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给全红楼直播解读原著(251)+番外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皇帝陛下见此情景,不由得微微点头,赞道:“不愧是天上仙人,斗法时也不忘教化。”贾元春只望着天幕上留言区快速滚动的一排排“666” “2333”,心里也不知该作何评价。

【嗯,其他舶来品……舶来品!】

萧兰兰说到这里,似乎终于略出现一些捉襟见肘的样子。她又想了好一会儿,才扬起头道——

【我想起来了,贾母老太太还有一副眼镜,应该也是舶来品?】

贾元春听见天幕上提起祖母,连忙在皇帝身边小声说:“启禀皇上,家祖母确实有那么一副眼镜,是西洋商人送的,说是叫‘老花镜',能助老人家看清细小的物品。"

【算是吧!康乾年间,老花镜儿已经进入我国,但还远不普及,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物事。贾母用的这一副,可能是舶来品,也可能是当时广东匠人所制。但眼镜最初产自西洋,这话不假——算你

答出了第七件。】

就见那天幕上,廖仙伸手,推了推鼻梁上那副沉重的镜架。于是天幕上的"评论区"很快有新的“留言”出现。【曹公棺材板压不住了:原来廖老鼻梁上架的那副眼镜就是古董了呀!】

【23333:有趣有趣。】

贾元春便小声向皇帝陛下解说:“两位仙人斗法,萧仙已说了七件,廖仙变出了六件,然而他自己鼻梁上已有一件眼镜,所以廖仙也是又接下了一招。"

【那第八件,黛玉曾经用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用它来绞那风筝线,说是叫“放晦气”。这是正文里明说是西洋物品的。】

廖仙再次像是变戏法儿似的,手心中变出一柄还不

到巴掌大的小银剪子。

【连这也能?嗯,第九件……第九件!】

萧兰兰的声音里透着为难。忽尔她又支棱起来,开口问廖老:【后四十回里的算不算?】

廖老果断摇摇头:【后四十回里胡编乱造的太多,那可不行。②】

凤藻宫中,贾元春连忙为皇帝陛下解说那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的区别,不过很难分说清楚就是了。

贾元春还在解释的时候,萧兰兰突然双手一拍,脸现喜色——

【我知道了。廖老,您说只要是舶来品就行的对吧?海外来的都行,对不对?】廖老似是胸有成竹,继续一个劲儿地点头。

【廖老,我记得《红楼梦》里,宝玉是会时常吃一吃西洋葡萄酒的?这个也算舶来品吧!】

廖老愣了愣,没想到萧兰兰会说到饮料上来。但好在他也确实有。于是从柜中取出两瓶用小玻璃瓶装的葡萄酒出来。

至此,天幕上萧兰兰那张小脸,笑得就像是一只小狐狸似的。

【那我还记得——有一回宝玉与薛蟠聚会,薛蟠生日时,正好得了一个用灵柏香薰的暹罗猪,这个也算是舶来品的,对吧?】

就见廖老闻言,举头“哈哈哈”地大笑了一阵。

【对,当然算,暹罗进的薰猪——不过我这儿可真的拿不出一只整猪出来了。兰兰,这一局算你赢了!】

只见萧兰兰开心得在天幕上转了一个圈儿,但是突然停下来,问廖老——

【对了,廖老,您说过的,今日开篇我们讲“舶来品”,是有些深意的。您为什么会一上来先抛出“洋货”这个话题呢?】

【兰兰啊!这确实是我这老头子这些年收集古董洋货时,感触颇深的一件事。各位印象中,《红楼梦》成书的年代,清廷统治者施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吧?可是,为什么我们还能在书中看到那么多、那么高级的洋货呢?】

【廖老,兰兰也有这个疑问。】

【明清之际,我国的好几任封建统治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好理由,长期禁海,禁绝商贸。但是,在那个年代,我国与海外是真的没有任何贸易往来了吗?答案是:有!不仅有,而且还有很多这种关于奢侈品的小额贸易。】

【兰兰明白您的意思了,您是想说,当时我国与海外的贸易往来,进口的却都是这些高档奢侈品。帝王们一面说西洋货都是奇技淫巧,不许民间与海外往来,但又私下里默许了权贵们纷纷入手这些新奇的高档货。甚至他们自己也很依赖这些物品:眼镜、玻璃、西洋钟……以使用和收藏这些洋货为荣,对吗?】

听到这里,凤藻宫中人人变色。

谁能想到,这明明是一处花团锦簇,神仙们打擂台的天幕游戏,怎么转眼就突然转到了批评朝政,而且点名直接批评到当今帝王头上了呢。

就见皇帝陛下仰头目视天幕,眼神肃然,脸色颇为阴鸷。吴贵妃用怜悯的目光望着贾元春,大约在想:这天幕,成就了贾妃,看来也连累了贾妃。

然而贾元春却面色如常,一如既往的温婉,并于无人处偷偷向抱琴使了一个眼色。无人知道她一颗心正砰砰乱跳着暗叫侥幸——

眼前这位,应当是听得进天幕这些话的。

第118章 第十六次直播③

【对,这就是我这老头子想要说的。当时代封建帝王,格局狭隘,见识短浅,妄自尊大,只晓得接受外国朝贡,引进这些奢侈品,以满足自身与权贵的一己之私,而完全禁绝民间与外界的正常科技文化交流。如此一来,便使得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从原本的遥遥领先,变为渐渐落后于西方……】

听着这毫不留情面的批评,皇帝陛下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贾元春也将头低下,表情也似乎越来越惶恐。

其余众妃嫔也许还抱有幸灾乐祸之心,但现在也都心惊胆寒,暗自盘算,当帝王之怒如疾风暴雨而至的时候,她们应当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