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互穿后我和四爷赚钱忙(122)

作者: 画月圆 阅读记录

这是康熙一直都想要的东西,想要汉人依附、承认,可那些酸臭的文人都是硬骨头,宁死不屈。

甚至还有人考科举考上便走,还写书骂他,他为了得到民心,非但不能砍了这些人的脑袋,还得笑着装不在乎。

“依你之见,要如何才能让汉人对我大清有归属感?”

胤禛抿上了双唇,星敏对他说的只是团建,关于国家的这些都是他的看法和见解。

其实,对于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屈服不屈服的。

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说并无区别。

就像之前,福来被抓,百姓对皇阿玛感恩戴德,歌颂皇阿玛是个圣贤的君主,他们并不在意到底是满人做皇帝还是汉人做皇帝。

只要能让他们吃饱就是好皇帝。

难以解决的只是那些自以为品德高尚的世家或者读书人。

“让认同我们的百姓成为读书人。”胤禛非常严肃地说出这句话。

“你把圣训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康熙瞪着他,等他继续说,若是说不好……

清承明制,早在顺治年间便已开社学,百姓之子皆可入学。

“虽开社学,但教导他们之人并非我们的读书人。”很多人去社学教书,无非是为了躲避劳役,甚至是考不上功名才会选择去教书。

那样劣等的老师,如何能够教出好的弟子?

“社学为蒙学,我等兄弟蒙学之时,皇阿玛令我等熟读圣训以记先皇圣德,百姓蒙学之人,可知皇阿玛政令如何?”

如果是星敏听到胤禛说的这些话,说不定要惊掉下巴。

她可没有和胤禛说过什么思想品德书,什么新闻联播。

“皇阿玛日日殚精竭虑御门听政,勤勉至此,又有多少百姓能知呢?”胤禛说完这话,闭上了自己的嘴。

他有些后悔,这些都是他和星敏相处过程之中,从她的话中得到的感悟。

今日皇阿玛询问,他竟然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康熙心中自然非常震撼,勤政是他对自己做一个好皇帝的要求,是自身的修养。

他想要让大清强盛,想要守住祖宗家业必然要勤政。

“读书人,难道也不知?”

“他们不愿知,不愿传。”

让人承认自己坚持的东西是错误的很难很难,特别是在那件事情他已经坚持了一辈子的时候。

那件事情,已经成为了他们的‘道’。

“你有何法?”此刻,康熙第一次认真地打量胤禛。

那个曾经并不怎么关注的孩子,已经长成了如今的模样。

“我们可以试试。”话都已经说出口了,就没有更改的地步,胤禛想到了星敏的试行版条例,根据这点提出了接下来的东西。

“重新规划社学,增设治学内容。”

“社学入学年龄放低,皇阿玛都令我等兄弟五岁入学,百姓可六七岁便入学。”

胤禛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有些暗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何开心。

要是星敏知道他在开心的话,也能说出个原因来。

您这是当了水鬼,拖了广大小朋友下水!

康熙在胤禛说话的时候,大脑自然也在极速转动着,很亮此事利弊。

“可只在京中设置一点,若有效可行,再逐渐增设推广,若在京中可行,再令各省推行。”

胤禛说完最后这句话之后,康熙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一方面,他觉得胤禛说的很不错,但有些空想。

毕竟这么大一件事情,改变了治学科目,百姓会令其家中子嗣入学?

“试点?”不知道为何康熙听到这两个字之后,脑海里面就出现了星敏的模样。

“是从星敏的炸鸡店月钱按制度试行版之中得到的想法。”话都说到这里了,胤禛自然知道康熙对他现在说的话很满意。

既然这样的话,那他要把星敏拿出来得到一些功劳。

“我问过她为何不把皇阿玛给她的所有店铺都打开,她和我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康熙来了兴趣,让胤禛继续说下去。

“她说,开一家店铺,若是不成损失的也不过开这一家店铺的银子,若是开十家一样的店铺,最后不成,损失可就大了。”

“开一间店铺失败九次花费的银子,可没有开十间店铺失败一次花费的银子多呢。”

“我们试行此策,若是不可,也不过一间社学,对朝廷无害。”

范围小,伤害小,失败了的话也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康熙脸上带上了满意之色:“那丫头做个生意做出这么多大道理来。”

“她只是喜欢银子,看到银子便开心。”胤禛听到康熙这话,有些担忧,找补着。

“今日你上一道折子,明日御门听政之后,一同参与内阁议事,社学试行新规之事,便交由你全权处理!”康熙御门听政的时候,只是处理一些需要他说可以还是不可以的事情。

更多的是知道,比如今天京城抓了多少人到监狱里面,有多少人执行了死刑,刑部上报这个之后,康熙只需要点头表示知道,对此没意见就可以。

一些简单的他可以立刻做出决定的事情也会在这个时候处理。

其它的议事的折子,都是在御门听政之后和学士、大学士以及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起开小会,多方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决定之后第二天官员们就可以通过邸报知晓,这件事情是如何决定的了。

毕竟早朝的时候乌泱泱的站着那么多人呢,一件事情就吵来吵去,那么多部门,这朝什么时候能上完?

胤禛听到康熙说的这句话,双眼之中露出了一丝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