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科举(69)+番外

作者: 玉子双泽 阅读记录

虽还是卯时,但渡口已经闹热的不行,簇簇的拥满了人。

宗泽他们挤过去,找到租的船只,正要上船,就听到有人高声叫他:“陈宗泽!陈师弟!”宗泽循声望去,原来是江松涛,他正站在码头处一艘官船的船头叫着宗泽。

宗泽连忙走到靠近官船的石阶上,高声回问道:“江师兄也是今日去金洲府城么?”

江松涛答道:“正是,正是,可真巧,陈师弟今日也去?”

正说着呢,江松涛所乘的官船徐徐离开了码头,于是江松涛大声喊道:“陈师弟,为兄先行一步了,我们府城再见吧。”宗泽高声回应回去。

跟江松涛招呼完,宗泽赶紧登上他们租的船只。船不大,两家人坐一处,可是挤的慢慢当当。

这次晋江他们家去了四个人,宗泽他们也是他爹再加上林禄儿三个人。

现在正是四月初的时分,沿江两岸景致特别好,山花烂漫,鸟鸣燕飞,一派鸟于花香,好看的紧。

宗泽跟晋江坐在船头,看着这青山绿水惬意的不得了,边看边偶尔说着话,感受着这春天的风光。

晋江问起宗泽,刚才叫他的那人是谁?宗泽道:“那人也算是我的同年了,他是今年县试的第二名,名叫江松涛。”

晋江问道:“江松涛?跟济阳堂江家可有什么关系?”

宗泽道:“他是济阳堂的第三代嫡枝,他爹行二,他这次回来就是专门来考试的。”

舟行很快,不过大半天工夫,已是到了金洲渡口。宗泽他们下船后,就急急的往渡口外走去,要赶紧进城,好好寻摸个住处才好。

刚走到渡口的茶棚,江松涛却是等在那儿,看到宗泽,笑着走过来招呼道:“宗泽,你们也到了?行的可真快。”

宗泽也笑答道:“今天舟行的还挺快的,江师兄可是到了许久了?”

江松涛道:“我也是刚到没一会儿。陈师弟现在是要进城吧?”

宗泽答道:“是啊,我们这就准备进城找下处呢。”

江松涛闻言道:“那敢情好,我们一起去吧。我们家的人前些时候已经找到了一处好下处,离贡院近的很,也清静,不如陈师弟跟我一起去,也免得再奔波。”

听得江松涛说他们找了好住处,还邀自家一起去,陈忠运顾不上谦让,赶紧答话道:“多谢江公子,只不过,我们这么多人,不知那客栈可还有空房?”

江松涛听得陈忠运说话,赶紧问宗泽道:“这位想是令尊?”见宗泽答是,赶紧上前施礼道:“原来是陈叔,才行见礼,还请陈叔莫怪。”陈忠运连连摆手,表示不怪不怪。

宗泽又紧着给江松涛介绍了晋江跟晋秀才他们,听得那少年是晋江,江松涛目光一闪,旋即上前行礼。

众人见礼毕,江松涛才来得及回答陈忠运刚才的问话题,江松涛对着陈忠运一拱手道:“陈叔请放心,我们家上次在那客栈定了好几间房,不行到时我们匀两间房给你们也一样。”

这时,就连晋秀才都高兴的不得了,直道:“那敢情好,那敢情好。那就多谢江小友了。”

江松涛熟门熟路的将宗泽他们带到靠近贡院的高升客栈,宗泽看到这个客栈名字,心道可真吉利。

这地方不错,离贡院不过隔了一个街道,对门就是贡院,这可真好,考试就不用来回奔波了。

江松涛很是熟络的进得客栈,又对着迎接过来的掌柜跟小二自如的打着招呼。

马上要考试了,客栈人满为患,进来一问,果然没有空房了,幸得江松涛他们早就花了大价钱定了好几间房,所以,就大家挤挤也能住下。

江松涛今天真是帮了大忙了,陈忠运、晋秀才是谢了又谢。江松涛摆摆手,表示没什么的。

然后,江松涛又是熟稔的将他们带到房间;告诉他们,这是天子几号房,地字几号房的;接着又告诉他们,这店里的茅房啊什么的在哪儿等等。

宗泽今天看到江松涛总是有种说不出的违和,但一直不知道,究竟是为何,看到现在,宗泽终于有点明白自己这种感觉究竟因何而起了。

宗泽发现,这江松涛对这客栈也未免太熟悉了吧,他不是才从外地回来么,说起来,他对金洲府城应该也是知之不多。可是,从今天看他带他们来客栈的这一系列动作,那就是很熟悉这里啊,至少对着个客栈他是很熟悉的。

