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17)

作者:邀月酒 阅读记录

“小子何等居心?我看这万世太平就是毁于你手!”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显然深有见地,他上前一步,对跪在雪地里的年轻臣子怒目而视:“你看哥舒特进、高特进,哪个不是忠心耿耿?你要圣人驱逐异族,难道是想把大唐的忠将良兵对他国拱手相让吗?”

年轻臣子此刻也意识到了自己考虑不周,而且他官职本就在特进之下,如今见几位武将沉默不语,他的心里顿时发怵。在几位老臣不赞同的目光中,他狼狈起身,掩面遁入人群。

提到“哥舒特进”,李隆基蓦地想起水幕刚才说的潼关战役,他不由得把目光转向哥舒翰——天气尚寒,众人在雪地里不免有些身形瑟缩,唯独哥舒翰腰板笔直、目光炯炯,除却鬓角几缕银丝,根本看不出他已年近五十。

忠君爱国之能将也。李隆基暗自点头,誓要重用哥舒特进。

「清·乾隆五十八年」

「热河避暑山庄」

满面迷茫的马戛尔尼不知道为何周围的中国官员一下子都变了脸色。

他作为外国使臣,带着自己君主精心准备的厚礼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谒见中国皇帝,但这一路上发生了诸多不快,让他现在已经有些精疲力竭、内心烦躁。

他们刚一下船,自家的礼物上便被中国官员不由分说地插上彩旗,上面写着“英吉利贡使”——马戛尔尼也算半个中国通,这明明是平等的交流访问,怎么就成了“上贡”?

就连英王信上的“礼物”一词也没被中国官员放过,愣是被译成了略显卑微的“贡品”。马戛尔尼指出了这个错误,但中国官员却满脸不屑,傲慢异常:“送给皇帝的礼品从来都叫做‘贡’。”

除此之外,他与徵瑞大人、和珅大人就面见皇帝的礼仪也闹得非常不愉快。他是大英帝国的臣民,就算面对自己的君主也不过是单膝下跪,又怎能对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他的双膝,只能为上帝同时弯曲,向中国皇帝下跪,绝对不行!

与各位官员大人拉扯了一路,最后中国皇帝总算勉强同意了自己单膝行礼的请求。

但或许是这个原因,中国皇帝见到自己时脸色并不好看,就算自己献上了精心准备的、有64门火炮的狮子号军舰,中国皇帝也神色冷漠、不以为意。

就在他进退两难之际,天上似乎又发生了怪事——无论是皇帝官员还是侍女卫兵,他们先是惊恐地骚动,直到皇帝命令众人“保持安静”,人群才逐渐恢复镇定。

马戛尔尼也好奇抬头,可头顶不过就是寻常的蓝天白云,偶尔飞过几只小鸟,看上去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但周围人的面色却阴晴不定,时而频频点头、时而满面怒容……

马戛尔尼用拗口汉语向身边官员询问,但他们都支支吾吾,含糊不语。

马戛尔尼一边暗自记下情况,一边从众抬头,试图从空白的天幕中看出些秘密。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就当马戛尔尼的脖子开始酸疼之际,周围的中国人终于有了新的反应。

他们的目光从天幕缓缓下落,先是彼此交换了几个眼神,然后不约而同望向——

马戛尔尼:大家看我干嘛?

乾隆端坐于龙椅,他伸出手,大太监李玉心领神会地把马戛尔尼带来的贡单递到万岁爷的手上。

他眯着眼扫过礼单上那一列的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最终将视线定格在最下方的来使国署名:英吉利。

第10章 【纪实诗】杜甫兵车行

「清·乾隆五十八年」

「热河避暑山庄」

乾隆的动作底下人都看在眼里,福康安见万岁爷面色冷凝,当即上前一步,大声质问马戛尔尼:“马特使,你来自哪里?”

马戛尔尼觉得自己被深深冒犯了。

第一,他不姓马。

第二,他被晾在一旁已经很久了。

第三,他礼物都送完了,这群傲慢的中国官员居然还没搞明白他来自哪里?!

但最终,马戛尔尼还是耐着性子回答道:“我来自大不列颠王国。”

“哦……不是英国?”

“用你们中国人的喊法,可以叫英吉利帝国、大英帝国。”

福康安眼神渐柔,刚想松一口气,就见马戛尔尼一挺胸膛,骄傲补充:

“叫英国也行。”

听到“英国”两字,满朝文武几乎同时眼神一厉。

马戛尔尼顿时感到有一股诡谲的暗流在人群间涌动,令他有些毛骨悚然。他明明站在人群中间,但身边温度却骤然下降,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屏障将他和身边的中国人分成两边——中国官员目光交错,眼底藏着他读不懂的意味深长。

福康安狠狠瞪了马戛尔尼一眼,转身对乾隆深深行礼:

“万岁!这红毛国果然来者不善,暗藏祸心!臣建议……”

“福康安!”

乾隆出人意料地打断了福康安的话。他挥手示意福康安站到一旁,又将英吉利的贡单轻轻压到膝头。

做完这一切,乾隆垂眸望向惶恐不安的马戛尔尼,缓缓开口:

“英使臣,朕对这贡单上的贡礼有些兴趣……这榴弹炮与迫击炮是为何物?威力如何?”

见刚才还兴致缺缺的中国皇帝终于对礼物有了兴趣,马戛尔尼自然喜不自胜。他上前一步,骄傲地介绍:“这是我们大不列颠陆军部向您献上的礼物,这榴弹炮是军队惯用的武器,一次可以填装数十发炮弹,每一枚炮弹,约莫可以打出一千米。”

“一千米?”

马戛尔尼环顾四周,比划了下宫殿的长度:“打穿这个宫殿不成问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