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26)
高力士又悔又急,心里暗恨太子竟扯自己下水。但面对盛怒的李隆基,高力士“砰”得一声下跪,面若金纸,浑身颤抖:“圣人!老奴、老奴对您、对大唐,都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啊!”
简单的掀桌举动就耗尽了李隆基的全部力气,年迈的他不得不踉跄后退,跌坐回椅子,被迫平静。他审视着跪在远处的高力士,胸中怒气盈胀:
高力士素来为自己宠信,偶也参与裁决政事。王公贵族、皇亲国戚平日里自然对他另眼相看、多有奉承,诸王公主称他为阿翁,驸马大臣称他为爷——这些李隆基都知道,但当时听完,他不过一笑了之,从未放在心上……他以为高力士跟在自己身边时日已久,想必知道进退,可现在看来,这阉货知道个屁!
还有李亨……这个丢人现眼的玩意!
皇子、堂堂大唐太子,自己未来的接班人,居然会没脸没皮地冲高力士这个没根的阉货喊“二兄”?!他喊这一声“二兄”,将废太子李瑛置于何地?将自己这个父皇又置于何地?
李隆基越想越气,面色狰狞似欲择人而噬。
而李亨面色木然,他盯着跪在远处颤抖不停的高力士,又望了一眼亭外的文武众臣,突兀地冷笑一声,竟然开始直接点名李隆基宠信的宦官名单:“父皇,杨思勗任军中统帅;黎敬仁出使传令……”
“大胆!”李隆基怒喝出声,截断了李亨的话。
李隆基本想挥手打人,余光却见亭外众臣面色肃然。被文臣武将们盯着,他勉强压下手掌,冷着脸解释:
“杨思勗平定叛乱、忠心耿耿,他的骠骑大将军官职是他自己靠战功打下来的!黎敬仁救灾赈济、亦是实功……”
“噢……那牛仙童受贿……”
“朕不是让人杀了他吗?!”
“林招隐、贾奇俊……”
“够了!”
李隆基拍案而起,胸膛起伏不定。
李亨无所谓地跪了下去。
李隆基瞪着自己的儿子,咬牙切齿恨恨道:“朕心里都有分寸!你呢?”
“儿臣也有分寸。”李亨抬起头,第一次不愿示弱。
李隆基和李亨目光相对、火花四射,谁都不肯先移开视线。半晌后,李隆基因体力不支,率先眨了眨眼。
李隆基恼怒万分,一边靠向椅背,一边冷笑连连:
“行,那就让朕看看,你到底有没有分寸。”
……
【这场战役固然天时不利,但亦有人祸的原因,其中罪责最大的,当属宦官鱼朝恩。】
【我们前面说到,李亨是在宦官李辅国的建议下北上平叛、灵武即位,从某种程度上说,李辅国开了唐朝宦官拥立帝王的先河,自此之后,宦官权势愈胜,把控朝政、废立君主:代宗时宦官典掌枢密,德宗时宦官掌控禁军,而宪宗、敬宗皆死于宦官之手。】
【就连在最开始的肃宗李亨时期,随着宦官李辅国、鱼朝恩逐渐掌控兵权,就连肃宗也不得不避其锋芒。月兮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记载出自《太平广记》,不一定保真,大家可以当作野史杂谈。】
【鱼朝恩有一个小儿子鱼令徽,年仅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被皇帝特赐六品绿衣。但鱼朝恩仍不满足,他借口儿子官阶太低、受同僚欺负,他要求皇帝直接给儿子赏赐代表着三品以上的紫服金带。而当时皇帝还没说话,鱼朝恩直接下令让人拿来紫袍,让儿子当场穿上。皇帝明知不行却无可奈何,当着鱼朝恩的面,他只能强颜欢笑,夸赞紫袍与令徽十分相衬。】
李亨委顿于地、面如死灰。
而他身侧,李隆基语气嘲弄,阴阳怪气:
“显然,你挺没分寸。”
第15章 【纪实诗】杜甫石壕吏
嘲笑完儿子,李隆基神色一冷,杀意攀上他的脸庞:“废立君主、掌控兵权,这群阉货也配?”
李隆基伸脚踢了踢跪在地上的高力士,冷声道:“去把李辅国和鱼朝恩给朕带过来!”
高力士忙不迭地爬下台阶,因为太过匆忙,一个没留神,不小心碰了下跪在地上的李亨。
李亨刚一回神就对上了高力士那张面白无须的脸,他顿时勃然大怒,劈手夺过拂尘,发泄般地朝高力士身上抽去:
“阉货!阉货!李辅国!鱼朝恩!”
高力士哪敢反抗,捂着脑袋任由太子发泄。李隆基却看不下去了,他猛地起身,抬脚踹向李亨肩膀。
李亨一时不备,竟然被直接踹下了台阶,咕噜着滚进人群,被哥舒翰和李光弼眼明手快地一把扶住。
“圣人!”哥舒翰皱眉,看着暴躁失态的皇帝,有些失望。
见众臣围观,李隆基勉强收敛怒容。他先是背着手在亭中来回走了三四遭,随即猛地回身,目露希冀,望向众人:
“朕欲废太子,众卿何意?”
李隆基思来想去,觉得问题还是出在太子身上。
他本就对“太上皇”一事颇有微词,原本看在“长安收复、二宗还朝”的份上,李隆基勉为其难地容忍了李亨越殂代疱、私自继位的事情。但如今阉人之事一出,李隆基立刻又怒火中烧。
他望着躲在人堆里的李亨,越看越不顺眼——眼神躲躲闪闪,脊背畏畏缩缩,看上去就毫无主见、难成大统,难怪被两个阉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还是应该数罪并罚!
李隆基无视李亨绝望的目光,冲沉默不语的大臣们撑起一个笑,暗示道:“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众人对视一眼,眼底都是无奈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