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给全红楼直播解读原著(328)+番外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东部地区有雨:谢谢兰兰!期待!】

宝玉听到这里,恍然大悟:他怎么就没想到?北静王、蒋玉菡、冯紫英……还有史大妹夫卫若兰,这些人都是书上有名有姓的人啊。

他双手颤抖着摸摸身上荷包里,想要找一支纸笔,来记下他陡然之间想到的一大串姓名。

正在这时,旁边突然递过来一支笔和一个粗纸订成的簿子。宝玉扭头一看,见是凤姐塞过来的,是她平日里用来学书习字随便用的。

宝玉连忙接过去,刷刷刷地记下,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贾雨村、还有凤姐的兄长王仁,还有芸哥儿贾芸、胡庸医胡君荣,还有赖大、吴兴登这些大管家……

凤姐在一旁看着,宝玉一边写,她一边将宝玉已经写满的字纸撕下来,淡淡地说: “咱们府里的这些人,宝兄弟放心,我这就会派人去挨个查一查。这府外头的恐怕还要靠宝兄弟。"

宝玉点头: “那是自然!天一亮我就逐一去拜访去。”

他原想北静王与自家十分亲近,冯紫英等人又是很讲义气的豪侠之辈,又与贾家无仇无怨,想必不会对元春这位宫中贵妃落井下石。

但凤姐却轻轻摇了摇头,道: "等二老爷和琏儿回来,再做计议也不迟。"

【好了,兰兰现在基本上将元春的命运讲完了。小伙伴们,我们现在再回到早先说的那四出戏剧。】

宝玉一面回想一面书写,同时也急出了一头的汗,被夜风一吹,凉浸浸的。他倒是没想到,天幕竟然又会说回到那四出戏上头来。按说,那后头两出戏,应当是分别对应宝玉自己和林妹妹的。

【“仙缘”一出,出自《邯郸梦》,这是一个和咱们之前说的《南柯梦》差不多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最早都出自唐人传奇小说。这《邯郸梦》讲的是卢生在邯郸的一家旅店里住宿,入睡后做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梦,梦里他享尽数十年的荣华富贵,醒来之后,这旅店小二煮的小米饭都还未煮熟。】

【所以这大概也是讲述人生繁华如幻梦如过眼云烟的故事,与《南柯梦》寓意相似,

且同为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这一出戏最特别的地方在于那条脂批,说这一出“仙缘”,伏“甄宝玉送玉”。】

【这“甄宝玉送玉”五个字在整本《红楼梦》中简直是个“孤儿”,除了这里一条脂批之外,再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线索。因此直到今天我们也完全不知道这“甄宝玉送玉”的情节到底是什么样的。】

【但结合《邯郸梦》,我们大致可以猜想,这有可能是贾宝玉在贾府事败之后丢了自己的通灵宝玉,被甄宝玉捡到,将之送还,并点化宝玉。而贾宝玉历经了贾府从富贵温柔乡到一贫如洗一败涂地这样的人生巨大变动之后,终于大彻大悟,看空一切,了却尘缘。】

宝玉闻言,心中悲怆无比,暗道:难道那么多人世的伤心事,就只是为了让我见证,然后被度化,了却尘缘的吗?

【至于最后一出“离魂”,出自《牡丹亭》,原名叫做《闹殇》,脂批批点的是“伏黛玉之死”。在剧中,杜丽娘因梦中与柳郎相会而相思成疾,最后病体难愈,香消玉殒。与林黛玉的结局有颇多相像之处。】

一时间天幕上的评论区里全都是叹息。可以想见,在这些能在天幕上“留言”的“用户”们心中,林黛玉是多么惹人怜爱的一个角色。

【如果大家有机会读一读《牡丹亭》,可以在“离魂”这一出里找到"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 “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②这样的唱词。】

【这些唱词的意境,确实是与林黛玉的很多诗词作品中的意象十分接近。大家回想一下,黛玉的占花名拈的签就是芙蓉,她与湘云中秋节月下联诗,所作的最后一句也是“冷月葬花魂”。】

【以“离魂”暗喻黛玉之死,这正是曹公早早就埋下的伏笔。】

【曹公棺材板压不住了:啊……不要啊!】

第153章 第二十次直播⑦

【之前我们说了红楼梦里那么多出戏曲,那么多寓意深刻、蕴藏丰厚的经典曲目。那么,《红楼梦》中,有没有不好看的戏曲呢?】

萧兰兰此言一出,天幕上都是各种好奇的提问。

【……:应该有吧?】

【曹公棺材板压不住了:曹公如此喜欢各种戏剧的一个人,会写不好看的戏曲?】

【梦里九重天:传统的未必都是精华,也可能有糟粕嘛!】

萧兰兰稍等了一会儿,见评论区的留言各式各样,才微笑作答。

【哈哈,确实有,红楼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但是作者的艺术偏好与爱憎其实也表达得很明确。】

【在第十九回 里,宝玉到宁府去看戏。贾珍那边“唱的是《丁郎认父》, 《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这样的热闹,在宁国府之外都有人能听得见, "满街之人个个都赞: 好热闹戏,别人家断不能有的。'”①】

【这段里提到的都是《封神榜》、《西游记》里的曲目,这种戏曲上演起来,演员多半勾着大花脸,表演各种大场面,却不以情节、唱腔、情感取胜。②】

【红楼梦所处的那个时代,为什么这么流行这种呢?答案是——乾隆皇帝本人很喜欢,这种热闹无比的戏剧,正是从内廷流传出来的。】

【按照与曹雪芹同时代的文人赵翼记载:当时内府戏班,所演的戏剧, "率用《西游记》、《封神传》等小说中神仙鬼怪之类,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