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女(165)
自己总以为自己对隆兴帝没有半点期盼,但其实仔细论起来这些年来心里未尝没有怨恨。倒是眼前的女人,隆兴帝在她心里恐怕才正经是个最好没有的人。
“皇后娘娘,您快下决断。您要是不肯,臣妾就只能另想法子了。”
“来人,那我的腰牌跟着德妃娘娘的人去一趟。就说武家公子犯了重病,留在宫里怕给陛下过了病气,特许送出宫去。”
宫门口的侍卫得到的圣旨是今日进宫的人一律不许再放出去,但这道命令其实下得极不合规矩与常理。皇城里不光有皇帝和后宫妃嫔,更多的还是宫女太监和每日进皇城当值的各处官员。
这些人每天光是吃喝拉撒都不知要吃掉用掉多少东西,又要产出多少污秽。专门负责采买的内侍出不去,整个皇城里的人吃什么喝什么,很快就堆积起来的污秽之物又往哪里堆,这可都不是忍一忍就能忍得过去的事。
尤其原本该出宫的官员都被留了下来,陛下的圣旨只说了让人留下来,可没说要饿死渴死这些大臣。皇城里的水都是当天派人去城外几口专门的甜水井里运回来的,现在人出不去水不够用,那到底是打算先饿死谁。
这些事听起来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没一件不要紧。说是围得跟铁桶似的皇城,其实在皇后的点头下也有不少人走小门出了宫。
现在多一个病重的武承安而已,众人也不觉得太反常。等到皇后宫里的人跟着孙婵心身边的宫女,找到武承安临时休息的地方时,孙婵心的大轿已经停在门口。
第94章
还没等拿着皇后腰牌的大宫女出声,孙婵心身边的总管太监福全德就快步从屋里出来抬手拦住。
“丘太医在里面施针,经不得打扰,有什么话等会儿再问。”
武承安刚进宫没多久就发觉出不对,侍卫就近把他带到的地方算是官员们上朝,或等待面圣时用来落脚等待的班房。今天没有大朝会更加没有等候召见的臣子,正好能让武承安歇歇脚。
说是班房也算有个小小院落,两个侍卫守在院子门口,原本刚刚人都在里边的。偏丘太医一来就说武承安经不得吵闹受不住憋闷,让人都退到院子外面等着,他等会儿要下针更加不能打扰。
两个侍卫虽跟武承安不认识,但他们跟司马仪都熟得很。虽说在宫里当差的侍卫跟朝中大臣和世家子弟都要保持距离,才能让陛下用得放心,但架不住司马仪是个自来熟的。
他跟武承安的情况又不一样,司马将军早早地就给儿子在军中谋了个闲职。司马仪这人,世家子有的小毛病他都有,但好在能放得下身段,跟普通将领士兵混在一处,不是那等死要面子的草包。
刘懋陵还没从南疆回来时,他就已经跟京城内外的驻军禁军侍卫守卫都打好了关系。人人都知道司马家的少爷一门心思想要守住将军府的荣光,虽然不是个能上战场的料,但却是个能交往的人。
全京城都知道司马仪跟武承安关系最好,有了这层关系,丘太医说院子里不能站人,两个侍卫也就卖了武承安一个面子出来守在院门口。
福全德一抬眼,孙婵心身边的宫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转身就拉过皇后派来的宫女温声细语寒暄客套,就是说什么都不让她进院子。
而院子里除了武承安和丘太医,还有半路打晕带路的太监折返回来,翻墙进院的刘懋陵。
他虽然还没弄清公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已经确信自己的所有兄弟们,要么在进宫的路上,要么已经被人带去偏僻的宫殿里看押起来。他要想掌握主动权,就一定不能留在宫里。
武承安现在身子算不上强健,但是也和以往那个病秧子不可同日而语。要他装病光咳几声还不够,丘太医往他身上扎了几针又灌了半碗冷茶下去,看着他很快变得难看起来的脸色,才点点头。
“老丘,你这针扎下去真的没事?长安好不容易养好些的身子,万一有什么后遗症,可不是闹着玩的。”
“行了,这时候还说这个。今天要是出不去,你我都死在宫里面,也就用不着操心这个了。”
丘太医已经嘱咐过,行了针喝了冷茶胃会疼,过后仔细养些日子影响不大。武承安不在意这个,自己这个身子自己最清楚,且还到不了要死的时候。武承安不想死,更不想功败垂成,他必须把自己和刘懋陵都带出宫。
有了这样的武承安,丘太医很快就出去让人直接把大轿抬进院子里来,福全德和大宫女两人故意堵在门口,正好拦住侍卫和皇后身边宫女的视线。
直到几人看着一道人影闪进大轿里,两人才装作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上前去搀扶此刻连走路都有些艰难的武承安。
被软手软脚扶上大轿的武承安,又被福安从侧殿里间找来一床棉被,紧紧盖在身上。原本苍白得没一点血色的脸颊,又活生生被烘出一层薄汗。
脸颊两侧更是泛起一片病态的潮红,偏薄唇又透着浅紫,这么一衬原本七分假的病秧子,也成了十分真。
连被孙婵心派过来压阵的太监总管福全德看着都心惊,一时分不清真假,忍不住握住武承安从棉被里露出来的手掌,“大爷您再撑一会子,咱们马上就到家了。”
孙婵心这么多年没生育,她身边的侍女太监都知道,自家主子有多看重武承安这个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