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同人)辞职后我成了传奇调查员(481)
这样水到渠成的安排安吾自然是没什么好质咄的,实际上,这件事本身用不上安吾接手,至少在他看来,他的同事又不是摆设。
但很快,事情发生了变化。
安吾被迫接管的“灵魂宝石”基金会中,他的前任法人代表批了两项转款资助,受益人分别是三丁目天使孤儿院的全体孤儿和花户爱本人。
理论上来讲,基金会应该负责将这两笔资金落实到位,让天使孤儿院的所有孩子们都能不为温饱苦恼,安安心心的念书。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作为被收监者的花户爱根本不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假装一切无事发生一样出去念书。无论是种田长官还是迁村女士都不会允许的。
——除非安吾是花户爱的负责人。
于是,安吾面无表情的提交的跟进资料,以调查魔人费奥多尔的动向为由,要来了花户爱的临时监管权。
·
安吾曾在城郊的废墟见过花户爱一面,后续也是安吾将她带回了特务科。那时她身上连接着被切断的支管,连接处渗着血,小脸惨白,看上去脆弱的像是快要死去了一般,无意识的昏迷着。
直到路程过半,她提前服用的镇痛剂药效减退,她才被自己身上的伤口疼醒,恢复了意识。
她即使恢复了意识也不说话,就那么静静的做在那里,也不喊痛。只在特务科的科员们提出要求时才有所动作。安吾必须承认,他在那时动了恻隐之心。
花户爱被监管的当天,特务科就收到了侦探社社长发来的传真。
那同样也是侦探社极为混乱的一天,是武装侦探社第一次直面非正常减员的问题。他都可以想象侦探社会是怎样焦头烂额的场景——就像此时的特务科一样。但那位社长先生依然将传真发了过来。
就是关于花户爱的事情。
那位社长先生是亲自在现场关停了设备救下这个姑娘的。他言辞恳切的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就花户爱的去留问题提出了委婉的个人意见和作为侦探社社长的担保。
显然,这是一份很有分量的传真。
至少给了安吾足够的底气,可以试着去奢望一下完成禾泽留下的麻烦事了。
于是安吾拿到了花户爱的临时监管权,并在此之后,迅速准备妥当与她见面了。
花户爱曾与费奥多尔相处过很长一段时间,抛开恻隐之心的部分,花户爱同时也是安吾需要调查的对象。
在见面之前,安吾打了无数腹稿,想象了无数种可能,却独独没料到真实的情况。
那天,他在监禁室内见到了了花户爱,小姑娘穿着单薄的白色衣服,靠坐在平板床上,依然是半成品的抑制手铐烤在她手上。她在此前进行了十几台手术来取下她身上的支管,在此过程中被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特务科都准备去拜托侦探社的与谢野医生了,不过好在,所有手术都有惊无险的完成了。医院本身建议长期住院,但特务科认为情况特殊,半个月后就将小姑娘转移到了第七机关。花户住院期间,安吾一直为拿到她的临时监护权奔走,等到一切事物完毕后,就只能被迫接受她被提前转移的事实了。
此时的花户爱看上去很沉默,眼里一片空白,像是一个没灵魂的空壳。
安吾对这种状况有所预料,低声请跟随的、看守的科员离开,准备单独对花户爱说些什么。
可当看守的人们离开,花户爱和安吾独处的时候,情况就不是这么个情况了。
小姑娘看见了安吾,既没有惊慌也没有警惕更没有憎恶,即使脸色苍白着,没得到很好的照料,她依然表现的不像个病人。她就像是看见一个平常的大人似的看着他,然后开口道:
“这里有橡皮筋吗?什么样的都行,我讨厌自己披头散发的样子。”
她说话的样子坦然无比,仿佛只是无比普通正常的要求似的。
安吾沉默了。
他看着眼前平静无比的少女,差点要以为自己先前的认知全是错觉了。
她就这么平静的望着安吾,甚至挑了挑眉,仿佛刚刚那个空洞的、一言不发的少女不是她一样。
她的反应是在有些出人意料,至少安吾是完全没料到的。
然而安吾措不及防意外神情却落在了花户眼中。
“……你这是什么表情?”花户爱皱着眉头反问道,她想抱住手臂,却被腕子上的手铐阻止了,于是情绪变得更不好了,“我现在连个头绳都不能有吗?”
安吾这会儿才调整好了情绪。
“并没有这样。”他恢复了平时冷静又公事公办的样子,开口回答道,“只是有些意外你的反应而已。”
“哦——”花户爱挑了挑眉,拉长声调应了一声,“所以我该做什么反应才能满足你们这些人的期望呢?可怜巴巴的说自己是个受害者?把过错推给罗佳先生身上?”
“至少你这么说了可以左右一部分人的判断,这样的判断或许有利于你减刑。”安吾开口说道,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您可以适当收敛你的攻击性,花户小姐。坏情绪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小姑娘看上去不怎么赞同安吾的说辞。她举起双手晃了晃,手铐的链条碰撞发出些微声响。
“如果你们不给我戴这东西,我会好的更快。”
“请说。”安吾顺势问道。
“……这还用说啊?”花户爱有些无话可说了,但还是不情不愿的解释了,“我可以用异能力调节我的身体状况,让自己恢复的更快。”
安吾微微颔首。一般来讲,像花户爱这种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在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可怖的事情后,多半不会是这种反应,被当做货物卖往他国、身体被改造与机器连接、参与恐怖活动、最后被当成罪犯收管监禁、这本就不是这个年纪所能承受的事情,担心、害怕、不知所措才是常态——无论她是不是主观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