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令(65)+番外
小宦官跪倒:“听说是有内应,把门给开了……,外面太乱,实在查不清楚。”这倒不冤枉他,外面刀光剑影,混战一团,能打听的实在有限。
韩有忠连忙去扶萧定,“万岁,先避一避,待护驾的殿前司赶过来,再追究不迟。”
萧定只得收声,那股不安却愈加浓厚了。
他突然意识到这样的闯宫应该不是偶然,或者是精心策划的。自己光顾着怕重兵在握的陈则铭发难,却没提防的会咬人还有其他人,他的心猛然抽搐起来,这样的错误可能是致命的。
匆忙给皇帝披了件暗色袍子,韩有忠让所有人把灯火点得更盛,自己却带着几名武功最强的内侍扶着萧定从侧门绕了出去。
被门外冷风一吹,萧定原本昏沉的头倒清醒了些,远处的喧嚣撕杀声已经清晰可闻,可见宫中守卫还是在做抵抗,否则贼人早该到了。
对方是强行闯宫?!那就是意味着殿前司还是忠于自己的,那么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
萧定稍微安心了些,同时,身旁搀扶他的韩有忠却停了下来。
有人挡在前方。
他们不得不停。
那人恰巧还在灯笼的光线之外,于是昏暗的灯光中,只看到那人两足分立如肩宽,牢牢踏在他们唯一的去路上,被钉住一般纹丝不动。
身形隐约可见是个高大的男子。
那几名侍卫见来人只有一人,眼色一递,已经将那人半围住。
韩有忠命身旁小宦官前行几步,提高灯笼,照清了那人面容。众人都吸了口冷气,不禁转头往皇帝看过去。
萧定面上却没露出太多的惊讶之色。
他只是冷冷看着来人。
哪怕眼前这一幕并没出乎他的意料,他心中还是如被重锤击了一下,眼前骤然冒了金星,砰然难定,忍不住想呵呵冷笑,然而多年的不动声色使得他并没表露出这些。
他心里同时又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暗中提防了六年的人终于反了,这根弦终于可以松下来,杨粱啊杨粱,你看,我就说这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是真正忠心于我的,你又何必费心劝我放过一个终究要背叛我的人呢。
他隐在心中多年的恨意终于能找到源头,竟然是说不出的畅快。
面前的陈则铭侧身而立,也不看他们,手扶着剑柄,低着头双肩微垂,有些倦怠之色却又目中无人。
萧定微微眯了双眼,他还没想清楚闯宫这样大的事情,陈则铭是如何做到的,又将如何善后,同谋者是谁。
总之一切还没真正定夺。
只听“刷”地一声轻响,划开了这份僵持。陈则铭缓缓自腰中抽出宝剑,也不做势,只道:“谁要先上?”
第41章
事后萧定才醒悟到,那是他十数年来,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看到陈则铭出手。
只是一眨眼的瞬间,剑光如匹练般从空中划过,他在那骤然而至的剑气前,被逼得退了半步,几乎不能呼吸。
待他站稳时,却惊骇地发现胜负已经尘埃落定了。
一切如此简单,没有悬念。
身前的侍卫一个接一个瘫软下去,露出了原本被挡住的胜利者。
陈则铭端正的脸上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血迹,这平添了他身上的杀气,若说之前他的颓态还象是掩饰,那在大开杀戒之后,这层掩护色显然被拨去了。
此刻的他就象褪去鞘壳后的名剑,猛然间光彩夺目,寒意渗人。
他的双眼从尸体上漫不经心地一扫而过,再朝萧定看了过去,其间没有半点犹豫。
萧定应对着那样的目光,竟然有些吃惊。
他没见过这样锐气逼人的陈则铭,他不是不知道陈则铭身经百战,不是不知道他几经生死,然而他到底没亲眼没见过战场上的他。
眼前的这位黑衣将军突然陌生了。
两人遥遥无声对看了半晌,陈则铭举步朝他们走来。
韩有忠和小宦官都发出惊恐的叫声,转身拉着萧定的衣袖要逃,萧定扯出袖子,复又立直了,站在原地看着一步步逼近的陈则铭。
他有惊慌,也有惧怕,然而有个念头占据心头,满满当当,却比这些情绪都强上千万倍。
他哪里能让这个人看轻了,一个一直被他踏在脚底下的人!
……况且,逃得掉吗,有必要吗?
陈则铭抬手。
手腕轻轻一抖,挽出个漂亮的剑花。
剑身上未滴净的血随着他大逆不道的动作,顺着剑尖甩了出来,溅到萧定面上。
萧定猛地偏头,却避不开那些血滴。他的脸上猛然出现怒气。
韩有忠“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张臂挡在萧定身前,颤声道:“陈将军,不能啊,他是……,他是万岁啊!!”他从没有不臣的想法,便不相信旁人能反叛到底。
陈则铭不答话,长剑缓缓抬起,停在萧定喉间。
仅仅寸许,萧定感觉到了那刺骨的寒意,这一刻死亡就在一寸之外。然而让他意外的是对方却没立下杀手。
他在犹豫什么?
如此静了片刻,陈则铭突然瞥了韩有忠一眼。
那一眼,神情复杂。
然而也是这一眼,少年起便在生死间游离过数次的萧定,几乎是立刻看出了些什么。
这一年,正是萧定即位第十五年。
这场宫变因发生在庚午年初,被后世称为庚午之变。
庚午之变中最出人意料的,是它的名正言顺。
本为萧定爱臣的杜进澹捧出了一封先帝的遗昭,其中明言萧定天性薄凉,原本不是最合适天子之位的人,但先帝立昭时,病入膏肓,已经来不及再择继承人,特立此昭,并命太后及几位重臣暗中观察辅佐,但凡萧定有不合帝王之举时,可以凭借此昭废帝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