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给全红楼直播解读原著(132)+番外
【花开彼岸:我提名宝玉!】ץᑵߕȳ
天幕上,萧兰兰双眼一亮,似乎听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讨论点。
【小伙伴们,新增加一个候选人,大家来讨论一下,贾宝玉的卫生知识水平究竟怎么样呀?】
【花开彼岸:我记得宝玉很懂的……他知道一大堆什么“金刚”“菩萨”之类的丸药。】
【哈哈,我知道你说的了,那是王夫人想不起林黛玉吃的一种丸药名称了,于是宝玉就显摆他的渊博,列举了一连串药丸的名字:有八珍益母丸、左归、右归、麦味地黄丸,最后才问出来是天王补心丹①。你说的是这一段吧!宝玉报药名儿确实是很厉害的。】
【花开彼岸:就是它!】
【花开彼岸:还有一段,晴雯生病,宝玉指出胡庸医乱用虎狼药那段。】
【“胡庸医乱用虎狼狗”这一段的确很有趣。兰兰单独把这段拉出来大家来讨论一下哈。那说的是宝玉身边的晴雯受了风寒生病,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得了感冒。宝玉不想声张,免得被王夫人知道晴雯被搬出园子回家去休养……】
贾母顿时记起睛霎,就是那个相貌和林黛玉很有几分相像的小丫头,忍不住轻轻哼了一声——睛要是贾母放在宝玉身边的丫头,王夫人若是借机想动她?哼……就算是打狗也还得看主人呢。
【……这偷偷请来的大夫便是一个叫胡君荣的家伙。这人给晴雯开的药方上有枳实、麻黄。宝玉见了便叫不好,说他自己是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
十年的一棵老杨树,而女孩儿们是秋天里开的娇嫩白海棠,怎么经得住枳实,麻黄这样的“虎狼我药”②。于是重又请而来王太医来,再次诊脉开方,这王太医开的方子就比较温和,没有枳实,麻黄,反而加了当归、陈皮、白芍之类。】
众人听宝玉竟然把自己比成是"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都是想笑又不敢笑。
唯有贾母与凤姐,听见天幕上转述宝玉的话,一时都是哭笑不得,心想,这个孩子说话实在是太实诚了。
【小伙伴们,我猜你们认可宝玉,是因为他指出了胡君荣下的药药性太重,以女儿家的体质容易经受不起,对不对?】
天幕上不少字迹都在说“对”。
【但是,小伙伴们,兰兰想要再提醒一件事,睛雯吃了王太医的药……病并没有好呢!不仅如此,还落下了病根,一直拖到王夫人将她撵出府的时候都没能痊愈,最后令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病死在外头亲戚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
【天青色等烟雨:兰兰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这一段也是历来后人争议比较大的内容。宝玉究竟是怜香惜玉,认为女儿金贵呢?还是外行指导内行,病人家属干预治疗呢?】
【兰兰刚才就这件事请教了一下这里的老师,他们告诉兰兰,以麻黄治疗风寒,确实是对症的。也就是说,那位胡肃医,对时啧婴的诊断,“吃两剂药疏散就好了”,本身并没有错。】
【他的问题在于,枳实、麻黄这两味药的分量可能偏重了,或者按照“君臣佐使”的基本原则,还应再安排两味药,以减轻枳实、麻黄可能会带来的副作用。】
【如果睛雯吃了胡肃医开的药,也许真的吃两副就好了,只是病好之后需要调养,以弥补这"虎狼药”带来的亏虚。而王太医的药,温和固然是温和了,但没有多少药效,依旧要让晴雯本人用自身的抵抗力去硬抗。结果晴雯吃了王太医的药,病非但没有好,又因为拖着病躯给宝玉补裘,病情直接加重,为将来的病亡埋下了祸根。】
宝玉不在现场,但人人脸色凝重——王太医是太医院的首席供奉,贾家、林家都是请他来问病诊脉的。
然而天幕却直接指责这位开的药方……没有药效?
【兰兰猜想,王太医可能是熟悉宝玉
的脾气,知道宝玉对医药有一知半解的理解,又对身边的女孩子好,所以他更愿意开温和,但效果比较慢的药。】
【这样的太医,与其说他是个"妙手仁心"的医者,倒不如说他是个"讨好病人家属"的大夫。】
众人听了,纷纷为宝玉和王太医捏上一把汗。
今儿天幕上这一讲,看以后宝玉还敢不敢给人乱出用药的主意!
至于王太医……这位恐怕是以后没法儿在荣府行走了。
【关于王太医的医术我们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林黛玉。】
黛玉一时惊得攥起手中帕子,惊望着天幕,惊道:"可是我的身子骨如今好多了呀?也是王太医诊的脉息。”
【林黛玉进贾府之后,就一直继续在吃扬州家中时大夫开的药:人参养荣丸。待到后来宝钗送燕窝给巢玉的时候, 黛玉还是一直在吃人参肉桂, 算起来总得吃了有几年的人参肉桂。同学们呐, 这可是连宝钗都看出有问题的药方啊!】
【这说明王太医很可能是兼规曹随,不愿意去改动黛玉的前任大夫给第玉指定的诊疗计划;也可能是为了迎合贾母老太太疼爱黛玉的心理,让贾府在巢玉身上耗费昂贵的药材……】
黛玉似是悟到了些什么:……确实啊,她一旦离开贾家,回归自家,那王太医很快便不让她再服用人参了。毕竟她是监察御史之女,说要拆了太医院,就是真的可以拆了的呀。
【23333:我承认我被主播说服了。】
【花开彼岸:等等等等……胡庸医如果不是庸医,那尤二姐又是怎么回事?尤二姐让胡肃医诊脉,诊完之后服了一剂药就小产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