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红楼修文物(333)+番外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这几日在宫里,她倒是偷偷带了一本《太上感应篇》进宫,无事的时候看了解闷,可是越看越觉得一头雾水,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书中写着要人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可是她从来一件恶事都不做的,怎么这辈子却总这样受人欺侮?

越想迎春便越发怀念兆佳氏两位小姐,这是她此生头一回在贾府之外结交的朋友,甫见了一面便就此分开,迎春实在是心里不舍。她回想着如英的英气,和如玉的外柔内刚,一时出神,便将那《太上感应篇》慢慢合上,撂在一旁了。

这日石咏照常到内务府上差。如今十六阿哥将他暂时调回去养心殿造办处,与王乐水和唐英一道研究玻璃厂的产出,试图将那玻璃镜子做成各色精美摆件,供宫中御用。

石咏与王乐水和唐英两人一起商量过一回,又将几件已经制成的镶嵌珐琅多宝镜架玻璃镜摆在桌面上,便见到十六阿哥脸上挂着贼忒兮兮的笑容,背着手走进造办处,笑望着石咏。

几个人一起站起来向十六阿哥见礼,十六阿哥笑着摇手说:“免礼免礼!”

他又看看石咏,笑着说:“听说你家有喜事!”

石咏:……啊?

他一副茫然的样子,王乐水和唐英都笑起来,说:“十六爷别逗这傻小子了,明摆着他啥都还不知道呢!”

十六阿哥也觉得是如此,当即一笑,说:“爷放你的假,先回去看看吧!”

石咏“哦”了一声,谢过十六阿哥,转身就要出门,只听十六阿哥的声音在背后响起,说:“不是外城那里,是你们瓜尔佳氏府上!”

石咏还不曾习惯有人叫他“你们瓜尔佳氏”,愣了一阵才反应过来,十六阿哥说的是永顺胡同。可他依旧不明白永顺胡同能有什么喜事。

待到永顺胡同口,石咏陡然闻到一股子刚刚放过鞭炮的味道。眼见着地上还落着红纸屑,他带着疑惑,走进胡同,靠近忠勇伯爵府,只见伯爵府大开着中门,中门内是香炉香案,显然刚刚接过旨意。大伯父富达礼与二伯父庆德两人都在门口,拱手向邻里与亲朋们致谢。

“咏哥儿!”庆德一眼瞥见了侄儿,立即大踏步走过来,拍着石咏的肩膀,满脸是欣喜:“听说了你妹妹的喜事儿了?”

石咏摇头,他在认真地在脑海里思索:他哪个妹妹……

庆德:……哪有这样不晓得捧哏发问的傻小子,连“什么喜事”四个字都不晓得说?

旁边富达礼跟了过来,插上一句话,说:“宫中刚刚传下旨意,你二伯父膝下嫡女,刚刚指婚给十四阿哥长子弘春阿哥为嫡妻。”

说这话的时候,富达礼一派严肃。旁人都晓富达礼一向不苟言笑,可是此刻就只有石咏能看出,这位大伯眉头微微拧着,隐隐约约露着一点忧色。

原来是这样!

石咏一凛,心想:果然说祸兮福所倚,自己这位堂妹嫁了十四阿哥长子弘春,那么忠勇伯爵府又难以避免地与十四阿哥绑到了一块儿。这位十四阿哥,将来可是要被新皇清算的,所以这桩指婚,对伯爵府来说真的是喜事吗?

可是见到庆德的嘴角已经咧到下巴根儿了,石咏实在不忍心拂他的意,当下一抱拳,鞠躬行礼,说:“恭喜二伯!”

庆德笑嘻嘻地说:“免礼免礼,什么时候你叫上喻哥儿,一起来二伯这儿吃酒……”

不止石咏,旁边富达礼也忍不住挑挑眉毛,知道这庆德是高兴太过,口不择言,石喻一介八岁多快九岁的小哥儿,哪里就能吃酒了?

“说来这次,真的是咱家祖宗保佑!”庆德瞥眼见到兄长富达礼紧绷着脸,满心都是得意,遂将石咏拉到一边,跟这堂侄子说起了悄悄话。

“咏哥儿,你可知,这次你妹妹能指给弘春阿哥,实在是老天帮忙,老天太帮忙了……”

“须知,早先皇家属意的对象,不是你妹妹,而是老尚书马尔汉的孙女。你想想,人家那家世,祖父是兵部尚书,父亲是广东巡抚,你二伯这点儿官职哪里值得一提。”

“可是你妹妹的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庆德越说越是兴奋,脸上露出笑意,“可是人家老尚书前两日没了……哈哈!兆佳氏的姐儿就得守孝,这一届秀女大挑便选不得了,这才给你妹妹腾出了位置……”

石咏听见庆德在他耳边说“这一届秀女大挑便选不得了”,耳中便开始嗡嗡嗡的,几乎不知道自己耳中所听到的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

庆德兀自凑在石咏耳边叽叽呱呱:“对了,咏哥儿,你看,这么着你妹妹也就是要嫁入皇家的人了。二伯可是记得上回你五姑姑出嫁的时候曾经给添了一套四幅的条屏。那个二伯也见过,可体面了!”

“你妹妹是要嫁进皇家的人,皇家么,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只有你上回送的那种书画才最风雅,不显得俗气……当然了,你在内务府当差,最近内务府捣腾出的那些个好东西,看看能不能给你妹妹……”

石咏茫然地瞥了一眼庆德,费劲地问:“二伯,你在说什么?”

庆德:……

他以前曾经听说过石咏的主官十六阿哥自从受伤之后,耳力就不太好,可难道这耳力不好的毛病,竟还是会传染的吗?

第144章

石咏除了反射弧超长之外, 对眼下这个时空的各种礼节风俗也非常不熟悉。

若不是庆德提起,他压根儿就不会将兆佳氏双胞胎选秀与此前他刚刚上门吊唁过的老尚书丧仪联系起来。

此刻他刚刚晕乎乎地反应过来, 双胞胎终于不用选秀了, 可是他立时又记起当日在承德的时候, “英小姐”对专门照管老尚书的太医尚且非常熟稔, 想必时时照料老尚书,与老尚书颇为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