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都知道她是首辅掌上明珠!(368)
她更多的是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对秦盛的怀念,也是在怀念自己的青春时代,那是她不能再回去的时光,是她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她那时候可以骑马,可以为自己的父兄出谋划策,她不止作为一个女子在活着的。
不像现在,她作为皇后,在这深宫里,看着这些女人耍点不忍看的小手段,争夺皇帝为数不多的宠爱。
有些无趣。
张珠珠问了潘皇后一些从前的事情,潘皇后只简单说了些,并未细讲。
那终究是过去了。
张珠珠问罢了,便出宫。
接下来几日,她又找了不少二嫁的女子和她们的丈夫。
郭副统领一家就在其中,他娶的是自己的嫂子,家里四个孩子,两个是他兄长的,两个是他的,都是他一力抚养长大的,并无高低之分。
郭副统领的态度非常好,说:“这有什么不好说的,要我看,陛下是受了潘老将军和秦将军的托付,娶了皇后娘娘的。”
西北一派的觉得这根本就不是大问题,谁家没死过人了,谁家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皇帝怎么了,皇帝也是人啊。
皇帝这么做,才说明了他有人情味,是真正融入了西北。
郭太太是个膀大腰圆的妇人,说:“老大没了,我得照顾两个孩子,家里穷,老二也娶不起,干脆就一起过了,要是都跟这里的女人一样,死了男人都要去死,我们北边女的都要死绝了。”
“男人死了,我们更要活着,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还要张口吃饭呢。”
张珠珠不一定支持弟弟娶嫂子,但是“更要活着”这四个字,她非常喜欢。
底层的女性活着辛苦艰难,如果再要面临成为寡妇之后要被逼去死的风险,那就太可怕了。
西北那边战事频繁,观念反而放的开些,那边女人也是劳动力,让这样的劳动力去殉死,可能性较低。
倒是一些比较富裕的地方,尤其是稍有钱财,不缺钱耽误人家,这些家里的妇人可能会成为被迫殉死的对象。
当朝皇后尚且是有过未婚夫,是二嫁给皇帝的,皇帝也非常宽容地接受她的身份,并且对她有足够的尊重。
对一些女子来说,肯定是好事。
张珠珠并没有刻意强调潘皇后的功绩和出身。
任何一个女人,不论出身和本事,只要她是人,那就不该遭受非人的一切事情。
天下女子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张珠珠见了不少人,之后写了文章,她写的大白话,没有咬文嚼字,大字不识几个的妇人听了,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写的怎么样?”张珠珠问李弗。
李弗:“直白,明了。”
张珠珠笑起来:“只怕这事叫那些迂腐的人知道了,又要跳脚,说这是女子该做的事情。”
张珠珠的想法和观念素来是很不同的,她从来不将自己或者其他女子,看做是男人的附庸,李弗一向很欣赏她的想法。
“你不是已经有防备了。”李弗说。
第307章 做大事的人
这文章先写了一些女子二嫁的缘由,最后的理由是丈夫死了守寡,要养家糊口的。
二嫁的这些男人,也有不少是没钱,穷苦,娶不到头婚女子。
张珠珠将各种情况都一一说明,大致意思是这些女子二嫁,不止是由于她们自身的缘故。
不过这些缘故在迂腐的人看来,并不算什么,人没有办法对其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甚至有些人毫无同理心,根本不会体谅旁人的痛苦。
李弗所说的应对办法,就是张珠珠把皇帝这张大旗给扯了出来。
简而言之,皇帝对这件事情都没有什么一意见,你们居然敢有意见,这是要忤逆皇帝吗。
这话很是强词夺理,但世上哪儿有那么多道理可讲,软硬兼施才是正确的办法。
对于一些死脑筋的,迂腐固执的,那还是来硬的更管用些。
张珠珠又绞尽脑汁,把皇帝从头到尾,从里到外,从年轻时候到现在这个岁数,全部都称赞了一遍。
尤其说他心胸广阔,豁达大度,是众人的楷模,有人敢对潘皇后不满,那就是对皇帝不满,你多大的脸,敢对皇帝不满。
皇帝到底是承受了这一切。
皇帝看了这东西,说:“朕要是死了,得让三郎去编书,让他媳妇在旁边找补,瞧瞧这话说的,朕这些年来,没有听过比这更顺耳的话了。”
这些话多好多有道理,皇帝也觉得自己是个很好的人了。
奈何这些臣子,一个两个的不省心,私心深重,不肯出力让这江山社稷变得更美好。
甚至连他的妻儿都要陷害。
就这他还没有大开杀戒呢,以后死了,他那谥号上,多少要沾个“仁”字。
后面果然说到了皇帝对百姓是如何的仁慈,减免赋税,慈幼局的事情,京兆府的事情,圈地等朝廷重大事情,都是皇帝对百姓的仁慈。
皇帝看得心花怒放。
朝臣不需要他的仁善,那他就留给天下百姓了。
潘皇后在旁边看,这些顺耳的话,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就连皇帝放太子南下打仗,张珠珠都要说他这是不溺爱子嗣,放手让太子外出历练,以便这大好江山有一位出色的继承人。
于是潘皇后的心情也好起来,大郎可是她们姊妹唯一的孩子,这么夸孩子,她能不高兴吗。
“陛下尚在盛年,生死之事,不要挂在嘴上,咱们的命留着不容易,要活够本了才是。”潘皇后说道。
皇帝颔首:“说的是,得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