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红楼修文物(638)+番外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那感情好,这一批货,你就好生收着吧!”九阿哥待见石咏答得如此“恭顺”,登时长笑一声起立,心中转念,惦记着回头要叮嘱自家名下各产业,联络业内所有相关的行商,谁都不许从石咏手中收购任何一枚玻璃瓶。他就是要看着石咏自作自受,拍下的货品烂在手里,白白亏下一万多两白银去。

“这石咏不还在搞什么‘信合行’么,这一回拍下这批货定要他掏尽家底,许是还会欠下不少外债,无法归还,看他还怎么敢在人前提这‘信用’二字。”九阿哥对京中各行各业的动向非常了解,当然知道石咏这回很可能会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去,一想到这里,他心里就得意至极。以至于这回他将玻璃存货一举出清,回笼数十万两真金白银,却怎么也敌不过看着石咏挖坑自跳,捏着鼻子吃一大亏来得舒爽。

于是九阿哥随意吩咐自家管事与拍卖行处理结算事宜,自己披上外头的大衣裳,率先走出藕花书屋。即便他人在屋外,旁人也清楚地听见这一位畅快至极地“哈哈哈”笑了三声,似是已经憋了好久的一口浊气今日终于全部出清。

石咏在屋内摸摸后脑,想不通:那位真的有必要……这么开心么?

少时十六阿哥得到消息,匆匆赶来,急急忙忙地问:“怎么好好的,到了临头又出了乱子?”

这一位这样问起,自然引得此间候着准备结算的行商们侧目:明明这次拍卖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且货主九阿哥临走的时候笑得那样欢畅,显然是心满意足,哪里出乱子了呢?

石咏少不了将十六阿哥请出去,两人在荷池畔的亭子里寻了个背风的去处,他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向十六阿哥说了。十六阿哥一跺脚说:“我就晓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九哥从来不应承旁人好处的,一应承了,必定要出幺蛾子。”他指的是九阿哥早先那多出二成佣金的承诺。

这下子十六阿哥担心地望着石咏:“这一万多两银子,你成么?要不爷还是让内务府先垫上?”

石咏摇摇头,他晓得这事儿且不能和内务府扯上干系,内务府与拍卖行在此事上,应当是个纯粹的收取佣金的中间商。

“可是,你也知道规矩,拍卖款项明日就要拨给九哥,你手头……”石咏是个什么家境,十六阿哥一清二楚。

“正是要请十六爷帮个小忙!”石咏说出了他的想法,“帮卑职争取个一两日,筹措银钱的机会。”

石咏说的办法很简单,这次就九阿哥拍卖玻璃,所得钱款数量巨大,所以拍卖行的佣金数目也不小,总在一万两上下。论理拍卖行明日付款,是将拍卖总金额扣除佣金之后的净额与九阿哥交割。石咏请十六阿哥帮的忙,便是让拍卖行先用佣金冲抵他这一批货的货款,回头等他筹到了钱,再将钱款付给拍卖行,作为这次拍卖行的佣金。这样只需要十六阿哥这个内务府总管点头,允许拍卖行迟两天上缴佣金即可。

“咳,茂行,”十六阿哥还道石咏当真想出了个空手套白狼的好主意,“可最后这一万多两,还不是落在你头上?其实你干嘛这么为爷考虑,大不了就流拍,佣金少两成便少两成,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不还是九哥那边的管事处事不当的缘故么?”

这一位到底还是以为石咏是为了内务府和拍卖行的名誉着想,才勉力拍下最后一批玻璃瓶的。

石咏却笑笑,没说话。

十六阿哥“咦”了一声,道:“哟,爷想岔了。看起来,你还是当真想要这一批货的啊?”

石咏点点头。十六阿哥登时长长松了一口气,拍着胸口道:“不早说,让爷替你担了半天的心事。”

早先九阿哥门下将那玻璃瓶的样品送到他面前的时候,他脑海里已经朦朦胧胧的有了个想法,就是因为有这个想法在,才让他有勇气举了牌。

“怎么这次这么大的手笔?”十六阿哥听说石咏已经有了主意,登时来了兴趣。他这个手下想出来的生意迄今为止还从来没有不成过,因此他也很想打听打听,想要分一杯羹。

“没办法,从现在起,要开始给我家大姐儿攒嫁妆了啊。”石咏颇有感触地说。自从闺女落地的那天,他便觉得身上的责任更加重大。旗人家里重女孩儿,多是因为闺女嫁得好能够给家里带来地位权势,石咏却绝不会这样想,他只想让自家小闺女底气足足的,以后无论在哪儿都能过舒心日子,所以经济基础一定要夯实了才是。

十六阿哥颇有同感,点点头,又问起石咏的点子,石咏如今却只有个大概想法。只是他已经拍下这十万枚玻璃瓶,暂时是没退路了,但是这个想法风险依旧不小,他需要多花点时间好好思考,力争做出个完美的计划才是。

但在石咏制定出完美计划之前,他需要将这次的拍卖款先筹出来。于是石咏立刻着手筹钱,顺便盘点所有的人脉与渠道。石家大多数资产都是不动产,手里的现银肯定是不够的,多少得依靠外界的力量。

“头一件,这信合行的贷款肯定是不方便动用的。”石咏坐在自家东院东厢的书房里,一面望着眼前的清单,一面喃喃自语。

信合行主打对小本生意的小额贷款,要求完整的商业计划和严格的审批手续,石咏好不容易把这个商业模式推出来了,就不能因为自己的关系,随意改动信合行的标准。否则这生意便没法儿做下去了。

“琏二哥那里有些鞭长莫及,再者他在山西要用钱的地方也多。”石咏划去了向贾琏借钱这一选项,剩下的人中,目测比较靠谱的是薛家,只是前一阵子刚听说薛蝌带了一大批货南下,只不知道薛家的银两是否周转得过来,是否有这么些闲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