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修文物(323)+番外
贾琏满心喜悦,刚想开口说他也与十三阿哥想到一处去了,只听十三阿哥笑着续道:“蒙块布,送到福晋面前,只管告诉福晋,说这世上最好看的人就在这儿了,然后将镜面一揭……”
一时外书房里人们一起拊掌大笑,贾琏由衷赞叹:“这天底下最会哄媳妇儿,最晓得怎么说甜言蜜语的,非十三爷莫属啊!”
他听到这里,已经决定,盗用十三阿哥的这个点子,回家依样画葫芦,看看阿凤会是个什么反应,没准儿能任由他小意温存,回头再怀上个哥儿也说不定。
说着贾琏回过头,看着薛蟠与石咏,笑着说:“你们二位可多学着点儿!”
在座只有薛蟠和石咏,还没成婚。
薛蟠是已经定了亲,未婚妻甄氏的生母封氏正在上京的路上,两家已经算好了日子,等亲家母抵京就办婚事。
只有石咏一人是个标准的单身狗。
旁人都想到这一成,不忍心再刺激他,任由他面上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除了这煤油灯与西洋镜以外,咱们其实还有好多能做的。”石咏虽然被小虐了一把,但是他一想到这玻璃厂的无限可能,心里还是难抑激动,“只是我想,咱们先一步一步来,将那两样做好了,没准儿又有人来找咱们要‘加盟’,那时候咱们就再让旁人帮咱们将这生意做多做大,咱们自己个儿接着折腾新鲜的物事……”
煤油灯做得实在太顺利,石咏忍不住有点儿飘飘然,一张口,不小心就将他心里的话都说出来。
其实他真的还知道很多,还有很多可以做的,更何况,如今他很有把握,在遥远的南方,有他的同类,他潜在的盟友,两人做的事未必相同,但是却能互补。
眼下这玻璃厂,已经能制作非常光洁纯净的玻璃,也就是说,“光学玻璃”的试制成功,也就近在咫尺了。能做出光学玻璃,市面上那些从洋货行进口的玻璃眼镜、老花镜、放大镜,他们就全都可以不靠进口,自己生产了。
除了眼镜之外,他还想做显微镜,想做高倍数的显微镜,这个在文物修复时经常使用的老伙计,不久也能制出来了。此前他在承德的时候,还与于老太医和牟大夫聊过此事,两位大夫听说了这等“奇物”,能将极微小的活物儿放大,看得一清二楚,都表示也许会对他们这些行医之人有不少帮助。
除了这些以外,他还可以做玻璃杯、玻璃瓶、玻璃罐头……区区一间玻璃厂能做的,实在是太多了。
石咏一点儿酒意都无,可是一想到将来,也忍不住手舞足蹈。
“今儿聊得畅快,”十三阿哥大笑道,“拿酒来!”
一时醇美的酒浆都送上,石咏仗着胸中那一股生机勃勃的快意,酒到杯干,一会儿就被贾琏他们那几个酒场上的老手给灌倒,人事不醒,由贾琏给送回了椿树胡同去。
翌日一早,石咏醒来,除了母亲石大娘的各种抱怨之外,他还见到了贾琏昨晚送人回来时顺手交给石大娘的一份文书。
待他三行两行,将文书看完,石咏大吃一惊,伸手揉了眼,才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
十三阿哥做主,他们的玻璃厂分给石咏两成干股,同时九阿哥“加盟”生产平板玻璃的直隶玻璃厂,五分股所得的所有利润,都将划入石咏名下。
第140章
石咏看了这文书, 脑子里晕乎乎地,着实还未反应过来。他实在是没想到, 十三阿哥他们竟然赠了两成玻璃厂的干股给他。须知这玻璃厂的本钱他可是一文没出, 也出不起啊。
石咏又低头去看那文书, 只见上面十三阿哥府、薛家、贾家三家各自按比例退让, 给他让出的股份,显然是三家商量一致才做出的决定。
他翻到文书末页,竟然发现自己已经在这文书上摁了手印儿。除了他石咏以外, 十三阿哥、薛蟠与贾琏, 三人都是签名加盖名章,连薛蟠都用一笔狗刨字写了个歪歪扭扭的名字上去, 唯有他石咏, 摁了个红通通的手印儿在上面。
想必他昨夜喝醉了之后任人摆布,贾琏他们便不由分说, 让了干股给他, 还不让他有机会推让, 所以替他做主,“帮他”摁下的手印儿。
“咏哥儿还不去上衙?”石大娘从旁劝着,暗自感慨醉酒实实在是太误事了。
石咏“哦”了一声, 晕乎乎地去了内务府府署。
内务府那里, 十六阿哥显然已经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专捡石咏办差办到一半的时候凑过去,笑嘻嘻地问:“小石咏,听说你又折腾出了什么好物事, 回头可千万别忘了爷!”
石咏:“哦!”
十六阿哥无奈地摸着后脑,心想这个呆子怎么今日格外地呆。可待他离开石咏办差的那间屋子之时,才听身后石咏低声说:“多谢十六爷关怀,卑职感激不尽!”
十六阿哥一怔,随即坏笑着背手离开,知道这个呆子一向不知如何表达,可如今不知那根心神被触碰到了,也肯当面讲这种话了。他一面离开,一面有点儿得意,却哪儿晓得方才石咏那句话,其实并不仅仅是对他一人说的。
石咏下衙回家,回到椿树胡同的时候,薛家一名掌柜已经在石家大门内候了多时,李寿则在陪着喝茶。
那掌柜见到石咏回来,团团一揖,口中说:“石爷,薛大爷说的,将上一季玻璃厂的分红先送过来了,请您收着。”说着从袖中抽出一只匣子,里面盛着银票,和一份从玻璃厂抄录的账目。
石咏在造办处和营造司待过一阵,这时候的账目他尽看得懂,只粗粗翻了一遍,就赶紧说了声:“有劳掌柜亲自送来,请代为转告,谢过你们家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