来,贾琏和薛蟠一起点头,他们各自家中都有自鸣钟,可也都是用了好一阵之后才慢慢习惯过来的。

“既然如此,要不要钟面干脆只留十二地支?”薛蟠想到就问。

石咏却摇摇头,觉得还是同时保留西洋的计时法会好些。

他来古代之后总有种感受,时间过得特别慢,以前的两个小时,如今只当一个时辰来过。这无形中人工的效率也会较之西洋更低一些。比如这阵子石咏在景山工地当包工头的时候,非常希望手下的工匠能提高效率,这样就可以按时完工,不用加班。可是事情却并非一向如他所愿。工匠告诉他“未初”能干完的活计,石咏未初去检查的时候,才发现很长一段时间都可以叫做“未初”,工匠口中的“未初”可能比石咏理解的“未初”要晚了半个钟头之久。

所以石咏私心里,也盼着中华的计时法,也能有朝一日如西式的一样,更准确更精密些,势必能推动国人办事的效率。

“茂行说得在理,我这里记下了。”十三阿哥倒真是很认真,取了纸笔,匆匆在纸上写了一行字。

几个人又坐在一处,天马行空地各自设想了一番。石咏还建议了现在是生产自鸣钟,等自鸣钟普及了就生产装饰精美的怀表,等人们都习惯使用计时器之后,再让他们掏腰包买能轻松携带计时器,这样就可以赚两回钱。

他这个主意惹得旁人大笑,都赞石咏的确有做“奸商”的潜质。唯独石崇这会儿非常安静,估计正在暗自琢磨“计时器”、“自鸣钟”是什么东西,与他那西晋时候的“滴漏”、“日晷”都有什么不同。

薛蟠则非常大方地让出他薛家一位专门跑蒙古商道的管事,这人与不少蒙古行商有往来,对与蒙古人做生意非常了解。至于其他账房什么的,薛家更是大包大揽,不在话下。

末了,倒是贾琏小心翼翼地向十三阿哥开口:“十三爷,这桩生意,最后还少不了要十三爷出面,帮着宣扬一回。”

贾琏这人,不像薛蟠那样,自幼深谙经商之道,也不像石咏那样,算是半个搞技术的出身,但贾琏有一桩好处,能够设身处地,思虑比较周到。

贾琏的想法是:这自鸣钟做出来,走礼却不大合适,谁家愿意“送钟”呢?让各家各户主动买才是最好。所以,要让京中大户、蒙古王公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且得有人“以身作则”才行。

作者有话要说:1本段引自原著第二十六回 ,原本是程日兴送给薛蟠的寿礼。

第104章

几个人商量到后来, 便议定了到时做出像样的自鸣钟,便捡几家京中大户中摆设展示, 届时御驾去承德避暑、或是巡幸塞外的时候, 也多带几件, 明晃晃地摆着炫炫, 回头自然会有人眼热上心的。

十三阿哥对自己外书房中的这一场商议非常满意,他觉得几个年轻人都是思路活络,不像他, 这几年一直闷在家里, 外头的事情都觉陌生了。这些年来的冷遇早已让他的一颗心渐渐冷了,倒是这几个人的热情让他也觉得暖些。

说话间, 十三阿哥伸手去揉揉右膝, 瞥眼看着炕桌上放着的自鸣钟,记起石咏说起过的, 本国的能工巧匠太多了, 他们的手艺流传后世, 简直就是传奇。

十三阿哥忍不住笑:这小子,说话的口气就好像他见过后世人将如今的东西捧作传奇似的。

石咏说这话的时候也提及,如果条件允许, 最好给工匠们最大自由创作的空间, 一定会有令人惊喜的成果。十三阿哥也颇以为然:门外汉又何必指手画脚?

只是唯一一件事他如今心里没底:这一门生意,要做好做大,投入是少不了的,做出来的自鸣钟只要有一批销不动, 立刻就是几万两银子压在货上。十三阿哥想起这个也免不了有些惴惴,只是他没法儿后悔:毕竟这是他自己想出来,能为皇父分忧的法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