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未央(68)+番外
宫里带来了一些名兵利器,良马美人,桑弘羊去大户家中缴粮的时候,也搜集了不少财物。这些正是我手下的说客们,打开将官心中大门的敲门砖。
散住在边关附近的百姓已经开始收拾家当,次日便可组织迁移。
夜幕未尽,我在临时郡守府第二度醒来。此时雁门的权利重心已经开始向我偏移。
韩说为我穿上铠甲。铠甲昨晚用火温热了,不过穿上身,一会儿就在空气中变得冰冷,凉森森的刺骨。
如今几万人的性命系于我一人,令心中沉甸甸的。竟比昨日无处着力之感,更让我迷茫。
匈奴人的进攻再度开始。路上郡丞正在组织百姓逃离。
这些百姓在边关多年,生活的颇为贫苦。衣衫破旧,面色发黄。然而一张张被塞上的风吹得粗粝的面颊,却带着受尽苦难的坚韧。
亲卫们在我身边围成一圈,不让他们靠近。
我不解的发现,一路上百姓们望向我的眼神竟带着崇敬和亲切。崇敬我懂,可亲切又是怎么回事?因为年龄吗?
很快赶到城楼。刀剑,战鼓,厮杀的声音震天。石阶上尽是滑腻的血。天空疾飞的铁矢和火箭,让我简直登不了城墙。
向下望去,李当户的羽林军正在做战前准备,而句黎湖如昨天一般带着胡骑军在外冲杀。冯敬亲自披挂守在城门。一阵一阵飞上墙头的箭矢像纷纷的暴雨,让人难以喘息。
将士一个接一个的倒下。
从清晨到下午,这场城门争夺战一直在拉锯。匈奴人不停的突破城门杀进来,缝隙又被汉军拼死守住。
句黎湖每次回来略做休整,便被我再度指挥出去。他前后出征六次,斩首四百余级,胡骑军减员至一百二十一人。
最后一次回来时,累得摇摇欲坠,似乎轻轻一推,便会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浑身的血污,不知是属于自己还是属于敌人。
两名匈奴籍亲卫架着他,面带不忍。
“殿下,我……”句黎湖累得说不出话来。
“已经可以了,”我安慰他,对亲卫道,“扶他下去休息。”
快接近傍晚了,匈奴人的进攻却反而愈加密集。城门摇摇欲坠,亲卫们劝我快同百姓们一起离开。连从属郅都旧部的几名校尉都站不住了。
我却在等一个人。
“太子殿下,您快些离开吧。”厮杀了一整天的冯敬由校尉搀扶,来到顶部平台。
“冯大人一起走好吗。你是雁门的一员得力战将啊。”
冯敬摇摇头:“微臣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我若留下来,反倒对太子殿下的指挥不利吧。不如在这城门前,发挥自己仅有的余热,也算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冯大人,你不要说傻话。”
他推开校尉,头一次在我面前跪下来。他还穿着战甲,上面血淋淋的。他恭恭敬敬的对我磕了三个头。
我赶紧去扶他:“你这是做什么。”
冯敬捂住胸口,吐出一口血,沾湿了我的胸甲。城墙上几百名将官亲卫,全都一惊。
冯敬道:“殿下,微臣已经是不中用了,请让我为大汉尽最后一分绵薄之力。雁门的百姓,以及微臣的几个手下,就交给殿下了。”
我呆看着他。
“张副将,你带兵守住城门,务必支撑到殿下安全离开。”张副将行个军礼,领命而去。
他向长安的方向磕了三个头。转回身时,眼中有一瞬间的彷徨,似乎在寻找谁。是远在京城的妻子儿女,家乡的老母,还是多年的挚友?
来到城墙前面,漫天的箭雨都停住了,城门有片刻的静谧。如果忽略了风中的血腥和满地尸体,这仿佛是一个令人沉醉的傍晚。
“左贤王,”冯敬大声道,“你不是承诺,只要献上冯某人的头颅,便不屠城吗。冯某的人头在此。”他闭上眼睛,顷刻,从城楼上跳下去。
我伸出手,想挽留什么。
城门下传来沉闷的一声。血泊,渐渐蔓延开来。
静谧中,只有城头的风声,以及旌旗猎猎作响。
我后退到中央,拍了拍因按在墙头而弄脏的手掌。抬起头环视站在我身边的一圈将士。
再也没有人可以依靠,没有人为我分担责任,冷意袭来,如同一下子从温暖的屋室,来到冬日寒风凌厉的山峰顶端。
我却感到多年的重担消失了,压力骤减。
在缓缓的环视中,我的眼神锐利起来。
“各位,匈奴人是我们世世代代的仇人,他们绝不会因为冯大人的人头,而放弃屠城!冯大人根本不必这么做,我们也不需向匈奴人做出任何祈求。”
将士们站直身体,气氛陈肃起来。
“李当户,你去将冯大人的尸首抢回来!”
“是!”
“郡守今日以身殉国。他的血不会白流。我们一定能战胜他们,我们一定会活下去!”
“是,殿下。”将士们单腿跪下。
第37章 美人
临近傍晚时,雁门下起了大雨。雨幕中,匈奴的攻势放缓,张副将给我们争取了的迁移的时间。不久,张副将及他大部分手下皆尽战死。
一小部分残兵冒着大雨,在匈奴人的追赶中逃回第二防线。由于担心会再次混入匈奴奸细,令这场牺牲了无数将士才完成的迁移功亏一篑,我和刘将军都没有下令开城门。
我知道这有多残忍。将士拼死为我们殿后,等终于从匈奴人手中逃出一命,以为进了城门就安全了,自己人却不肯开门给他们一条活路。
他们从绝望到希望,然后再度坠入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