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互穿后我和四爷赚钱忙(193)
富存这三年算是走南闯北,炸鸡店正式开遍了内地十八省。
同时毛衣的生意也做大做强,全国都有分店以及工厂,并且按照最开始星敏的要求,工厂大多招收女工。
除了毛衣之外,在有了多余的钱以及与内务府合作的经验之后,他们又成立了新的一些场子,新型的服装店、首饰店、玩具店、点心铺等等都在京城铺张开来。
同时城外也经过康熙的允许,建立了大型的工厂,生产、售卖的地点分开。
当然,更值得一提的就是,社稷大学现在,第一批的学生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
在胤禛向康熙汇报了这件事情之后,康熙琢磨着要不要专门开一个科举。
康熙的思想在胤禛以及社稷大学的影响之下实际上也有了一些转变。
科举制度对于国家来说,的确是选拔人才最重要的制度,但它不能一成不变。
如果国家选上来的都是只会读书的酸书生,农事农事不会、治水治水不会,处理事情处理事情不会。
那么他们国家选择那些人来干什么?摆着看吗?
所以这三年的时间里面,康熙也在悄悄地对科举制度动手脚,他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帝王,对新东西的接受程度非常快,甚至他本人也学习了无数西方的东西。
更改制度,动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但温水煮青蛙未尝不可。
现在康熙就着社稷大学的考试制度,给所有的官员都加了一条考试制度。
科举之后,想要去那个部门,就要考那个部门的试,过了才能去,没过的话就继续待在翰林院修书。
外派的官员,本来是每三年回京述职,现在变成了每三年一考,考试过关以及政绩合格,才允许升官,不过关的政绩也不行的,降职或者直接罢官。
今年就是各地官员进京考试的日子,胤禛现在在户部学习,不管这些。
不过康熙还是把他拉入了关于此次考核的会议之中。
“胤祉胤禛,说说吧。”两个人都已经褪去了稚气,长得很高。
胤祉一副公子如玉的模样,看上去还真有几分儒雅。
“皇阿玛,不若就让他们解决他们应该解决的事情。”
在科举考试之中有一项叫做策问,但策问的面积太广,不适合已经成为官员的人。
星敏此刻,是代替胤禛站在这里,忽然听到这话,这才反应过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
这三年,过得真快啊!
第104章
三年前, 因为胤禛去调查的那件事情,之后拔出萝卜带出泥,整个大清官场都感受到了一场地震。
在一段时间之内, 所有的官员都夹起尾巴做人, 生怕自己的小辫子被抓住, 激怒了正在因为胤禛调查出来的那件事情愤怒的康熙。
而后康熙就召集了内阁的成员,以及各位学士和大学士,一起开了个大会,重新指定了官员考核制度。
这个制度, 就是康熙在看到了胤禛他们弄出来的社稷大学学生考核制度的时候得到的灵感。
现在三年之期已到,三年前发布出去的考核通知,现在就是验收的时候了。
“具体说说!”康熙看向了胤祉, 让胤祉继续说。
现在的胤祉已经十七岁, 虽然早已经参政, 但心思还是没有全部放在政事之上, 反而对各种杂类的东西感兴趣。
康熙也没有阻止胤祉,反正在他看来, 这个儿子只要有用就行了,胤祉现在学习的东西,对于他来说,就是正好有用。
去年, 康熙起了编订一本新书的想法, 不过也只是想法, 到现在还没有说出来。
除了康熙本人之外, 另外的编订书籍的人选, 他也已经选好了, 就是胤祉。
“若是治水的官员, 我们便让他们回答如何治水,通过实际的例子,让此人写下对策。”
“比如,若黄河某段决堤,外是……”胤祉条理清楚,很快的说出了考核的内容。
这就像是演戏一样,预设一个事件,让官员成为此次事件的负责人。
通过官员最后的回答,来判断此人行事是否可行。
胤祉说完之后,周围的人都点了点头,表示此事可行。
星敏在所有人说完之后,开口说道:“皇阿玛,儿臣对此,还有所补充。”
除了实际操作,自然还要有理论知识。
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在实践之中不断的发展,才是正确的道路。
“说。”所有人在这个时候看向了星敏,星敏丝毫不胆怯,背部挺得笔直。
三年以来,胤禛并没有多做什么事情,十五岁进入户部之后,首先是对户部的账本进行了改良。
这一改良,就抓出了不少人。
毕竟,之前的那种账本,想要在里面动手脚相对来说很方便,可重新整理之后就能发现,很多东西它是不对的,账目对不上,自然要找人来承担责任。
一一追查下去,让所有的官员再次夹紧了自己的尾巴,也对胤禛这位四阿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得理不饶人。
“除了实际的策略之外,我们的官员,还应该拥有治水的常识,水位升高多少会危害到周围的农田,每个时辰若是降雨过多,降雨多少会引发洪灾,洪灾过后可能会发生什么灾难……”
星敏一字一句地说着,旁边盯着他的人在听到他说话之后,也交流了起来。
这些年,胤禛和星敏给胤禛制定好了行动的计划。
那就是不和任何官员交好,也不偏向任何人,当然除了太子。
太子这边,胤禛依然是在和太子交流的,太子交代下来的正确的一些事情,胤禛自然也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