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互穿后我和四爷赚钱忙(237)

作者: 画月圆 阅读记录

来问一下, 估计是心情好, 要是顺着他的想法去说,说不定能得到不少的好处。

在这一瞬间,星敏就想好了对策。

这一天,终究是要到来的。

“儿臣, 全凭皇阿玛做主。”她本来还没有来得及站起来,现在又给康熙摆了摆。

今天起床的时候,胤禛膝盖上什么都没有带, 本来以为没有跪的时候了, 没想到康熙在这个时候到来了。

还好, 胤禛的这个小院儿, 比较平整,没有什么凸起额尖角。

“起来吧。”康熙看到星敏期待的目光, 在心里面哼了一声,觉得自己猜透了这小子的小心思。

还得他来安排。

康熙让胤禛站起来的时候,忽然发现,胤禛已经长得和他一般高了。

“转眼之间, 你就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纪。”康熙发出了一道感慨, 星敏内心的危险雷达却一直都在嘟嘟嘟地发出警报。

她微微仰起头, 望着康熙, 眼中带着的是对父亲的信奈, 以及对君主的崇拜:“儿臣……”

星敏说了两个字, 但却没有把最后的话说完, 双唇抿了起来,申请却没有任何的变动。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儿子长大成人……一方面是好事,另外一方面,又不是什么好事情。

优秀的儿子长大,帝王一方面会欣慰这个国家后继有人,另外一方面,也会担忧自己不得善终。

可,星敏此刻的眼神,却是让康熙觉得,眼前的这个儿子,不管长多高,都会用这种眼神看着他。

让他的内心只有成就感。

“过些时日,我便让钦天监那边再择吉日。”康熙拿着胤禛,向着西三所的正殿走去。

他刚刚想说什么?

是想说,日后还要靠着皇阿玛,所以说了一半,才不敢开口吗?

康熙心情舒畅,但又难免叹了一口气。

胤禛什么都好,不过可能是因为当初的事情,让他的性子有些孤。

在外面,不和大臣们交好,在宫里面,也就是和胤礽胤祉的关系好。

一根筋的样子还是没有改变,只是有所收敛。

“谢皇阿玛。”星敏听到这话,立马回答,脸上瞬间露出了笑容,但心里面却期盼着,最好明年没有吉日。

康熙叹了一口气,坐在正殿上首的位置,坐上去之后,发现胤禛这儿的座位,坐着非常舒适。

他看了一眼,才发现这个作为有些不太一样,和那些传统的木制桌椅不同,这个座椅的四周,都是柔软的。布料里面,包裹着的不知是何物。

除了这些,椅子的背后还放着一个羊毛织成的靠枕。

整个座位看上去就非常温暖,让人不想要离开。

“这是星敏做的。”星敏心想糟糕,瞬间把锅甩到自己的身上。

康熙那边可没有这么好的东西,看他老人家即将要质问的眼神,星敏再次解释着:“前些日子才送过来,说让我试试,若是好用,便让店内开始售卖一些,并且在那之前,呈送给皇阿玛。”

听到这话,康熙这才点了点头,神情之间全是满意:“的确不错,适合冬日使用。”

要给康熙的东西,自然是要人尝试过之后,发现不错,甚至是最好的,才能够送上去。

不然,不管有了什么东西都送给他,不是乱套了?

看胤禛这边这东西的成色,显然是新的。

星敏松了一口气。

给胤禛安排的这个沙发,就是因为那种木头的椅子,冬天的时候坐上去不太暖和。

书房那边,星敏还想要安排那种人体工学椅的,但现在还没有做出来。

“若是皇阿玛喜欢的话,我明儿就去吩咐造办处,给您做好了送到乾清宫去!”

乾清宫中正殿那一张代表着皇帝威严的椅子自然是不能够更换的,但是康熙日常办公的地方,却不是那个椅子。

谁愿意坐在那个椅子上处理事情啊。

椅子连个靠的地方都没有。

“不可玩物丧志。”康熙虽然满意,但觉得这个椅子有点太安逸,提点了一句。

没有拒绝,就是同意。

星敏瞬间点头。

“过来坐。”康熙对他伸出手,旁边的小太监给胤禛端来了另外的椅子,让胤禛坐在康熙的下首。

苏培盛已经去准备茶点了。

既然提到了星敏,康熙心里面的想法是让钦天监快点把时间算出来,让胤禛明年就成婚。

“你成婚,大约要在明年了。”今年已经到了九月份,一般来说,成婚的时间不会选在比较寒冷的时候。

那天寒地冻的,看着都不是什么好日子,而且年底了,一个国家需要处理的事情可多了去。

“但,你这地方,却要捣腾起来。”康熙进来之后,就发现胤禛这边连个人气儿都没有。

就几个小太监,后院儿更是一盏灯都没亮。

“小厨房先开起来吧。”康熙觉得要给胤禛这里添点烟火气,但他又觉得给儿子直接塞人的话不太好。

既然都要成亲了,在成亲之前塞个侍妾给儿子,岂不是表明康熙对未来的四福晋有意见?

可康熙对星敏还是喜爱的,那丫头在太皇太后身边的时日虽短,但三年的时间过去,依然在护国寺内供奉着太皇太后的灵位,每年太皇太后忌日,她都会去寺庙之中住一旬,为太皇太后祈福。

而且,星敏在得到了太皇太后手里面的那些东西之后,并没有独占,而是把那些东西全部拿了出来,用太皇太后的名义,行善济贫。

康熙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对星敏自然是十分满意。

“你那个福晋,之前就喜欢在慈宁宫里面折腾,祖母走后,也叮嘱着把那些人留下来,一部分让太后娘娘带去了宁寿宫,另外一部分,便让他们到你这儿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