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修文物(316)+番外
一听说八阿哥的病,十四阿哥脸上便讪讪的,他总共只去郊外看过八阿哥一次,撂下一枝参就溜了。此前他对八阿哥态度凉薄,此刻又热切地贴到九阿哥这里来,受九阿哥奚落,也是难免。
“九哥,都是弟弟的错儿,弟弟近日兵部的差事繁忙,就没顾上八哥这里,是弟弟的不是,请九哥多担待!”
十四阿哥半点儿也不狡言掩饰,只管老老实实地道歉,他晓得老九一向吃这一套。
果然九阿哥脸色便和缓了些,温言道:“八哥一向最看重你,如今他纵是被那起王八羔子陷害,也记挂着你莫要被牵连……”
十四阿哥听到这里,脸上立即是一副要哭出来的样子。
岂料九阿哥接下来却用食指恶狠狠地叩着桌板说:“若是教我晓得了,是哪个王八羔子暗害的八哥,我就……”
九阿哥说话时咬牙切齿,满怀恨意,十四阿哥便不由自主地打个冷战。
“九哥莫不是为这些玻璃发愁?”十四阿哥不敢再提八阿哥的事儿,赶紧转换话题,指着九阿哥面前的玻璃。
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九阿哥难免又黑了脸色。
却听十四阿哥笑道:“其实九哥也不用烦恼,既然九哥的人仿制不出来,那么,‘看着’十三哥的人做一遍,总能做出来了吧!”
九阿哥听了,眯着眼看看十四阿哥,寒声道:“十四弟,你能想到的,以为哥哥就想不到吗?”
隔天贾琏就来找石咏,说是玻璃厂里“丢”了两名工匠。
如今的臭皮匠三人组里,石咏主抓技术,薛蟠主抓销售,贾琏只管生产与进货。厂子里丢了人,就第一个报到贾琏这里知道。
“昨儿收工之后就回去了,今儿早上一直没来,按着家里地址找过去,家里说是昨晚人根本就没回去,担心得什么似的,怕是被匪人给绑了。”
石咏一皱眉,心说:这些人劫工匠去做什么,若真是想知道做玻璃窗的诀窍,就是劫了这些人去,也没有用啊!
他与贾琏早就知道有人盯上了他们的玻璃生意,也私下里反着打听回去,晓得那些是九阿哥的人,所以这事儿,基本上就成了“神仙打架”,他们这些“小鬼”怕是帮不上什么忙。
“走,咱们去金鱼胡同见十三爷去。”
这件事情,最终由十三阿哥出面,向九阿哥讨人而终结。
九阿哥原本不把十三阿哥当回事儿,可是此前八阿哥病重的时候,十三阿哥即便是腿脚不便,到底也还是出城去探视了一次。九阿哥这才勉强卖了十三阿哥一个面子,将人还了回来。
然而被九阿哥绑去的两名工匠在回归之前,已经被迫在九阿哥名下的玻璃作坊里演示了一回“玻璃制作”,做出来的玻璃与此前九阿哥的人做出来的一模一样,满是气泡与孔洞,颜色发绿,不似石咏他们做出来的平板玻璃那样,纯净而透亮。
九阿哥脸色难看至极,自然知道这平板玻璃的关窍,绝非由那些寻常工匠所掌握。
十三阿哥则在自己的外书房里,一脸疑惑地问石咏:“茂行,你当真觉得这个法子可行?”
第137章
石咏向十三阿哥提出的, 乃是允许他人“加盟”,建连锁的平板玻璃厂。
这回他请了贾琏与薛蟠一道, 来十三阿哥府上商量这件事儿。这建议一说出来, 十三阿哥与贾琏都有些吃惊, 只有薛蟠丝毫不在意, 只管捏了筷子去挟面前碟子里的炸花生米:“石兄弟说的话自来就没错过,他说的反正我也听不懂,听着就是!”
十三阿哥与贾琏想想也是, 都稍许放心, 盯着石咏,看他怎么说。
石咏的意思, 这生产平板玻璃的技术, 想捂是捂不住的,若是总想着独家垄断, 瞒着旁人赚钱, 瞒来瞒去, 免不了结仇无数,尤其是与九阿哥这样强势的结仇,十三阿哥或许能护着一时, 但私底下, 贾琏、薛蟠,连带他们身后的家族,怕都是要倒霉的。
这样来看,反倒不如拉九阿哥下水, 等九阿哥的人掌握了这个技术,尝到甜头,也会帮着保护这技术不会进一步外泄,相当于他们的玻璃厂更添了个保驾护航的。
十三阿哥听了这话,依旧有些犹豫。
他自从上回康熙明命内务府撤出自鸣钟的生意之后,就知道接下来的生意一定要做得低调,免得皇阿玛不喜。石咏提出将技术告诉别家,多起几家玻璃厂,便能令他这家玻璃厂“泯然众人”,再不会如自鸣钟生意那样打眼,倒也合十三阿哥的本意。
只不过这玻璃的产量一上去,价格肯定就会慢慢降下来。这样相当于引入竞争,削减了自家的利润。
十三阿哥自己无所谓赚多赚少,但想着贾琏与薛蟠都是真金白银入的股,不好教他们闷声吃亏,赶紧问那两人的意见。薛蟠自不必说,一味跟那花生米较劲呢。贾琏却认真思索一阵,转过脸来问石咏:“茂行说的‘加盟’,在把这做玻璃的法子让人知道的时候,该是也有代价的吧!”
石咏笑了。
这做玻璃的技术人人都想知道,若是一味不让他们知道,只会让这些人动歪心眼儿,跟石咏他们过不去。俗话说“堵不如疏”,还不如开个口儿,让旁人在付出一小部分代价的同时,能光明正大地换来使用这种技术的权利。
再者,石咏最初的想法就是发展玻璃工业,降低玻璃产品的成本与价格,让普通百姓也能用上玻璃。若是只有他们一家做,要将规模做到全国,那得何年何月啊?
“我想着两个方法,一是‘加盟’的玻璃厂头回就付一笔费用,然后咱们就将技术说与他们知道,以后就不管了;另一个方法是从‘加盟’厂里抽成,这个就是要包教包会,他们赚得多,我们也赚得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