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修文物(562)+番外
九阿哥当即安排,“拿我的片子,给城里所有钱庄票号,说是不许借贷,就算是以前借了也不许放款。对了,尤其是内务府拍卖时放保证金的那两家,一定是和小十六他们暗中有往来的,索性派人去他们门口守着。就这一两日,爷不许有一两银子流进内库去。”
他的手下应下:“爷您放一百个心吧!那两家里,薛家是家主不在,我们使了人上门和那掌柜的聊天去了,正盯得死死的;还有那金家,也是一样。”
九阿哥哼了一声,挥手放人下去,自己留在堂上,口中反复念叨了几遍那小药铺的名号:“同仁堂、同仁堂……为什么世上就有人能吃这熊心豹子胆,跑爷这儿来捋虎须?”
这同仁堂……难道就不怕么?
乐凤鸣向石咏坦白:“说实话,我怕什么?”
“我们乐家往上数三代都是铃医,只到了我这一代开始炮制丸散膏丹,历代的方子都在我这脑子里装着。若是京里待不住,我就离开,天下之大,哪里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这次是参,以后若是其余药材商针对同仁堂,一枝参也不卖给我们,我也照样有法子经营下去。石大人,你也知道,我同仁堂的主顾们都是苦哈哈的百姓,谁吃得起参呢?所以这次听您说起的时候,我就拿定了主意,我们同仁堂,不怕的!”
石咏很喜欢乐凤鸣的坦诚,而且他清楚知道这乐家不仅没有被赶出京城,留在了京里,而且还留得很好,一留就是三百多年,在这期间乐家恪守良心,致力于制药治病救人,“同仁堂”之名因此而享誉海内外。
“既是如此,乐老板,请这就随我前往内库吧!”石咏请乐凤鸣随他一道动身。
“石大人,小人还有个问题,这次往内库缴过款之后,参可以还暂且存放在内务府库房中吗?”乐凤鸣颇不好意思,直言他如今的困难,“小人,小人店里的库房很小,今儿个拍下的参,若是要运出来的话,还得花钱在前门附近再租个库房才行!”
乐凤鸣瞬间露出本来面目,他其实真的只是个做小本生意,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习惯于计较一铢一锱的商人。
“这简单!”石咏登时爽朗地笑出了声,他心里非常畅快,与乐凤鸣附耳,只说如此如此。乐凤鸣登时明白,一起笑道:“这下子全直隶的商人就都知道,究竟是哪种法子好了。”
石咏便向乐凤鸣行了一礼,道:“如此,多谢乐老板高义!也盼着其余药材商人们能快些明白过来,到底哪一样才是真正利国利民利己之举。”
乐凤鸣亦感激地向石咏还礼,道:“大人切勿客气,小人到底是感激……感激大人肯给同仁堂这样一个机会。”
“什么?内库已经入了五分之一的款项?”九阿哥接到消息的时候惊讶极了。
这次内务府拍卖人参,所得的总款项为四十三万两有余。五分之一,就是超过八万两了。
然而九阿哥这里得到的消息明明是,并无任何一家钱庄票号向同仁堂借贷,连放款的都没有。
“他难道抬去的是现银?”九阿哥跳起来问。四十三万两,那得多重啊!
“回爷的话,不是现银,全是小额的通兑银票。各大钱庄的都有。内务府出了三个账房,正在内库清点。因其总共涉及十七间钱庄,所以内务府如今的法子是先将各家所出的银票一家家地汇总,然后直接传这些钱庄的伙计上内务府去,先验看这些银票有没有假,若是没有假的就立即要求票号通兑,将现银送入内库。如今已经有三家将银子兑完,内库那边已经入库……余下的,应该……也快了!”
九阿哥登时跳脚:“也不是早就说了,城里所有的票号,不许有一家给那同仁堂放款的吗?”
他的从人登时为难地道:“话是这样说,可是城中的钱庄,如今并不是在给同仁堂放款啊!他们如今是在给……在给内务府放款兑银子啊!”
九阿哥一瞪眼,那人吓得“噗通”一声跪了:“九爷您千万别怪小的,当时小的还拉着宝通号的掌柜质问来着的,结果那掌柜说,银票既是真的,他们就不能不兑,若是不兑,回头消息放出去,明儿他们被挤兑,那生意就真没法儿做了……”
九阿哥虽然跳脚,可是在商界浸淫多年,这点儿最基本的规矩,他很清楚,晓得既然银票是真,便票号钱庄便没有借口不兑。更何况,四十三万两,分散到十七家头上,每家也就两万多,要是连这点头寸都调不出来,就绝没有能力在京里开钱庄。
“这么多小额的银票,全是三五百两的,硬生生凑出了四十三万……”九阿哥挠着头想不明白,“这么些钱,究竟是怎么来的?”
“莫非从民间一点点借来的?”那手下小心翼翼地猜测,“毕竟如今大户人家那闲散银子出来放印子钱的不在少数,朝廷虽然三令五申不许,可是却禁不住,毕竟有利可图啊!”
“是,是了!”九阿哥一下子明白了,“一定是这样。你,去告诉那些药材商人一声,叫他们再忍一忍,忍过十日,十日之后,市面上一定有参,又便宜又好的长白山参!”
九阿哥的推测是,这个“同仁堂”乐凤鸣就是个投机商,这次是四处借了小额借贷,打肿脸撑胖子一口吞下了内务府发卖的参。但是这些利滚利的印子钱利息升得极快,乐家绝难支撑十天半月的,只能靠买下货了之后立即转手发卖,回笼货款,将印子钱还回去,才能维持。
因此他命人再忍十日,就是判断这十日之内,乐家一定支持不住,不得已低价发卖人参偿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