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科举(364)+番外

作者: 玉子双泽 阅读记录

衙门里好些人都好奇的跑过来围观来了。看看知州大人是想要做什么。

陈宗泽亲自看着人将这些盒子搬进放茶叶的库房。然后还亲自示范了包装。

众人看着知州大人亲手将称好的茶叶先放在锦盒里,然后再将锦盒放进黄花梨木盒中。这样一来,感觉这茶叶顿时高大上起来了。

陈师爷走上前来,先拿起一个锦盒看了起来。只见这锦盒做工很是精美不说,这盒子正上方还绣的有兴安茶的字样儿。再看着黄花梨木盒也很是精美,不过就是只有花纹,而没有字样而已。

陈师爷叹道:“东翁这样一处置。这茶叶顿感不一般起来。不过,东翁缘何在内里的锦盒上写了名字,而这外面的黄花梨盒子上又不写名字了呢?”

陈宗泽答道:“我原想着在这外面的盒子上也刻上名字的,但转念一想,还是算了。黄花梨盒子毕竟贵重,这一刻字就不好装别的了,岂不浪费?不如不刻,装过茶叶儿后还可以装别的首饰啥的。”

陈师爷笑道:“东翁可是细心。这都考虑到了。不过,我观东翁让人在锦盒上都绣上了名字,这肯定想打出专属印记的,这光里面有外面却没有,估计也是不大醒目的。”

陈宗泽答道:“陈师爷到底细心,这个也发现了。嗯,这个问题我考虑过了,用黄花梨装盒的所有茶叶,外面再加上一条绣上名字的锦缎。皇家的用黄色,其它的用红色。”

听到这里,陈师爷捻着胡须笑道:“东翁可真是足智多谋啊。不过,我观这个黄花梨盒子也忒是贵重了些,都用这个话,怕是对销路不利啊。”

听了陈师爷的担忧之言,陈宗泽笑道:“这个我也想过了。今次这些是先进献给皇上以及京中一些故人的,因此,用的装盒都是比较名贵的。后面销路打开了,我准备按等设置装盒的。盒子的大小、木头的等次都会有区分的。”

见陈宗泽想的这样面面俱到,杨师爷也忍不住在旁叹道:“东翁做事总是这样滴水不漏的。这样安排甚好甚好。”

陈宗泽示范完后,就立即让人洗净了手来,按照自己方才装的方式装起了盒来。

这里吩咐好后,陈宗泽就带着两位师爷回到了签押房。问了几句衙门事宜后,陈宗泽就问杨师爷道:“这次阳和县县令张勤致仕的消息,我让你安排人传到各县县令那里,现在情况如何了?下边可有反应?”

杨师爷道:“东翁请放心,我已经将这消息传了出去。还特别点出,这张勤就是因为私自提高利钱,被发现了,所以引咎致仕的。”

“消息刚放出去没两天,我昨儿个也问过了,还没消息传回来,想必还没那么快的。不过,这事儿,当时我是跟刑房的主簿方一宝一起商量着办的。不如爷叫他过来再问问?”杨师爷提议道。

陈宗泽想想也是,杨师爷一直跟着自己在处理好些个事儿,像这种具体经办的事儿,还得衙门里的人手才行。

且杨师爷专门将这个方一宝单独拎出来说,想必也是看在眼里了。陈宗泽因问道:“杨师爷以为这方一宝可以一用?”

杨师爷答道:“嗯,这方一宝我也颇是观察了一段时日的,能做事,也肯做事,而且跟其它势力也牵连不深,我觉得是可以一用的。”

闻言,陈宗泽点点头道:“嗯,现在知州衙门里得用的人不多。周昌海走了,这经历一职也是要人的,如果这方一宝可以用,那也很好。刚好这事儿,现在下面那些人的反应我也想知道,就将那方一宝叫过来问问好了。”