宗泽甩甩头,也许自己想多了,他说不定是之前来过这里呢,所以才会这么熟悉。

宗泽在想江松涛的异样,此时,江松涛的房间里,他的管家正在跟他说着宗泽他们呢,只听这管家道:“大少爷怎么跟这陈公子很熟的样子?先前订房您也特意吩咐多定几间,就是为这陈公子定的吧?”

江松涛道:“是啊,我与陈师弟一见如故,他又是这次风白县城的案首,能多结交一下就多结交一下好了,就当时结个善缘。”

江管家道:“少爷说的是。少爷这样懂事,老爷可能放心了。这次老爷不能来送少爷应考,本来是担心的不得了的。看到少爷能如此懂事,老爷知道了可是会很高兴的。”

既住在同一个书院,大家少不了在一起切磋切磋,宗泽跟江松涛三人每天各自温习完后,就聚在一起斗斗诗文什么的。

几番比试下来,宗泽跟江松涛就有点惺惺相惜了,宗泽知道自己不是真正的少年,所以,他的文章是有超出同龄人的练达与通透的地方的;可是想不到,这江松涛的文章竟然也有如此,而且他的诗词也是高了宗泽一筹的。

很快到了府试这天。一应流程一如县试,只不过,主考官由知县改为知府,监考人员也多了一倍,而且查验的更严;县试是五场,而府试是三场。

宗泽在龙门前从差役的手中接过自己的座号,搜子搜身后进了场;认过保后来到大堂上找到对应的座号坐了下来。

宗泽是县案首,不光是县案首,每个县的前十考府试时都要在知府的眼皮底下考试,是为“提坐堂号”。

宗泽坐定后紧着将笔墨砚摆好,墨磨好,这些样样准备停当后,很快就有差役举着考题板巡回展示考题了。

宗泽看到考题已出,就拿起笔准备抄录下来,可是仔细一看这考题,宗泽真是有点惊住了。

第57章

原来这题目竟然“邦有道,谷;邦无道, 谷, 耻也。”这题目出自《论语》第十四篇“宪问”里的首句, 题目本身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为何宗泽要惊讶呢?那是因为, 这两天他们三人切磋时, 至少有两次做到了这题目,这也太巧了, 宗泽真是有点惊到了。

不过, 宗泽很快回过心神,这题目自己之前也做过多次,想来这次他们几人切磋也是纯属巧合,毕竟他们这题目太常见了。

此题乃正场首题,重要无比, 宗泽不敢为其它的事多耗心力,赶紧收敛心神, 聚精会神的来做题了。

今天这题出的很正, 也普通,可正因为这样的题,那才更难做,这种题乍一看,没什么难度, 人人都能说两句。可正因为人人都会说, 所以, 要想得好成绩, 那立意就要新,说白了,要说的跟人不一样,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不过,这个题目对宗泽那是真没多大难处的,别说在这世以来常常练习,那在现代也是看了这方面的论述不少。再加上自己的发散理解,这篇文章对宗泽来说,写起来真是如鱼得水。

宗泽下笔如飞的写了起来,写完这个。第二篇四书文题目也已经出来了,有了首场的的顺利完成,宗泽心情大松。这第二篇答起来更是从容。

宗泽每次考试,试帖诗一定是最后做的。宗泽知道自己作诗的水平,所以一向是比较淡定的,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就是了。

可是,今天看到考试的试帖诗,宗泽惊呆了,这也太巧了些,为什么会这么巧,先前那到四书题,如果说是巧合,那还说的过去,毕竟那道题太平常也太经典了,出现不会是让人那么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