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修文物(290)+番外
“还有那一对师徒,神神叨叨的也未必是什么好东西,”九阿哥火气忒大,恨上了一切相关涉事之人,“爷倒要问问,究竟是怎么知道八哥被人暗算的,没准暗地里也有什么别的勾当也说不定!”
这“毙鹰”之事一出,康熙迅速出手,剪除八阿哥的羽翼。阿灵阿与鄂伦岱被拘不说,短短数日之间,现有刑部尚书与侍郎均被革职查办,工部尚书降级转任太仆寺卿,侍郎则免职留用。以下两部官员,都有不少变动。
早先追随拥戴八阿哥的人难免看得目瞪口呆,人人自危。
然而也不乏一两个幸运儿,刑部查办转调了不少官员之后,人手正缺,便清点以前曾在刑部任职的诸官员履历,发现从刑部平调转内务府的郎中贺元思如今被贬,正在上驷院任职。
吏部查过贺元思的履历,认为当初贺元思因差事不当而被降职之时,并无八阿哥一系的人作保说情,显然与八阿哥一脉并无甚关系。如今在上驷院任职勤勉,并无大错,于是便将贺元思又平级调回了刑部。
贺元思作为八阿哥胤禩的私人,还是曾经亲自从苏州带了五名良家女子上京的私人,当初被八阿哥当做炮灰放弃的时候,早已万念俱灰,没想到竟然因祸得福,又能平级调入刑部,同时也顺势洗脱了“八爷党”的牵连,往后若干年不会因此而担忧,贺元思忍不住暗叫侥幸。
如今刑部上下被清理了一遍,熟悉旧部务的人并不算多,贺元思有经验和资历摆在这里,以后顺着刑部往上升,不比在吏部或是户部来得慢。他一时回想起当初在江宁清凉寺内得慧空师太算过先天神数,说他会有“意外之喜”,现在想起来,恐怕就应在这件事上。
贺元思迷信,赶紧趁此机会拜拜神佛什么的,同时回到家里又挺直了腰板,重振了夫纲,责令发妻将早先偷偷发卖的美妾再买回来。贺夫人这时候再去问人牙子要寻红菱的下落,又哪里找得到?
腊月中,宫里传出良妃病重的消息。众人都晓得必是为了康熙皇帝那一句话的事儿。虽说宫里有宜妃遮掩,但是人多口杂,这些话很轻易就传入良妃耳中,教良妃怎么受得住,必然是唯求速死,免得拖累八阿哥。
然而她却没想到过,无论她是生还是死,八阿哥的出身都无法磨灭或是更改。
因已经进了腊月,不少有爵的人家听说良妃的病情之后,担心这个年过不好,偷偷地屯了些猪羊之类,也舍了年节时摆酒吃席唱戏的打算。
然而良妃的生命力却比众人想象得要更顽强些,硬生生挨到了三月间才咽气,死前求了康熙的恩典,见了身为阶下囚的八阿哥一面,这才闭了眼的。八阿哥紧跟着一场大病,病得形销骨立,险些没有熬过来。
良妃死后,康熙的心意似乎稍稍有些回转。此前他停了八贝勒及属官的俸银俸米,在胤禩病重期间,康熙虽然从未遣人前往探望,但据说曾经过问过胤禩的病情,看过太医开的药方。
待胤禩逐渐痊愈之后,康熙命恢复了八贝勒府的俸银俸米,并命将胤禩膝下的庶子弘旺养在宫中。
不少人猜测是康熙后知后觉地悟出来,当初“毙鹰”事件,八阿哥乃是被人陷害,实属无辜,又因良妃郁郁而终,实在可怜,所以对八阿哥略显宽和,也在情理之内。
然而也有明眼人看得出,八阿哥旧党已经被康熙剪了个干净,余者碍于“父子之恩绝矣”那句话,再也没胆子往八阿哥那边靠过去。既然是独木难支的一根光杆儿,为何不把他留在朝中,反而能够牵制其他几子?
不过,这些俱是后话。
石咏在腊月里跑了两趟潭柘寺,都没有打听到妙玉师徒的消息,直到内务府封印,石咏交待了所有的差事,这才听说妙玉师徒如今已经转去住在西便门外的牟尼院。
作者有话要说:1康熙这一段训话节选自《清圣祖实录》,有少量改动。另外,《清圣祖实录》是雍正朝编纂的,其中也不乏对当初政敌的贬低之辞,未必是历史真相。“毙鹰事件”史上确曾发生,但这里的各种细节则俱是小说情(编)节(的),不可尽信。
第126章
石咏并不知道慧空师太在“毙鹰事件”之中扮演的角色, 他其实也并不知道“毙鹰事件”的详情,只是听到从承德归来的十六阿哥提起, 他就立即想起此事。
这件事确实在正史中有所记载, 亦是为后世无数影视剧所钟爱的题材,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此事扑朔迷离, 真相难辨,到底是何人向八阿哥下的黑手,无人得知。
从明面儿上猜想, 向八阿哥下黑手的, 各数字皆有可能。但是站在后世的角度上从结果来看,答案却很明确, 八阿哥因此事失势之后, 十四阿哥迅速崛起,接手了八阿哥手中的势力, 而八阿哥等人则不得不转而全力支持十四阿哥, 以另一种姿势登上夺嫡的舞台。
当然了, 除了十四阿哥以外,还有一位隐形的受益者,就是康熙本人。康熙一旦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 立即出手剪除, “毙鹰事件”便是一个最好的由头。
当石咏听说了康熙对八阿哥的发落之后,长叹一声,忍不住又想起章怀太子李贤所作的《黄台瓜辞》,“一摘使瓜好, 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他想,若是武皇能与康熙交流交流,没准很有共同话题。
腊月里各家各户操持年事的时候,石咏找到机会去了一趟西便门外牟尼院。待石咏寻到妙玉师徒的时候,慧空师太坐化未久,遗体刚刚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