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红楼修文物(408)+番外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但是据他所见,宁府既选择靠向弘皙,那秦氏是胤礽亲生女儿的传闻就不大靠谱了。毕竟从弘皙的角度,有谁能受得了这么厚颜无耻的妹夫一家子;从宁府的角度,贾珍若真是与秦氏的关系不清不楚,又于秦氏之死脱不开关系,避开还来不及呢,又怎么能有这么厚的脸皮,就这么攀附过去?

早先据杨玉环的香囊所说:贾珍与秦氏说私房话的时候,曾提起废太子一家子,两人对那一家都无特殊之情,甚至贾珍还曾嘲笑当年二阿哥作威作福,如今只成为了阶下囚。至于那五万两银子,也是贾珍与秦氏在一起的时候,私下里提起的,秦氏当时还顺杆上,向贾珍讨了几千两银子的体己……

所以,杨玉环的银香囊虽然对贾珍与秦氏的关系完全不作评价,但是该说的,又似乎什么都说了。

当然这些石咏都不好直接向贾琏提起,他只是负责总结要点,供贾琏自行判断。

贾琏则非常郁闷,讷讷地说:“可……为什么是王掞?”

石咏对这一点也很想不通。他与贾琏两个一道,皱着眉思索良久,最后彼此互看一眼,一起开口:“难道是——”

王掞是个终其一生都在为太子复立而奔走的人,史载他一直到康熙六十年,七十多岁了,还在请旨复立二阿哥为储君,最后被康熙降罪,发配西北边陲军前效力,最后不得不由其子代父赎罪,前往西北。这样的人与那些左右逢迎,两边下注的人不同,王掞一根筋地认为“立嫡”才是正理,而康熙膝下,元配嫡出的皇子,就只有一个。

因此即使宁府靠向了皇长孙弘皙,在王掞眼里看来,也不过是别有用心而已。再加上宁府的私德已经亏得不成模样,阖府只有门口那两只石头狮子还干净些1。这一切,或许都成为了王掞看不惯贾氏一族的理由,见到吏部提出的候补官员名单,又见到贾琏的名姓,猜到与贾珍同族,又见他是金陵人士,是一等将军贾赦之子,自然不喜,便出言将贾琏的任免给“摁”下,大约便是这个道理。

“茂行,你说,是不是我以后这仕途就此断绝了?”贾琏想起自家,又想想宁府,实在是无语之至。

“也不尽然,”石咏认真地想了想,“琏二哥,你荣府这边,究竟是向着哪一位亲王还是贝勒的?”

贾琏答道:“我父亲自不必说,一心一意要从兵部那位手里谋个军中的头衔;而二房那边,大姐姐是平郡王福晋,平郡王一直与二阿哥不睦,但因为也在兵部的关系,与十四阿哥很要好,但若论二叔那里究竟有没有什么倾向么……”

贾琏说到这里,竟也张口结舌起来。他突然发现,宁府背地里下了这一盘大棋之后,他荣府,几乎是一盘散沙,其实连个拿主意的人都没有。自老太太以下,要么玩着自己的小心思,要么全无主见,随波逐流。

“我们府……除了我父亲,其实并没有向着谁呀!”贾琏恍然大悟。

石咏想想,也确实如此,“这也可以算是一桩好事吧!”如今实权阿哥那么多,又没有公开立储这回事儿了,其实真押中的机会也挺小的。与其押错了注,倒不如先无欲无求地混到雍正朝再说。

这是石咏头一次与贾琏谈起时局,他是特地选了在自家与贾琏密谈,若是在外头茶楼酒肆,他是决计不敢当众谈论这些的。

“可是宁府那边,又怎么是好?”贾琏很是郁闷。宁府根本就没有知会荣府,就大手笔地给选择了弘皙,从外人看起来,宁荣二府就是一家,荣府就算是没有站队,此刻也站队了。

石咏沉思一阵,抬起眼望着贾琏:“琏二哥,我有几句话想劝你,不过你完全可以出了这门就忘的!”

贾琏正着急上火,连忙一挥手:“茂行你这是什么话?你是个有分寸的人,我难道还不知道吗?”

当年石咏曾经提点过一次薛蟠,贾琏从薛蟠那里一一都听说过,认为在理。因此此刻石咏愿意提点他,他正求之不得。

“第一件,宁荣二府,往来账目要彼此分清,最好不要有什么混在一处的。”

贾琏听了,点点头,说:“这是正理,原本就是分着账的,不过,”他想了想,“往后最好是连往来走礼人情也能都记清楚了。这个我可以劝老太太那里,毕竟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第二件,你们府里,要约束仆下,那些在外头欺男霸女的事儿要收敛,尤其要盯着那些顶着你们府的名头,在外行事的仆役。”

贾琏听了又点点头,说:“这个我省得,上回周瑞的事不就是这样?”

王夫人的陪房周瑞曾经争买田地,并借荣府之名,干预顺天府审案,并包庇女婿冷子兴,藏匿赃款,最后因老太太发了话,王夫人终于也没能护住这等刁奴,处理掉了。

石咏见贾琏上道,心中又多生出些希望:看起来这荣府,也不是无药可救的。

“还有第三件,就是你们荣府,须得表现出与宁府的不同来。怜贫惜弱、乐善好施之举,尽管多做些,且不要刻意,只当是日常积福,天长日久,相信好人是一定会有好报的。”既是好人,也一定是能慢慢挣出好名声来的。

石咏劝了贾琏一番,末了对他说:“琏二哥,我可是信你,信你是个做官的料子,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能有一番建树的好官。”

贾琏听了也颇感动,拱手向石咏道谢:“茂行,谢你吉言,你劝我的,都是金玉良言,哥哥承你的情,都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