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科举(31)+番外

作者: 玉子双泽 阅读记录

陈忠运不依,硬塞给他:“拿着,你一个人独身在这儿,有个什么事,我们也不知道,手头不宽裕点,怎么行。”

然后又推着宗泽去书院里问问,他们什么时候放年假,他在外面等着回话。

宗泽知道这事儿很重要,急急的跑进书院找到席讲书,问什么时候放假。

席珍听得宗泽问放假的事,很是不愉:“我见你一向勤奋好学,缘何今日问此问题?”

宗泽见老师误会他贪玩,赶紧解释道:“禀先生,学生问这个,并不是盼着放假。实乃,学生家离县城远了些,要我爹来接才好回家的。今天我爹来了,刚好借此机会问好放假的日子,让他到时来接我。”

听宗泽这样说,席讲书脸色才放缓了下来:“原来如此,这确实应该要提前告知于你。按往年来例,我们一般是腊月十六放年假的。你可以将这个日子说给你爹。”

宗泽得到答案,谢过老师,返身来到书院门口,将腊月十六放假的事给他爹讲了。

陈忠运知道放假的日子后,又叮嘱了宗泽几句,催宗泽进了书院,就走了开去。

陈忠运走后,宗泽又投入了日常的紧张学习中了。

时间过的很快,马上又到了冬月月考了。有了前几次月考的经验,宗泽已是从容多了,制艺已是能写的有模有样了,试帖诗虽仍然不大出彩,但是,通顺对仗的写完十二句,还是没有问题的。

冬月月考,宗泽正式摘掉了自己头上第二名的名头,超过孙桂,夺得了头名。孙桂暗恨不,暗下决心,今年的岁考一定要超过了陈宗泽去。

第33章

公示完月考成绩后, 书院又公布了个让大家既紧张又兴奋的消息:今年书院的岁考,胡县令胡光右将亲自出题, 亲来书院考核, 要大家做好准备, 务必考个好成绩, 给父母官看看。

宗泽听了, 心道, 无论如何,自己这次也得拔下头筹。在胡知县面前留个好映像,加大日后过县试的几率。虽然自己有实力, 但是,考场中的事,谁说的准, 万一有那既有实力而又关系过硬的人,自己的中试几率不就小了好多。所以, 这次岁考,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临近岁考,讲书席珍跟讲书李关轮番上阵,天天帖经墨义不断,每天帖经题不下于一百道, 墨义也是五十道左右。而制艺、经论等, 也是每天必要布置的。简直就是题海战术, 考前突击, 务必让书院的学生亮出好成绩,让父母官看看,公库里的钱没白花。

席讲书他们制定的题海战术,只把大家操练的苦不堪言。就连宗泽也觉得每天的时间不够用,不过经历了现代的高考战术,宗泽对这个还是很快适应了下来。

城关书院众人在紧张的备考中,风白县城的父母官胡光右也在想着出题的事。

明年又是一年童试,风白县乃产粮三万担以下的小县。禀生经常出缺,增生附生名额也才五个左右。

今年这城关书院的岁考一定得好好考考,说不定明年能有几个出彩的,也好给自己这个父母官加加政绩。自己来风白县城已经十来年了,得想办法挪挪窝才是。

因此,到时自己必得亲自到场,好好的出几道题考考那些学子才是。

腊月十二,岁考开始。考虑到外舍学子对于《五经》可能还不是很熟,所以,外舍学子不考五经题,只考《四书》文里的帖经、墨义、制艺、试帖诗、律赋等。总共考两天。

试卷发下来了,先是六十道帖经跟三十道墨义题,这对宗泽来说,简直是送分题。

再看制艺题目是“女与回也孰愈”,这个是《论语》第五篇“公冶长”中的。看到这个题目,宗泽一喜,这个是之前练习时都有写过的。看来今天运气不错,只要好好的发挥一下,再润色一番,此次制艺必定不差。

