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科举(266)+番外

作者: 玉子双泽 阅读记录

宗泽吞吞吐吐的说着,后面实在不知道怎么说了。干脆看着他娘道:“娘,你是知道的。”

听到儿子说道这里,林淑芳哪有个不知道的,儿子要娶亲,这是多大的喜事儿。林淑芳乐得嘴都合不拢,见儿子不好意思,林淑芳也舍不得儿子为难的,赶紧道:“你说的事儿,我们知道了。你放心,明日就让你爹亲自去安定侯府递帖子。早日定下来,我们也心安。”

见爹娘同意了自己的提议,最主要的话已经说了,且,看着爹娘脸上的笑意,真是让人不自在的很。明天乃是谢恩礼,又是寅时就要起来的,宗泽匆匆跟爹娘招呼一声,赶紧回房睡去了。

宗泽半夜被母亲亲自叫了起来。今天宗泽要率诸位进士上表谢恩,今日着装要格外庄重。

宗泽穿上了昨日皇上亲赐的状元袍服。戴好二梁冠,簪上状元金花,穿上红袍,围上银带。更是显得宗泽翩翩如玉。林淑芳看着如此俊秀的儿子,激动的热泪盈眶。

在父母的殷殷叮咛中,宗泽起身往紫禁城赶去。在鸿胪寺官员的指引下率领诸位进士等在奉天殿外。待皇上早朝毕,诸位进士就要进殿谢恩了。

等了一阵,只听鸣鞭响过,早朝毕了。很快,里面传来传呼诸位新科进士进殿的传唤声。

听得传召,鸿胪寺官引导以宗泽为首的新科进士进奉天殿谢恩。宗泽等人进殿后,只见文武百官依次侍立在殿中,皇上端做殿中宝座上,真乃天威赫赫。

不及多看,只听礼乐声响起,赞者对着诸位进士高唱着:“跪!”“拜!”如此四次,方站定。

这时赞者又赞道:“进表!”

听得宣讲进表,宗泽高举谢恩表于头顶,趋步上前至御阶下。鸿胪寺卿管英接过宗泽手中的谢恩表,高举谢恩表于头顶,趋步来到御座前,将谢恩表放置于御前案上。

这时赞者赞道:“宣表目!”

听得赞者叫宣表目,这时,侍立在侧的礼部官员托过谢恩表,跪下宣读表目。宣读完后,宗泽又率领众进士在赞者的指引下对皇上行了四拜礼,此时礼乐声止,今日的谢恩礼至此结束。

谢恩礼既毕,鸿胪寺卿就今科进士是否打马游街,上前讨皇上圣谕。

众人静等皇上圣谕,只听皇上说道:“朕开天文运,诸位得中进士乃是天之所赐。如此喜事当与民同庆,今赐尔等打马游街。”

听得皇上如此恩遇,众进士再次跪匐在地山呼万岁。叫起后,袁忠从御案上捧起皇上圣诏交予鸿胪寺卿手中。

从奉天殿退出后,宗泽一众新科进士随着鸿胪寺官出得午门外,准备开始打马游街。

在全套肃静、回避的仪仗导引下,宗泽率领众进士开始打马游街了。午门外这一动静,早就有人围拢过来一睹新科进士的风采了。宗泽骑在打头的大白马上,白马红袍更是衬的人神采飞扬,宗泽意气风发的打马向前。这就是着红袍打马御街上了。

宗泽等新科进士在夹道围观民众的赞叹声中打马向前,尽情的享受着这一刻的荣耀。打马游街,这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啊,今日自己做到了。

在鸿胪寺官的引导下,新科进士游街一路向前,闻声而来的民众越来越多,打头的状元郎更是众人睹目。

就这样一路来到了将军街上,听得状元郎游街到这边了。安定侯府今日后院几乎倾巢出动,都去一睹新科状元的风采。

久未见到宗泽面的真如,今日也光明正大的出来围观宗泽得中状元的风采了。看到大头的白马越来越近,及至看到一身红袍的宗泽那面如冠玉的脸。真如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真如泪水簌簌而下,但脸上的笑容却又灿烂至极。

真如的心,现在真是沸腾了,也乱极了。她已经知道,今日宗泽的父亲亲自登门送帖子。

是的,陈状元的帖子今日刚一送到门房,就立马被递到了太夫人手中。看到手中的帖子,太夫人心下满意,这陈宗泽还算是见机挺快的。

看到宗泽一众打马游街的新科进士渐渐近前来,今日来安定侯府散心的般若也是激动不已。这陈宗泽屡次拒绝自己的邀约,可是很久没见到他了。今日一见更是让人挪不开眼。

般若激动不已,她想要跟人分享见到陈宗泽的激动心情。可是,一转头,看到表姐这又哭又笑的表情,笑问道:“真如姐姐,何事如此激动?”