陈宗泽命人去将那方一宝叫过来,他要当面问问。听得知州大人传唤,方一宝急忙赶了过来。一进门,见陈宗泽跟陈、杨两位师爷都已在座,赶紧拱手行礼问安。

陈宗泽挥挥手让他坐下,问了几句刑房的日常事务,方一宝俱是条理分明的回答了出来。陈宗泽点头心道,看来杨师爷没说错,这方一宝还真是个做事儿的。

问了方一宝的份内之事,陈宗泽方才开口问起了,关于这次张勤致仕下面人的反应。方一宝一听,这正是自己表忠心的时候了,赶紧拱手答道:“回陈大人,这次张县令致仕的事儿。属下听了杨师爷的吩咐后,已经派出了人手去各县宣示了。这些人已经去了几天了。我估摸着这两天就有消息传回来的。到时,属下必定即刻来报。”

这方一宝果然没有说错,在陈宗泽问过话后的第二天。他派出去的人都陆续回来了。带给陈宗泽的消息让陈宗泽颇是满意。

这次张勤致仕的消息一传到各县县令那里,那些个县令都是深受震动的。这次前来传话的吏员可是受了嘱咐的,都是特别突出了张勤违法犯纪的事儿;当然了,也顺道提了提知州大人在此事中的英明神武。

大家都是人精儿,稍稍一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何洪是他们兴安资历最老的县令,也真是他们之中的隐形老大。可就是这根基雄厚的县令,在陈知州面前也还是不堪一击,连还手之力都没有,说拔就给拔了。

之前魏先页、尤敬来的事儿还可以说他们太胆大妄为,咎由自取了,这陈宗泽是占了天时地利才将人拿下的。

可是这张勤的事儿,可是狠狠的给这帮县令敲了个警钟,自己这些人在陈知州面前还真不够看的。看来,还是老老实实的听话吧。好歹陈知州还有个养廉银子计划,也不会亏了他们的。不然,要是还顶着干,到时陈知州将自己连根拔了,那可是得不偿失的。

其中反应最快的就是砖坪县县令何洪。何洪本就是个新来的,这次提高利钱的事儿,他还真算的上是被裹挟的。现在一见知州大人的警告,赶紧忙不迭的当即下令,让吏员们赶紧去宣导,利钱不会翻倍,让农户们放心。

何洪调整利钱的速度很快,其他人的反应也不慢。赶紧都安排人去重新提说利钱之事了。很快,整个兴安借贷利钱之事也算是肃清了。

这桩大事一了,从陈宗泽以下,大家都是为之一松。

这个月以来真是喜事连连,喜事一桩接着一桩的。

阳和县茶叶,阳平县的绞股蓝茶已然往京城送去了,只待皇上这个最大的广告牌子给广告了。

蚕桑之事也是时机成熟,蚕种也已经在路上了,只待今秋的检验了。

各县的知县目前看来也是老实了不少,做事也少有阴奉阳违的了。

陈宗泽畅意无比,颇是有种马放南山的惬意感。在一片顺意中,丁全成亲的日子到了。

第257章

丁全昨晚一晚上就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天还没亮呢, 就赶紧爬了起来。

过来帮忙的曹卫他们一见他那着急的样儿, 笑得不行:“哎呀呀,丁小哥这么着急娶媳妇啊。起来的这么早。”

郭平也看着丁全坏笑:“我说丁全哥, 你不会是昨晚一晚上都没睡的吧?哈哈,你昨晚不睡,你不怕你今晚没力气啊。哈哈哈。”

丁全笑骂回去:“去去, 你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知道个屁啊。”

众人哄笑着,等丁全打扮好。待喜娘过来说,时辰到了。众人就簇拥着丁全往东小院儿去迎娶新娘子去了。

新娘子历来都不是那么好迎接的。过五关斩六将,撒了好多红包后, 丁全终是接着了搭着盖头的新娘子。

喜娘扶着新娘子出来, 丁全带着腊梅拜倒在地, 给范氏磕了几个头后,才引着新娘子出了院门。虽是同在一个大院儿里, 但该有的规程, 陈家可是一点都不折扣的做了全套。

喜娘将新娘子扶上了花轿, 然后迎亲的队伍没有直接到陈家院儿里,而是出了大门,绕着兴安主街走了一圈儿, 方才由另一条道进了陈家院儿。

这时节婚丧嫁娶一向是大家看热闹的时节,沿途众人纷纷出来围观,指着这迎亲队伍说笑个不停。大家热闹的数着新娘子的嫁妆台数,对迎亲的一众男子品头论足。说的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