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之心将明月(270)+番外
他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声在夜幕里传出了老远去。从他出山开始这么多年了,还是头一次听见他笑的如此畅快不羁,一如往昔。
他笑的开怀,我却给他笑的一头黑线,阴阴的盯着他,问:“你是不是又耍我?”
他尽力的忍了笑,说:“不敢。”
我再盯着他,瞪他:“孩儿呢?”
他拉了我,笑着说:“走吧,先去处理一下伤,有些痛。”他见我还紧紧的盯着他不放,笑说,“定不食言就是了。”
第138章 第 138 章
我们后来就在南荒耽搁了大半个月,白天我陪着孔明教化蛮民,赐予他们谷种和器械,教他们耕种谷种。晚上看他执笔在地图上点了数点,就将南部拆成了数个郡县,另还有快马每日来报张文义收编的进度,这么看下来,竟然比在成都时还要忙几分。每次我都趴在案上睡着了,他还盯着地图在沉思。
直到这日轻王亲自过来的时候,南边已经给孔明料理的差不多了。
轻王进了大帐就拜道:“丞相功高卓著,我这一路进南所见所闻,已不见颓式,南部诸郡已有欣欣向荣之景。”
我最近深觉被孔明摆了一道,气不太顺,便和轻王说:“功高卓著?你们别觉得他功高震主,诛他满门就成。”
轻王:“………………”
孔明和轻王说:“你别理她,可能水土不服,她最近脾气不太好,连对我都是张口就骂。”
轻王:“………………”
我跳了起来:“你胡说!我什么时候敢骂你了?”
孔明没理我,只问轻王:“怎么亲自过来了?”
轻王心里也说:我也想知道为什么要亲自来一趟,喊三寒来不好么,活着不香么……
孔明又问:“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轻王回过神了,将左右屏退,说:“接报,曹丕五日前在洛阳病死。”
孔明接口问道:“谁人辅政?”
“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
孔明听后,抚着扇子上的毛,眼睛看向远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其实继位的是谁并不重要,左不过是曹操的某个孙子,曹丕的某个儿子而已,重要的在于幼君继位,辅政的那个人是谁。
曾经孙策死的时候,留了张昭和周瑜给孙权,张昭和周瑜就是东吴的辅政大臣,一文一武,辅助孙权将东吴搞的有声有色,不然孙权那点小小的年纪,就算他自己有点本事吧,毕竟历练还少,不把东吴搞的缺胳膊断腿的能叫少年君主?
刘禅就不用提了,刘备特意留了孔明给他,孔明一人,就能敌过当世所有。
而曹丕就有意思多了,他居然留了四个人给自己的儿子,两个曹家的本家,另一个陈群,一个司马懿。
所以轻王说完,不仅孔明没说话,连我也没说话,一脸的沉思。
轻王一个人孤零零的站着,因下人全被屏退了,就显得他一个站着有些孤鹜,连口茶水都没得喝,他不敢去打扰孔明,就来到我边上,小声问我:“怎么了?和丞相独处,还这么大的脾气?这要是换江一心在这,她乐都能乐晕过去。”
我白他一眼,不想理他。
轻王见我没搭理他,又问:“丞相在思索事情也就算了,你在想什么,也不说话?”
“国家大事啊。”我说,“凤侯嘛,我也是重臣。”
“…………”轻王不信,“你能思索个啥出来?”
我不服气极了:“我怎么就不能思索大事了?先帝驾崩的时候,留了先生给陛下辅政,令先生为主,大汉所有子民必当从之,又令李严为副,辅助先生整理政事,还让我给先生管着兵马。”
轻王万没想到我当真在想正事,愣了一下之后,“嗯”了一下。
我又在轻王耳朵边说:“当时先生为了便于执掌全局,力排众议,将所有权力集中在丞相府之中,连我都不过是个摆设,这事你别说你不知道!”
轻王深深的看了我一眼,离我离的远了些。
轻王是刘姓的王,是刘备的亲子侄,刘备留了整个天听给他,给了他特殊的权力,是有特别的用意的。
很多事情我当年不懂,而今也能懂个七七八八。
见轻王这样,我微微冷笑,续道:“可见管理一国,只能有一个声音,而曹丕居然设了四人辅政……若是这四个人吵了起来,两两之数,连投票都赢不了,小皇帝听谁的?”
轻王没想到我还有这般见解,犹然起敬,问:“以你之见呢?”
我干脆利落的说:“让司马懿一人辅政就好了啊!司马懿能文能武,一肚子的老谋深算,绝不下于我家先生!有他帮曹丕守着家,那不就和先生帮陛下守着川蜀是一个道理吗?那就是金汤固若啊!还至于整了四个人出来?又不是打牌!”
轻王:…………
孔明:…………
孔明回过神来和轻王说:“你别理她,她欠收拾。”
轻王:…………
我不服气,反问:“我说的难道不对?留了四个人辅政,曹丕想让他们打牌啊,这么热闹!守灵直接开上几局,简直开心又快乐!”
孔明看向我,说:“你说的都对,权力的分散是不利于一整个国家,司马懿也如你所说,的确很有本事,只是……月儿,你是哪头的?这么偏帮司马懿?我送你去给司马懿做凤侯可好?”
我噤声了。
孔明见我不敢吭声了,才继续对轻王说:“成都城内怎么样了?”
轻王道:“一切如常,只等丞相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