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修文物(635)+番外
十六阿哥兀自在算有没有可能说通石咏,将石家新生的姐儿说给自己的儿子,毫没想到石咏正在琢磨要不要打断女婿的腿。两人都是各怀鬼胎,目光一碰,各自转开。十六阿哥咳嗽一声,道:“对了,茂行,百花深处那里的拍卖行,十一月里要再举办一回拍卖。爷还是想将差事交给你!”
石咏是对拍卖行的事务最为熟悉的人,拍卖行是内务府的产业,石咏当即表示,责无旁贷。近来除了拍卖内务府名下的产出和收藏以外,也开始承接一些代客拍卖的业务,从中赚取佣金。这样的代客拍卖,今年已经举办了两回。
“其实,爷将这项差事交给你,多少也有些顾虑,”十六阿哥担心地说,“但这是对方要求的,爷也推拒不得。不过你放心,无论出什么事,你只消跑来告诉爷一声,爷一定出面斡旋!”
石咏一怔,只听十六阿哥无奈地说:“这回要拍卖的,世上怕是没有旁人比你更熟悉了!”
他随即将一张花笺上誊抄的清单给石咏推了过来。石咏看了一惊,脱口而出:“又是玻璃?”
十六阿哥点点头:“九贝子的玻璃。”
第280章
九阿哥指定石咏张罗此次拍卖, 要求石咏按照他的要求与期望将九阿哥名下几间玻璃厂的库存尽数拍出,石咏有些警觉, 隐隐约约觉得这是一个坑。
然而十六阿哥却觉得没有那么严重:“我与九哥谈过一次, 你也知道的。他这人平日是不大靠谱, 可是做自家生意他是不肯含糊的。”
这个评价也算是公允, 石咏撇去自己与九阿哥的纠葛不谈,在商言商,他必须承认, 九阿哥的生意做得兢兢业业, 若说此人为了特地与自己过不去,才委托拍卖行拍卖玻璃器, 那他也太无聊了点儿。
“九哥日前已经向皇阿玛上奏了, 说是想趁着这次拍卖的机会,出一大批玻璃存货, 同时将所得的两成全部捐给内库, 作为支持十四哥在西面的军饷开支。你这知道的, 这拍卖拍出高价的机会,总比直接去与行商一家家地谈来得多些。”十六阿哥解释。
如今的人经历过一两次拍卖,便知道这种方式很容易激发出买家的“热情”, 尤其是公开竞买, 眼见着那价格越叫越高,实在给人一种血脉贲张的感觉,似乎晚一步就错过好东西了。因此百花深处几回拍卖,除了那次拍卖内务府人参, 结果不尽如人意以外,其余都拍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绩。
而且石咏还保持了一项记录,经他的手的拍卖,至今还没有流拍过。
可能这也是九阿哥打拍卖行主意的原因。九阿哥这次委托内务府拍卖行,是一举数得,既能出清一部分玻璃厂的存货,又用真金白银支持了远在西面的十四阿哥,在康熙皇帝面前又显得十分讨好,此外还能指使一回石咏,即便石咏再不乐意,也得帮他奔走张罗。石咏想,若他站在九阿哥的位置上,也会觉得很爽啊!
九阿哥觉得有多爽石咏便有多无奈。然而这是他的本职工作,而且又有十六阿哥的面子需要顾及,所以石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安排,并开始积极准备。
十六阿哥知道九阿哥与石咏之间的过节,因此每到需要与九贝子府出面打交道的时候,总是他亲自出面,对着九阿哥。石咏只需要面对九贝子府上的大管事就行,这为石咏省去了不少口舌,毕竟九阿哥麾下的管事,也大都是精明而高效的人才,与石咏在一处,很快就将拍卖的一些细节问题敲定。
石咏拿到的那张拍卖清单上,拍品大多是普通的玻璃日用品,分成平板玻璃、玻璃镜、玻璃瓶、玻璃杯、玻璃碗为主。这些货品不像早年间松鹤楼那次,十三阿哥辖下玻璃厂拍卖的玻璃器皿那样精致出彩。然而这此拍卖的商品胜在数量巨大,动辄上百万件,价格低廉,且都是现货。
石咏便大致猜到,九阿哥玻璃厂的出产大约有些“压货”,因此这位着急将手里的东西都拍卖出去。
石咏随即与九阿哥府上的管事敲定了拍卖的低价,便立即开始赶制名录,派发帖子,邀请行商参与拍卖会。
他邀请的行商,有早先年与十三阿哥的玻璃厂有往来的生意人,也有薛蟠薛蝌兄弟从南边推荐过来的皇商或是行商,最后,石咏甚至将早先刚刚随探春去了一趟科尔沁的蒙古商队也拉了过来,想要聚合这几方的力量,看看他们究竟能吃掉多少货。
这次拍卖议定的拍卖方式依旧是明标竞价。每一批玻璃商品,不管数量多少,都是同一个标的。但是允许商家自己联手,多家一起拍下某一批玻璃产品,各家最后分配的比例由各家自己确定,但是联手的人数不能多过十家。
一应安排妥当之后,十六阿哥过来传话,表示他又帮石咏从九阿哥那里争取到了一点儿奖励:如果所有商品都顺利排出,没有流拍,那么,九贝子府支付给内务府拍卖行的佣金将再增加两成。
石咏一听便纳闷,“没有流拍”?他不明白九阿哥为什么会特地提到“流拍”二字,自从他主持拍卖以来,京里的这间拍卖行就还没有流拍的纪录。眼下听见九阿哥提起这个,石咏本能地觉得不适。但是别无选择,只能小心翼翼、精心准备,直到拍卖的那一天。
拍卖会照旧在百花深处举行。这里初冬的景致也别有一番趣味,荷池上尽是些枯荷残枝未收,颇有些凋敝冷清之感,但是藕花书屋门前的一副木刻楹联换成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立时便格外应景,显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