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村都知道她是首辅掌上明珠!(162)

作者: 双鲤鱼 阅读记录

林老夫人也想起李弗小时候的经历,心里将那妇人又狠狠骂了一通。

她笑道:“你们去烧香吧,菩萨会保佑你们的。”

两人起身去了。

林文婴道:“您现在相信了,外头那都是胡说的。”

林老夫人点头:“嗯,是个聪明姑娘,听听她那话说的,叫三郎站在她后头,这话别说三郎一个年轻郎君了,我一把年纪,听了都要心软。”

大舅母也道:“正是,未语先笑三分,一句话夸了咱们一家人,我说句实话,老二媳妇身边的,是不如她讨喜。”

“二嫂家的女孩子,免不了要娇惯些,以后再大点,会懂事的,”林文婴说道,“大嫂家的芸姐儿又生了小郎君,我都没来及见呢,那么一点儿的小姑娘,我看着长大的,如今都是两个孩子的娘了。”

大舅母也有个女儿,已经出嫁好几年了。

林文婴将话题引到侄女身上,大舅母果然高兴起来,姑嫂二人十分和睦。

林老夫人心想,今天不带老二媳妇过来,实在是很正确的选择。

她年纪大了,就喜欢一家人和和气气的。

两人去烧香,李弗道:“说话的本事,果然是长进了许多。”

张珠珠道:“老夫人心地好,又疼你,对我是爱屋及乌,不然我说破天去,能有什么用。”

李弗看重她,尊重她,老夫人肯定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只要张珠珠的表现在及格线上,她就会满意。

很多时候,男方长辈对女方的态度,就体现着男方对女方的看重程度。

李弗笑道:“没人会不喜欢你的。”

张珠珠:“菩萨要笑死在这里了。”

李弗:“不喜欢你的,我看他们得回去反省反省吧。”

张珠珠赶紧道:“快闭嘴吧,求求你了,多亏这会儿没人听见。”

李弗真是,从前也不这样,现在说话越来越夸张了,还光明正大地说,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

俩人烧了香,张珠珠想在里头逛一逛,李弗盯着她,寸步不离,生怕她跑过去,拦着个女尼问人家是怎么出家的。

张珠珠:“你也太大惊小怪了。”

李弗:“防患于未然罢了。”

俩人稍微走了一会儿,便又回去长辈身边陪着,没再做什么。

这日过得十分顺利,张珠珠成功交卷,回去的时候才放松些。

李弗道:“我没听过你说你外祖家的事情。”

张珠珠道:“你说吴家吗,倒是没什么好说的,不大亲近。”

吴贵娘是吴家唯一的女儿,有两个兄弟,从小就是辛苦干活长大的,乡下地方,重男轻女的多,吴贵娘就是那样辛苦长大的。

她嫁给张大春,在夫家也是辛苦干活。

好在张大春命好,人也不错,她的日子好过了,可她又接连生了三个女儿,在闲言碎语中度过了几年,终于生下了张宝宝。

“我外祖母见了我们姐妹三个,连碗水都舍不得让我们喝,也就是对小宝稍微好点儿,就是逢年过节的能见一面,再多就没有了。”张珠珠说道。

“我二舅还带着比我小三岁的表弟,来家里给我提亲,我的天哪,吓死我了。”

这话说完,李弗回头看她:“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好家伙,原来挖墙脚的还不止一个啊。

姓白的就算了,怎么还有个小三岁的表弟?

张珠珠赶紧解释:“我们家都不把这当回事,你不提起吴家,我都想不起来了。”

李弗道:“你应该早点告诉我的,现在到京城,都来不及了。”

张珠珠:“什么来不及。”

李弗:“当然是去看看咱们表弟啊。”

叫表弟开开眼界,瞧瞧他表姐找的什么好夫婿。

张珠珠:“行了吧你!”

两人一路说笑着回去了。

过了最热的时候,恭王殿下一行人,终于是回京了,不知道多少人已经洗干净了脖子。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准备跟他斗个你死我活。

第131章 不讲武德

恭王回京的阵仗是很大的。

他心思不小,也几乎没有遮掩,张珠珠在家也没什么事情,便出城去看热闹了。

恭王骑在马上,恭王世子跟在他身侧,父子二人是同样的俊美英武。

春日里结束的那场战争,能让这天下太平上十个年头,城门口聚集了许多百姓,朝臣们也出动了大半,当朝首辅范秀就在其中。

城门口人头攒动,张珠珠觉得这实在太热闹了些,张宝宝看了也担心,姐弟俩去看了一眼,便去酒楼上坐着了。

恭王的目光从朝臣们身上扫过,笑道:“大热的天,真是辛苦诸位了。”

范秀道:“请恭王殿下入朝觐见,陛下和太皇太后已经等候多时。”

范秀今日前来,可不是给恭王面子,恰恰相反,他要在人前压过恭王一头,他要维护小皇帝的地位。

在场的许多人都是这个心思,但他们和范秀不一样,他们是不需要一个太过强势的当权者。

“本王几番遇刺,眼下有伤在身,”恭王没有下马,慢悠悠地说道,“兼之一路风尘,要先回王府梳洗一番,方能去见皇婶和侄儿。”

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地不给脸面了,范秀道:“您要抗旨不遵。”

恭王不客气,范秀也一点不客气。

这位首辅,可是从一众出身高的朝臣中杀出来,收拾起了先帝留下来的烂摊子,辅佐起了小皇帝的。

能在这个局面里撑起来,可不是什么软柿子。

恭王不说话,范秀眼看着自己占了上风,便乘胜追击:“恭王殿下虽出身皇室,但也是朝臣,您手握强兵,也该记得,这兵将本就该是朝廷的兵将,为国而战,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