真如慌忙擦了把眼泪:“没事,没事,只是……看到新科进士,心头感慨罢了。” 般若却是不信,她又不傻,表姐这情形可是不像无事之样。

正在疑惑呢,状元游街的人马已经来到了近前,般若正要高声招呼宗泽呢。可是却见宗泽看向了这边,宗泽看着她们这边微微笑着一点头。般若正要回应,但发现陈宗泽的眼神并未对着自己。突然,心中忽起一念头,般若转头看向了真如。

看着身边的表姐看向陈宗泽的眼神。霎时间,般若明白了。她真是蠢啊,之前都听侍剑说过,表姐跟那陈宗泽在西京时就是多有来往的。般若想着自己还将心事告诉了表姐,真是蠢,真是蠢。

般若怒火中烧,这把火烧的她心都沸腾了。般若掉转头不再看了,命侍剑即刻备好马车,她要进宫见祖母。

第191章

状元郎们游街去了。建文帝回到乾清宫继续忙着国事。瓦剌和亲之事, 必得要赶紧定下来才是。

建文帝回到乾清宫, 立即命人去将内阁辅臣们叫进来。杨士奇、金幼孜等人进来后, 君臣开始商议此事。

杨士奇道:“此事当是该定下了, 如果再拖,恐瓦剌生疑了。”

一番商议下来,几个辅臣分成了两派, 争执不下。一派主张不和亲:“我堂堂□□,难道还怕一个区区瓦剌不成?女子和亲于我朝国威有损, 也会伤及圣上颜面。臣不主张和亲。”

听得此言, 建文帝心道,这还正如陈宗泽说的,现下有人解读理学过甚了。将一切国家利益都置于了风骨之下了。遥想前世, 朱棣虽然做到了这点, 但是也曾五伐瓦剌、鞑靼,所耗人力物力,不可尽数。在慷慨激昂的语调背后乃是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

建文帝内心是倾向于和亲的。现在大明边境不稳,西北有鞑靼、瓦剌;南边有倭寇;东北有女真, 都乃心腹大患。这次瓦剌主动来求和, 这对于明王朝去除西北边患,稳定西北边境,是个难得的机会。

建文帝的想法一出,内阁辅臣皆是沉默。看来,皇上的心思已然明了。沉默过后, 主张不和亲的一派又提出了很多意见。但建文帝并未被说服。

这时主张和亲的内阁辅臣站出来道:“名声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枉顾生灵。如果只用宝昌郡主一人,能换得我大明西北边境安宁,那也极是利国利民的。”

杨士奇也道:“正是此话,瓦剌这次之所以会来主动求和,那也是跟鞑靼起了冲突,实力渐处于下风,需要拉个盟友。我们这时节,同意和亲,也相当于给瓦剌助力一二,让他们二者之间好分庭抗礼。他们二者相争,这于我大明朝是极为有利的。于国之道,这是最省时省力的。臣认为和亲乃是附和当今情势最好的选择。臣赞同和亲。”

内阁首辅同意,接着内阁六人有四人同意和亲,皇上也是支持和亲。自此,宝昌郡主和亲瓦剌就此定下。

议事已毕,建文帝今日也颇是有点心力憔悴,不管怎么说般若也是他看着长大的,自此要她远离故土,实在心里不好过。不过,为了国家大义,也就只能先委屈般若了。

好在看那哥赤对般若很是上心,有此基础,想来般若的日子以后也会好过点。建文帝长叹一口气,待般若出嫁之时,必要重重的补上嫁妆才是。

建文帝正在思量中,这时有内侍进来禀告:“禀皇上,宝昌郡主进宫了。正往寿康宫而去,奴才观郡主脸色颇是不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