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未央(38)+番外
“还有呢?”刘彘的脸色不大好。
还有什么?我摸摸下巴想了想,趁他凝神等待,一把将他抓来,让看我肩膀的伤:“还有就是我昨晚被你啃了一口!别以为你岔开话题我就会忘记!”
刘彘的脸一下子黑了。
我毫不客气的一脚将他踹倒在床上。
他低着头,阴沉的慢慢爬起来,脸上聚集起怒意。他扯住我的衣襟,狠狠还击。
我没想到他的反应会这么大。
几个来回,两人皆脸颊青肿,嘴角见血。
他似乎积累了多日的怨气,出手比我狠的多。
我又不欠你什么,你干嘛一副跟我拼命的样子。我觉得莫名其妙,忍让了一会,渐渐也来了脾气。
两人都是不会喊疼的类型,这次互不留手,拳脚愈加重。
厮打间出了纱帐,两人怒目圆瞪,互揪着中衣,在地上滚来滚去,挣也挣不脱。
“刘彻,你有什么毛病,你到底想怎么样!”我气急了,叫起刘彘的新名字。他几个月以来都是不阴不阳的态度,我受够了。
刘彘将我按在地上,神色复杂,似乎想说什么,最后换了另一番话,冷冷道:“你还不知道吧,刘荣哥哥死了,死在郅都的中尉府里。”
我像被泼了一盆凉水,忘了推开他:“……为什么?”
“罪名是营造宫室时侵占了宗庙的土地。你信吗?”刘彘冷笑着,仿佛那是我的错。
“他不是,还在路上吗。”我犹豫的说。
“阿父为了安你的心,让大家瞒着你而已。临江离这里能有多远,查证梁王叔反迹的人都来回几趟,临江的百姓再爱戴他,再拆几次马车的辐条,他也早该到了。”
刘荣这么久都没到,确实不合理,我早该想到的。
我犹自挣扎:“梁王叔一来刺杀朝廷大臣,二来国内逾制宫室无数。为什么梁王叔没事,刘荣哥哥就……”
说不定是刘彘弄错了呢?
“还不是为了你!刘荣哥哥是长子,他继位怎么都比你名正言顺。他要是不死,你怎么坐得稳太子这个位子。阿父不让我告诉你,可我看见你什么都不知道,开开心心的样子就生气。”残酷的话从他口中吐出。
“你骗我!”我挣开他的手,将他反压在地上,揍偏他的脸。我不想相信。多骗我一会不好吗,让我多单纯的开心一会不好吗,大家晚一点长大不好吗。
刘彘嘴角青紫,带着血痕,他抿起唇。在沉默到压抑的气氛中,两人开始第二次厮打。
我俩近乎故意的,都不躲开对方的拳头,每一下都实打实的硬挨,想用疼痛来让自己遗忘些什么。
直到两人再无一分力气。
“殿下!殿下!这是怎么啦……”后知后觉的宫女们匆匆进来。
刘彘一身的汗,奋力将我推开,疲倦的躺在地上。我也重重的睡倒在他身边。
昨晚的风将桃花从窗子吹入,殿内铺了一地柔软的粉红。两人刚才翻来覆去,中衣上染的尽是花瓣的汁液。
呼吸渐渐平复。
这一刻,我想忘记窦太后,忘记景帝,忘记梁王,忘记刘荣,忘记这鲜血淋漓的太子之位,什么也不去思索。
清晨的阳光穿过摇曳的花枝,撒进大殿。苍白的光芒照在我们身上,驱走黑暗与阴冷,带来微微的暖意。
两人对宫女的呼声不闻不问,静静的望着窗外。
如同想留住即将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如同想留住这灿烂的晚春。
第20章 长夜
或许景帝觉得梁王这一生太过幸福,所以想让他经历些挫折,也尝尝亲手杀死自己亲近的人的滋味。就像窦太后和大臣当年逼他杀死晁错一样。
景帝答应赦免梁王,只需要梁王做好一件事就可以——这件事绝不偏激,也不过分。
他的命令很简单。在别人的眼中,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宽容:献上为他出谋划策的两个谋士的人头,便足够了。
然而对梁王这种重情义的人而言,这种小小的要求绝不容易。
生死关头,梁王足足犹豫了半个月。
窦太后再度为梁王担忧到不能食,终日泣涕。
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分不清究竟是谁在逼迫谁。景帝本来只是想将梁王略微惩治一番,没想到导致窦太后担忧伤悲至此。而窦太后的伤心,恰恰又是对景帝最大的逼迫。
景帝身为人子,致使母亲伤心,心里怎么会好过。况且大汉最重仁孝。景帝更应当以身作则,哪儿能让自己被大臣百姓指着鼻子骂不孝。
不得已,景帝只好再退一步,遣使者去梁国,代替梁王下手。
梁王依旧为了义气冥顽不灵,带两个谋士东躲西藏。
直到使者带兵围住梁王藏匿的地方,梁王无奈,才令两位谋士自尽,将二人的头颅奉上。于是景帝同意他上京请罪。
窦太后对这个情况很满意,连着数日唤景帝与她一同吃饭。通常只有梁王能享有这样的殊荣,对景帝而言,这是他从未在窦太后身上得到过的亲近。
可是这样交换得来的亲情,能让人感到温暖吗?
我偶尔同景帝一起去长秋殿,窦太后通常下意识的让我坐在她和景帝之间,谈论与我有关的话题。
聆听景帝讲一些朝廷趣事时,窦太后会放下著,沉静的微笑。亲切的家常掩不住背后淡淡的疏离。她看不见的双眼,总是越过近在咫尺的景帝,望向他永远遥不可及的地方。
景帝也许察觉到了。因为他脸上的笑如同画上去的,内里一直没有真正开心过。
即使如此,每当窦太后唤他去长秋殿,他仍是欣然前往,未有一刻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