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女(56)
“不用老提醒我这个,你们家我上次去了。大是大但耐不住人也多。你爹把整个东跨院都分给你,不用你说我也能猜着你的弟弟该是什么心情。”
说是明白武承定的心情,不过孟半烟也没打算摆长嫂如母端庄大度那一套。
这世道本就分嫡庶分长幼,孙娴心嫁去侍郎府带了多少嫁妆,孙家又给了武靖多少助力,武承安就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武承定娶妻生子地方不够住,就把心思往武承安身上打。那以后自己和武承安要生了孩子,难不成侍郎府的地方就光看哪一房孩子生得多就给谁?
要是按着这样的道理,男人也别出去建功立业入仕科举,留在家里生孩子多好啊。生他十个八个的,整个侍郎府都该归了他。
第36章
孟半烟心里怎么想的也就怎么说了,一番道理听得武承安一愣一愣。
他从小就听惯了下人们的窃窃私语,多是说自己身体不好却占了嫡长,往后侍郎府是个什么光景可就不好说了。
就连孙娴心也难免因为这事气短心虚,在府里被谢姨娘弄得处处掣肘,像孟半烟这样别的什么都不管,白的黑的道理全是自己的,还真是头一个。
“你这话要是被谢姨娘听见,还指不定怎么生气。”
“听见就听见,你还怕她?”
孟半烟正认认真真看着舆图,画在纸上不过手指大小的方块都是以后自己要住到要用的地方,这可不是能马虎将就的事。
“谈不上怕,只不过她是我爹的姨娘,摆在台面上也算得半个长辈,不好与她计较的。”
武承安本来端坐着,架不住孟半烟为了看舆图大半个身子都撑在桌上,搞得他也忍不住和她摆出一样的姿势,好方便跟她解释,哪一处的布置是什么用途。
两人人前一个大老板一个病美人,这会儿都撅着屁股一边讨论哪个屋子怎么改,一边嘀咕武家的姨娘怎么弄,那场面着实有些摆不上台面。
“五年前,我跟我表舅做过一桩买卖。做之前说得千好万好,一年里前后三趟送了酒去他的铺子里,等年底要结账的时候三百两银子的酒水,他只肯给我一百八十两,说亲戚一场就别赚他的钱了,收回个本就好。”
孟半烟一听武承安的话就不乐意了,随口捡了当年自己同王家表舅的一桩买卖当故事说给他听,“那可是我正儿八经的亲戚长辈,你要不要猜猜,我是怎么办的。”
孟半烟不算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人,至少武承安能看出来她此刻对自己的不满。
“我不猜,反正你不会吃亏,就算吃了亏也会拉着你那个表舅一起,大不了破罐子破摔谁也讨不着好,对不对。”
这话从武承安嘴里说出来,虽问着对不对但其实眼神语气里满是笃定,听得已经做好准备给武承安讲一讲道理的孟半烟都泄了大半的气。
“我先收了他给的一百八十两银子,等到年三十那天带着人直接去他家里要账,他不给我就堵着他的门。迎来送往的,正好让他家亲朋都看看,他是怎么欺负我家孤儿寡母老的老小的小。”
孟半烟说起往事半点愁容都没有,反而显得有点点得意,“你不知道,后来我大舅也来了,先是想拉我回去又是要替我进去讨个公道的,大冷的天硬是急出满头的汗。”
“那最后呢,银子他给没给?”武承安听故事听得认真,半点不觉得孟半烟这样做有什么不好,更在意该她的银子要没要回来。
见他这个态度,孟半烟心放下了些,就怕这病秧子是个嘴上懂礼心中迂腐的。孙娴心娶自己去武家是要开疆辟土收拾人的,万一他跟在后面这不行那不许的,就要命了。
“起初还不想给,又反咬我一口,说什么亲里亲戚的没有年三十堵门要账的道理。既不肯少银子,那之前的一百八十两又收了做什么。”
武承安一听这话也笑了,“一百八十两本就是他该给的,你去要的是他没给足了,这两厢里又不冲突你凭什么不要。你不要恐怕连一百八十两都没了,亏得这人还做表舅的,把你当傻子哄啊。”
“可说呢,你府上的东跨院本就该是你的,你没搬过去房子放在那里也不会坏,即是朽坏了也有公中出银子修整,凭什么要你让出来。亏得那谢姨娘还是半个长辈,怎么也把你当冤大头哄呢。”
这话说出口,两人都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声儿来。原本要说的大道理要表明的心意,也尽在不言中无需多说。两人又默契的把心思放回舆图上,细细讨论到底该不该把武承安院子里的几颗茶树,挪去东跨院。
随着‘武承安那个病秧子又要张罗娶妻了。’‘侍郎夫人不知怎的猪油蒙了心,不要六品武将家的嫡女,居然找了个商贾人家的姑娘做媳妇。’这样的话流传开,新昌侯府也彻底成了京城世家中的一个大笑话。
人人都知道孟家的姑娘是个厉害角色,不但不进侯府借势,还狠狠抽了新昌侯府一大嘴巴子,打得京城里人人都知道侯府算盘落了空。
偏新昌侯府一群人到这份上了还舍不得侍郎府这门亲戚,又派人送了东西去侍郎府,摆出一副‘自家姑爷的女儿要做侍郎府里的大奶奶,侯府和侍郎府也不是外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