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红楼修文物(731)+番外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石咏点头应了:“是!当年上京时就是从苏州织造府上京的。”

“苏州织造府?我晓得了!”十三阿哥听见苏州史侯府,并未露出什么异色,只点头道,“那位小师父但凡是个有造化的,应当会平安的。等到事情了了,我自然会安排,送她回苏州去。”

说到这里,十三阿哥便不再多透露任何消息。石咏无奈,只能坐在十三阿哥下首干喝茶,不说话。十三阿哥颇有些歉然的眼神便递了过来。

一时如英那边已经向十三福晋告辞,十三阿哥这边也将石咏送出去,临别时对石咏说:“茂行,以后咱们爷儿俩有的是说话的机会,且不急在这一时。”

石咏赶紧应了,却觉得这个十三阿哥越发神秘:京中的一切暗流涌动他都了如指掌,并且有所安排,只是这种安排却不足为外人道。

石咏从金鱼胡同回来,东厢里颁瓟斝它们都在等着消息。

“石咏,你跟人提起我了么?”颁瓟斝着急地问,“我有什么法子可以混进九贝子府,到妙玉小师父身边去呢?”

石咏答:“将你送去并不难,但是我看,妙玉师父可能需要在那边多住上一阵,许是没那么快能脱身。”

这下子大家一起来了兴趣,东厢里四件文物一起七嘴八舌地问起来:“究竟是什么情况?”

“妙玉小师父的安全能得到保障吗?”

“难道他们真的是要这么多和尚道士挨个儿推演天意?”

“……”

石咏想,他这才不过是区区四件文物而已啊,怎么七嘴八舌起来就是这样的?若是他有朝一日真的能修出盛满一间博物馆的馆藏,那盛况简直……不能想象啊!

还未等他来得及回应,外头丁武过来报,说是松竹斋的杨掌柜过来寻他。石咏急忙出去,杨镜锌便拉着他问:“我记得你曾经在琉璃厂摆过摊儿修理古董器件儿?”

那时石咏刚穿来时候的营生了,后来他早已不用亲自去摆摊——但杨镜锌怎么会突然想起这个?

“我店里这刚来了一个癞头和尚,一个跛足道人,一见了我就向我打听,问早年间有没有一个少年,摆摊修理古董器件儿的。我想来想去,就只有石大人您了啊!”

石咏一凛,赶紧拉着杨镜锌问:“他们寻到您这儿,是不是打听此人,想要从那人手里讨回当初他们手里的东西?”

当初的确是这一僧一道将武皇的宝镜交给石咏修复的,石咏收过他们的订金,可一直还没收到过尾款。当然了,他自己这边已经修复的宝镜便一直没再还回去。

杨镜锌却摇着头说:“这倒不是,他们急急忙忙地向我打听是不是你,是因为手上有一面碎成两半的铜镜,正着急想要找人修起来呢!”

石咏:……怎么又碎了一面?

第321章

石咏当即随杨镜锌去了松竹斋, 果然见那一僧一道正在松竹斋殿门外候着。一见到石咏,那一僧一道齐齐盯着他看了半天, 登时一起冲上来道:“是你!”

石咏:“……是我!”

一僧一道对视一眼, 同时露出一副“有救了”的眼神。

“这个你还能修吗?”跛足道人从怀里抽出两个半爿铜镜, 递到石咏面前。

石咏无语凝噎:“怎么又碎了一面?”

他眼前这一面铜镜, 应当就是此前石咏在琉璃厂见到这一僧一道的时候,见到他们手持的物件儿,上面还錾着“风月宝鉴”四个字, 只是这铜镜与当初武皇的宝镜一样, 碎成两个半爿。

“要得急!两天之内,能修吗?”那癞头和尚问, “我们加钱!”

这两位, 似乎终于记起了石咏的套路。只是石咏此前曾经修过的那一枚宝镜这两位却绝口不提了。

“两天?”石咏一听,双手一摊, 说:“两天怎么也来不及啊!”

他可是记得, 头一回修武皇那枚宝镜的时候, 他可是约定了十天再交货的。虽说那时十天的时间有些富裕,但是维修铜镜的工序复杂,两天的功夫无论如何也不够。

然而那一僧一道却不容他推脱, 直接将两爿碎了的铜镜塞到石咏手里:“拜托这位小哥, 一定得两日之内修起!”另一个则问:“要定金吗?二十两够不够?”

石咏摇头表示:给定金也没辙,工期太紧,本研究员做不到啊!

这时候一直在旁边候着的杨镜锌出来打圆场了:“我看,不如这样, 小石大人如今的确是公务繁忙,这件东西他若是有功夫修理,是一定能修起的。但如今这铜镜的情形么……他可能还需要再看看,明日再给你们回话,可好?”

这时候石咏自己也让步了,毕竟武皇的宝镜提醒过,任何与“风月宝鉴”相关的线索都不要放过。他当即道:“若是能修,我就立即修起了,也耽误不了你们的事儿。若是不能修,明天一大早便立即给你们回话。此前两位应该已经在这琉璃厂都问过一遍了吧,除了我,应该没有别家有这个底气,能应下这件活计的不是?”

一僧一道互视一眼,连连点头。

石咏当下连定金也没要,径直将这两个半爿铜镜包起就走。只听见杨镜锌在他身后对那一僧一道说:“两位想不到吧,这位小石大人可是一直在内务府当差的,造办处的那些能工巧匠,全都是他的手下。他自家宅院就在这附近,什么?……对对对,都包在我身上。再说了,小石大人说话一言九鼎,他说了明日给您答复,就一定会给您答复……”

石咏脚下飞快,他不免觉得杨镜锌对此事有些格外热心,总觉得有些怪怪的,可是却不及细想,径直回到自家小院,打开东厢的门,将手中两个半爿铜镜往桌面上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