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科举(307)+番外
于是,这些宗泽先前认识不认识的女眷都是趁今日这难得的机会,将宗泽看了又看。又仔细听着二老太太、周大夫人询问状元郎的各种进士及第之事,这可是多年不遇之事,下次要想再遇到个能如此近距离见到的状元郎,那不还不知要等多少年了;今天可得听仔细了,日后也好跟人说道的。
一时间,屋子里的气氛热烈的不行,就算是除了几个辈分高的女眷的问话的声音,其他人都是很安静的,但屋子里的那种游荡在空气中的热烈之感是抹也抹不去的。
看着宗泽被众人围着问,真如真是松了一大口气。这状元公的魅力就是不小,这下是吸引住了全部的注意力,可是能让自己好好的缓缓气的。
宗泽从小都是长得极为出众的,尤其是在乡里这种地方,像他那样漂亮的男孩儿还真是不多。因此,从小只要他跟着家人走亲访友什么的,只要有他在的地方。那是会让一众大娘大婶稀罕不已的,从小都被人围观惯了的宗泽,对现在这种场面应付自如,嘴甜的不行跟二老太太她们说起话来。
看到这么年轻俊俏的状元公,竟然能跟自己这些娘儿们说到一块儿。二老太太他们更高兴了,直夸宗泽嘴甜会说话,人又懂礼。二老太太甚至拉过宗泽的手高兴的拍了又拍:“你这孩子可真讨人喜欢。啧啧,你说你怎么长的,长的这么好看。”拉着宗泽好一阵夸。
屋里正热闹着呢,这时门口有丫头来报:“大老爷,二爷来了。”
听得周大老爷来了,屋子里除了二老太太,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宗泽也赶紧走上前去拱手作揖:“世伯。”
周大老爷身上也只有个恩荫的七品虚衔,原是不能受宗泽这五品的知州之礼的,但见宗泽行得乃是子侄之礼,遂也就坦然受了这一礼。
周二爷周昌海也上前跟宗泽见礼。宗泽也赶紧还了一礼。众人见礼毕,复又坐下说起了话来。
因着有周大老爷在这儿,大家也不好再追着宗泽再问些闲话,气氛渐渐有点沉寂。周大老爷也觉得在一堆娘儿们中间坐着说话不大自在,于是,稍稍说了两句,就邀宗泽去了他书房说话。
周昌海也是在旁热情的邀请着宗泽去书房说话,他可是有事要跟宗泽说的呢。
第218章
宗泽对着二老太太等一种女眷告罪一声,又对真如点点头。就跟着周大老爷父子去了书房。
男人之间说话当然不会问些娘儿们之间的话了, 周大老爷他们最关心的当然是宗泽的做官之事。先前宗泽在兴安州的丰功伟绩他们可都是有所听闻的。
这次可是得好好的问问了。宗泽知道自己在兴安州的事儿, 对故旧来说, 不知道还好, 知道了肯定都是要问问的, 不光是今天要答复几遍, 估计日后回家了, 还是要说很多遍的。
于是, 虽是已经在周老大人那儿说过了, 宗泽还是耐心的作答了。虽是宗泽说的轻描淡写, 但当时兴安州那刀光剑影还是能想见的。周大老爷叹息之余,也是对宗泽的这份儿心力夸赞不已。
周大老爷表现还算淡定,周二爷周昌海却是已经眼冒星星了。打听完宗泽夺取了兴安州衙门的主导权后, 周昌海又是追问不已:“陈知州, 日后就是你主导兴安州了。现在你掌控衙门只是第一步吧。兴安州可是很穷的, 那后面也是要计划好的, 毕竟吃饭才是大事。后面的经济之事你可心中有数?”
听得周昌海这样问,宗泽颇是有点讶异, 这周昌海看事很透彻, 知道发展经济才是大事,还提醒自己要计划后面之事。
难得遇到一个如此跟自己心思一致的人,宗泽看着他正要答话,周大老爷却是喝道:“孽畜,胡乱插些什么嘴。一点读书人的斯文都没有, 总是说些铜臭之事。”
骂完儿子,周大老爷又对着宗泽致歉道:“陈知州,竖子无礼了,还请陈知州大人见谅。”
闻言,宗泽笑道:“世伯多虑了,昌海哥问的很是在理。子季也正要跟你们说说这事儿呢。看昌海哥能一下都问道根本上。刚好,也能帮我看看这计划可有修正之处?”
