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相到初恋男友(53)
陶老太问陶年:“怎么出门吃饭还要点外卖。”
陶年说:“忘记跟他们说一声了。”
陶老太有心看看她不在的日子,她家孙子是怎么照顾自己的,所以就打开保温袋。
这一看不得了,哪家外卖送情书的。
粉色信封上还带着从保温盒里透出来的热气,果真新鲜滚烫。
陶年在青春期没让陶老太体验过从衣服书包里翻出表白信,让陶老太这个当家长的缺少了很多乐趣。
特别是别家老太太说他孙子有多受欢迎,书包里有多少粉色信封的时候,她羡慕嫉妒。
如今陶年年近三十,而立之年,弥补了陶老太当年的遗憾。
“年仔,好像不是外卖喔。”
陶年在整理文件,打算让关添杰把这些食物拿出去,闻言抬头,看到陶老太手里的粉色信封。
他的手一顿,以不变应万变:“多次订购他们家的外卖,可能是封感谢信。”
陶老太很开心,有朝一日她也能感受一次那些老太太所说的诸多借口。
陶老太放下信封,依次将餐盒往外拿,一人餐,多别人一口都没有。
陶年走过去准备让关添杰进来,只见陶老太将餐盒打开,把筷子塞到他手上。
“吃吧,别浪费。”
陶年没动筷:“我陪你出去吃饭,不吃了吧。”
陶老太说:“你吃完再陪我去吃。”
陶年说:“我让助理进来……”
陶老太打断了他的话:“人小关白天够忙的,晚上还要帮你吃外卖,你这个老板怎么这么剥夺员工。”
陶年为了当个好老板,只好自己解决这一份外卖,他还邀请陶老太一起享用。
“可别,我这老太太可不兴抢自家孙子的东西吃。”
陶年快速吃完这顿外卖,陶老太才允许他出门。
陶老太还将那封感谢信递给陶年:“人家写给你的感谢信就要好好看。”
吃完晚餐陶年让司机把陶老太送回家,自己让助理来接。
回到家时,陶年刚弯腰换鞋,粉色信封从口袋里掉了出来。
平平淡淡没有任何香味,只有纸张混合墨水的味道。
信封表面干干净净,没有写任何东西,怪不得陶老太会相信是感谢信。
玄关处的感应灯熄灭后,一片漆黑,在黑暗中陶年打开了那封信。
陶年抬手按下开关,墙上的小灯亮起,暖光洒在信封上。
让陶老太兴奋不已的粉色信封,里面不是情书,而是一张手写的菜单。
送信的人十分了解陶年,要是真的是情书,他确定陶年在看第一个字的时候不会往下看。
因为他走过这条弯路,前人的经验可以让人少走弯路,很巧的是,前人和后人都是同一个人。
陶年先是欣赏了一番菜单上的手写字体,即使再躲避,他依旧对杨则惟的字体无法抗拒。
在一起的时候杨则惟也经常打趣他,你是不是看在我的字上才和我在一起。
陶年不可否认地说,有这么一点。
杨则惟很庆幸当年写字课的时候没有逃课,多亏当年老爷子亲自守在门口,所有后来才有他真情实感地对老太爷说,感谢您让我学了一手好字。
杨则惟好似送餐送上瘾,泰弘太子爷还拓展了新业务,连菜单都亲自拟定。
五分钟之后,陶年将信封和钱夹放在玄关处的小碟子上,然后独自一人回房间。
翌日,陶年准时出门上班,玄关处,小碟子上空无一物。
司机接上陶年朝公司开去,在车上陶年还在看文件。
司机知道陶年很忙,日理万机,可平时在车上都不会工作,如今这样,他更觉得老板太辛苦了。
陶年用文件垫着,在粉色纸张某个菜品上打钩,操作如喝早茶一模一样。
回到公司,陶年顺手将信封投入保温袋。
陶老太离港了,陶年亲自送她到关口,当天也将徐阿姨给接回来。
徐阿姨从小照顾陶年,中学之前,陶老太威风依旧,经常外出,陶明宗同样不着家,徐阿姨和潘叔照顾陶少爷的生活起居。
这两人也是家里为数不多的老人,知道当年封尘已久的往事。
徐阿姨一见到陶年就红了眼眶,陶年应对徐阿姨比应对陶老太还要束手无策,因为陶老太年轻独当一面的性格让她很强势,而徐阿姨年轻时就在陶家帮衬,打心底里就怜爱陶年。
所以每一次见到陶年都会忍不住红眼眶,这一次更是,徐阿姨在车上落泪了。
陶年难得像个未经世事的毛头小子,在车上一声不吭等着挨骂。
徐阿姨回到那个没人气的大平层,翻着空荡荡的厨房和冰箱,又滴了几滴泪。
“阴功,①少爷仔,点解②一粒米都某。”
陶年的一日三餐几乎在公司解决,至今家里还没有开过火。
徐阿姨叫陶年送他去最近的市场,她一个人拉着小推车进行大采购,不到一个下午,冰箱满了,厨房多了不少东西。
陶年的生活改善了不少,早餐不再是干巴巴的三明治,午餐也不再是外卖,不过令徐阿姨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不用她送。
以至于徐阿姨到公司见到陶年点餐的信封,还尝了一口不知名外卖的汤。
她不服气外面的东西做得比家里好,但又不得不说:“这汤比我煲得还好。”
徐阿姨和那个未曾谋面的煲汤大师较上劲了。
*
梁振文从内地回来,第一时间就带着手信见陶年。
他听闻陶年参加了重大会议,他不在的这些日子发生了什么。
陶年知道他好奇心旺盛,摘头去尾说了杨则惟邀请他参加会议的事,拿出了他在会议中记下的几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