不过,宗泽没有先做制艺,而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做题顺序,先做了帖经与墨义。

做完帖经与墨义,宗泽才开始写制艺。

制艺首要的就是破题,这个破题是非常有讲究的,不能直说,否则就是骂题了。

宗泽想了想,用“以孰愈问贤者,欲其自省也”破题,接下来承题、起讲、入手,这几部分做的较快,最花时间的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些宗泽就花了一个多时辰。不过,总体,宗泽感觉不错,很顺畅的写完。

试帖诗,宗泽现在写来还是老样子,能写完整,但是,不大出彩。这也无法,宗泽总觉得这个诗词啊,还真得看天赋。他在这上面明显的天赋有限,真不能强求。

考完第一天,优秀学生的卷子很快到了胡县令胡光右的手上。最先看的是上舍的六名学子的,这也是最有可能明年县试拿下县试的人。胡县令当然得认真阅卷,点评。

待胡县令将上舍六人的文章点评完毕后,许山长又将中舍前三的文章拿给胡县令点评,胡县令也是按例指点一二。继而到了外舍前三的文章。

宗泽、孙桂毫不意外名列其中。

胡县令看到宗泽的文章,眼前一亮,只点头道:“此子制艺不错,从破题到束比都是很有功底,立意也不错。如只观此子制艺,明年或可下场一试了。”这个评价是相当之高的。

说完,又拿过宗泽的试帖诗。因有了期许,再看诗词平平,胡县令有点失望,不过此子的制艺确然不错。

许山长在旁笑道:“此子是今年八月才进书院的,之前于制艺一道从未学过,不过短短半年,竟能让大人觉得可以下场一试了。看来,此子确如我们所料一般,天赋过人。”

胡县令听得宗泽才进半年,又听胡县令说,这个陈宗泽今年竟然只有十岁,诧异无比。

当即命人将宗泽叫进来,他要亲自见见。

第34章

听得县令大人召唤, 宗泽连忙整理了下仪容进到书院客堂。

宗泽一进门,胡县令就看到了,一袭蓝布衣衫的小小少年虽然身姿不高, 但气质隐现;再看他面容,真是如芝似玉一般。

美的事物大家都是喜欢的,尤其是学习好, 人又好看的学子, 那更是让人好感大增。

宗泽进得门来,对着胡县令弯腰作揖。

书院的学子都是没有功名的, 见了父母官,本是要下跪的;但是, 本着看中学子, 胡县令早就对书院说过, 书院所有人等, 见了他寻常行礼即可, 无需下跪。于是,宗泽也只是作揖。

胡县令不遑见到如此芝兰玉树的少年, 心中顿时留意。于是,拉开架势准备考校一下宗泽。

宗泽知道胡县令乃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见他要考校,真是严阵以待。

胡县令已知宗泽是熟读了《四书》的, 很是出了些《四书》题现场考他。待他考完, 很是满意, 如单论《四书》, 此子真可下场一试了。

考完《四书》,胡县令又道:“《四书》实乃读书人的要务,《孝经》却也是读书人必要记的,须知忠君爱民,此乃我们读书人的己任。”说完这些,又接着考宗泽的《孝经》。结果当然没有让胡县令意外。自此对宗泽更是留意了起来。

头天的考试乃是重中之重,第二天相对来说重要性要小很多,学子们的思想也放松了好多。

第二天考完,仍然是将上舍全部六人以及中舍、外舍前三人的文章放到胡县令面前。

看到宗泽不出意外的又是外舍第一。胡县令很是满意,看来,此子各科都是名利前茅的,这样以来,在考试中更能有所斩获了。

当得知宗泽家在榨溪乡里,家境贫寒,上学极为不易,胡县令连连说道:“不容易,不容易,寒门出贵子啊,观此子文章,小小年纪已是胸有沟壑,山长你好好栽培,说不得,书院也会有天下闻名之时啊。”

许山长连连答道:“借大人吉言了。”

这次书院岁试,发现了宗泽这颗苗子,真乃意外之喜欢。胡县令一高兴,将此次上舍六人,及中舍、外舍头名叫来,亲自勉励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