见宗泽言谈之中颇是诚恳,周大老爷不再在人前下自己儿子的面子了。周昌海也赶紧追问宗泽道:“你的计划是些什么?快说来听听。”
见他果然感兴趣,宗泽也就将自己的计划细细的说了一遍。听完宗泽的计划,周昌海真是击节叫好:“宗泽,你这主意真好。真要是成了,到时兴安州必定会成为一个小江南呐。”周昌海激动的连宗泽的官号都忘了叫了。
看周昌海是真欣赏,宗泽也认真起来,问道:“昌海兄,看你好像很懂这里面的门道的。你也别光叫好,也帮我看看可有遗漏之处的。”
见宗泽诚心请教,周昌海也不客气,将椅子拉得离宗泽更近了。周大老爷见儿子这兴奋莫名的样子,本想再呵斥一下的,一转眼却见宗泽是真心想听,遂也就住了嘴。不过也是在旁很警惕的注意这儿子,以防他大放厥词。
周昌海开始认真的跟宗泽分析了起来:“你这计划是很好,前期准备也到位。可是,你千万不要漏掉了人呐。你说到了明年开春就直接下令全州施行这些种植,那些族老你是搞定了,但是,那些县令呢,你可是能全部吃的住你必得要他们全力支持才行呐,不然,一县父母官要是意兴阑珊,你这政策也是执行不下去的。”
听到周昌海只指要害之辞,宗泽很是震动,这个问题自己也是想了很久。因着自己才来兴安资历尚浅,对那些县令自己也不确定能不能全部吃住。所以才会叫那些族老来动员,企图以民意而令县令的。
虽然这个方法是可以施行的,但到底怕那些县令阴奉阳违,对自己经济计划的实施有所阻碍的。而且也有硬干之嫌,一次两次还好,如果次数多了,恐怕也是行不通的。
闻听周昌海之言,宗泽很是诚恳的问道:“这事儿子季也是想了很久了,尤其是现在时间如此之紧的情况下,我也没有工夫一个个去打听他们的脾气秉性,再一个个做工夫的。现在子季一时也没想到完全之策,不知昌海兄可有见教?”
周昌海道:“你们兴安州有那么多县令,人心不同,你一个个的做工作那哪能做的过来。要我说啊,不用跟他们多说些什么。要别人用心出力,无非是名利二字。不过这事儿是你主导的,他们要想得名却也不容易,也虚无缥缈了些,估计用名来诱惑用处不大。所以,我看你不如从利字着手,从来都是财帛动人心的。”
宗泽更感兴趣了:“哦,用利诱之?敢问昌海兄,要如何做才行呢?”
这个问题宗泽也想过了,但一直没想好怎样做才好,因为这一个不好,说不得就变成了集体贪渎了,这可不好轻易能用的。
见宗泽真的听进去了,周昌海紧着说了几个方案,宗泽都摇摇头道:“昌海兄说的这几个主意虽是不错,但都怕时间久了,形成一种新的贪渎。对这些县令的激励必须放在明面上,不能放在台面下。”
周昌海想了想也是这个理,这事儿如果放在台面下,确实容易滋生贪腐。于是,揉着眉头又想了一阵,还是无果。颇是有点懊恼。
宗泽却是很高兴,这周昌海的见识也算是不凡了。之前听人说起过这个周二爷,总是听说放荡不羁,明明是书香之家,却总是不走正道,老是喜欢跟些下九流的人混在一起。今日一见,这完全跟传闻不一样啊。
宗泽决定,让丁全今天好好的在周府打听打听才是,如果可以他要跟周老太爷好好说说,看看能不能收入自己麾下。
这番对谈虽是未解根本问题,但也足以让人高兴,毕竟能遇到个跟的上自己节奏的人是很难得的。
这事儿一时无解,宗泽也不再纠结,转而问起了周昌海的事儿。周昌海还没答呢,周大老爷已是气不打一处来:“这逆子跟子季你是差远了。整日价不务正业的,没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