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狗勾能有什么坏心思[穿书](533)

作者: 九月草莓 阅读记录

他低头看了一眼。

“萧澜启。”

很快,林尽抬眸看向坐在浴桶边随时等待命令的仆人。

“嗯?”

“帮我把铜镜拿来。”

“……”

闻言,萧澜启稍稍垂眸,看向了林尽锁骨的位置。

他伸手,用滚烫的指腹在林尽皮肤上蹭了蹭,才收回手依他所言去拿铜镜来。

不知为何,当萧澜启碰到自己时,林尽皮肤下传来一股微妙的麻痒,像是有一道电流划过,从锁骨的位置一直流到尾骨。

他无意识地抬手抚上锁骨,后来,他接过萧澜启递来的铜镜,在镜面被水雾模糊前,他看见了自己锁骨下一片青粲色的花纹。

那些花纹类似魔纹,却并没有魔纹里那些天魔古语,它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装饰,或者标记。

林尽想了想,抬手扯开了萧澜启的衣襟。

难怪他看着有点眼熟,果然,自己锁骨下面这片花纹中的元素,都能在萧澜启身上找见相似的部分。

“这是什么?”

“魔纹标记。”提起这个,萧澜启似乎有点小骄傲:

“只有交.配过才会留下这种痕迹,这代表,你是我的伴侣。”、

萧澜启的用词给了林尽一个大大的沉默。

他抿抿唇,试图改变他的语言:

“不要用哪个词好吗?它听起来有点……”

林尽没把话说完。

萧澜启一脸莫名其妙:

“什么词?交.配?”

“嗯……”

“不说交.配说什么?”

“呃,睡觉?”

“睡觉不是躺在床上闭着眼睛?而且,昨夜咱俩谁都没睡觉,为什么要说睡觉?”

“……”

很好。

萧澜启把林尽问住了。

但很快他又意识到事情的重点不在这里,所以他跳过了这个话题,指了指自己锁骨下面那片花纹:

“所以,这有什么用吗?”

“算是一种承诺吧。”

萧澜启见镜子被雾气蒙住了,抬手替林尽把镜面擦干净,边道:

“成为配偶之后,天魔的魔纹会暂时因对方改变,算是留下对方的痕迹,从魔纹改变开始到这一轮配偶关系结束,伴侣双方不能伤害对方,否则会同等损害己身,更不能抛弃伴侣去同其他天魔纠缠,因为背叛也会遭到不轻的反噬。所以天魔虽然薄情,可建立出的那段短暂的伴侣与家庭关系坚不可摧。只是,我没想到这条规则对人类也适用。”

萧澜启的眼睛落在林尽白皙皮肤上的魔纹,根本挪不开:

“你真好看。”

林尽听见这话,没忍住轻笑一声:

“你以前不是嫌我丑吗?”

“看男性自然是以力量硬朗为美!你那副豆芽菜的柔弱样,自然跟好看不沾边。”

“那现在怎么又变了?”

“因为,不管男性该是什么样,你是你,不必和旁人比。林尽有林尽的样,你在我眼里最好看。”

林尽闻言,没忍住捏了一下萧澜启的脸颊:

“你这天魔,说话何时变得这么讨人喜欢了?”

“怎么,我以前说话讨人厌?”

“嗯,反正不中听。”

“毕竟以前不用讨别人喜欢。”

萧澜启感觉水有点凉了,便将手探进水里,用碧火给它加加温,边垂眸认真道:

“现在,得讨你喜欢。”

-

林尽在屋里躺了三四天,好不容易才缓过劲来。

萧澜启一晚上不知道跑去了哪里,等天大亮才回来,刚到林尽身边,就给他捧出一碗热腾腾的粥。

林尽瞧着有些奇怪:

“你上哪弄来的粥?”

“凡世买来的。”

萧澜启搅搅粥碗,贴心地将汤匙喂到林尽嘴边:

“还热着,快吃点。”

看得出来小狗是真的很用心在爱他,还记着林尽三四日没吃东西,所以连夜跑到凡世想去给他买点食物吃。可没人告诉他粥饼铺子晚上不开门,他只好一个人等到天亮,等粥饼铺子老板悠哉出摊后急吼吼命令人家现煮第一锅,一路上又捧着粥碗,一直拿碧火热着才安心。

传闻中能够灼烧灵魂的崩云碧火,终究还是被萧澜启用成了给人烧水热粥的工具,但他倒也乐在其中。

喝完粥后,林尽从床榻上爬起身,随手给自己使了个清洁术,便坐在床边梳头,打算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去外边瞧瞧自己宅家的这三四天,外面有没有出什么事。

他弄头发的时候,萧澜启就在旁边看着他。

林尽就穿了一件里衣,衣带绑的松松垮垮,露出锁骨下那片青粲色的魔纹。

萧澜启没忍住抬手摸了摸。

他很喜欢摸林尽身上的花纹,总觉得这是那人属于自己的证据。

那花纹从左肩开始,蔓延到锁骨下方,又一直到右肩结束。

摸着摸着,林尽松垮的里衣从肩头滑落,萧澜启的手也越来越往下,人更是越凑越近,眼看着就要吻上林尽的唇。

林尽微一挑眉,他抬手,无情推开了萧澜启的脸,又拉好自己的衣服,把衣带绑得很紧。

“不要吗?”

“不要了。”

“我喜欢跟你交.配。很舒服。”

“那也不能做太频繁,身体受不住。”

林尽套上外衫,扶着腰站起身,瞥了萧澜启一眼:

“你一直待在我这真的没事吗?”

萧澜启总觉得林尽这话有赶他走的嫌疑。

他垂下眼,又乖又委屈地抬手替林尽系腰带:

“能有什么事?天魔比人类好控制多了,如今就是修缮宫殿,可这事不必我看着。再就是寻寒鸮和杀神剑主的下落,但这事不是明烛天单方的事,那两人很可能去了修仙界或者凡世,可我们的搜寻跨不过天魔领域。我到这来,正好瞧瞧你们有什么线索、查出了什么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