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草原牧医[六零](288)+番外

“是的,我也是自己跟着部队干了大半年的农活,才知道什么叫种地。”林雪松认同地点点头:“你们接下来还要再走多久啊?北方九月底十月初就要下雪了,再继续走访下去可就越发的艰苦了。”

“不,我们这就直奔最后一站,见完我们此行要拜访的人,就折返首都了。”小丁道。

火车发出一声喷气音“呲——”,接着便缓慢地‘况且况且’前进。

窗外立即涌进一股山风,清爽地吹拂过所有人脖颈,引发了一阵舒泰的喟叹。

“海拉尔?还是满洲里?”

“到海拉尔下车,之后去呼色赫公社,再转道下面的生产队。”

林雪松听到对方居然提及自己的目的地呼色赫公社,忍不住一挑眉,“我们都要去呼色赫公社,下了火车可以一起去坐车。”

“好巧。”

小王不可思议地亮起眼睛,这份缘分使他对坐在对面的兵哥哥生出更多亲切感,一时没忍住,便掏出了份前天的《内蒙日报》——这是在博客图镇能买到的时间最近的一张报纸了——将报纸推到林雪松面前,他指了指报纸第二版上刊载的一篇书写大兴安岭森林采药见闻的文章,笑着道:

“这篇文章的作者林雪君同志,就是我们此行最大的目的,也是促使我们走出报社、走进人民群众的动力。”

“……”林雪松挑眸瞪眼看了看小王,又看了看小丁,接着捧起报纸,凝住了文章落款上的名字:

【呼色赫公社第七生产大队兽医林雪君】

居然是小梅?!

手指轻轻拂过妹妹的名字,林雪松砸吧了下嘴。

他天天在河南跟着部队开垄、播种、除草、收割,加上垒大墙、脱大坯,白天干活,晚上倒头就睡,大半年几乎没怎么关心过除国家大事外的事,更没读过什么文章、了解过什么新崛起的人民作家。

爹妈给他打电话光叮嘱他给妹妹买东西送钱了,怎么没跟他讲一下,妹妹已经是个在报纸上刊登文章的作家了呢?还是兽医!!!

之前他每次在电话里、信里问爹妈妹妹的情况,他们就回个几句‘挺好’‘适应得还行’‘比之前成长了’,妹妹的成就真就一点不说啊!

这合理吗???

搞半天,全世界都知道妹妹又写文章又当兽医,就他这个当哥的不知道啊。

扁嘴。

速读两句文章,他又忍不住喜笑颜开,啧啧,写得还怪好嘞。

一想到当初那个穿着开裆裤跟在自己身后‘哥长’‘哥短’的小胖丫头,居然都会遣词造句了,就觉得有些想笑呢。

摸摸下巴,他越看越笑,除了‘骄傲’之感越涨越多之外,还觉得好玩。

在他的印象里,妹妹还始终是个孩子呢。

现在都这么有文采,这么有思想了啊。

啧啧,哈哈……

“是不是写得很好?”小王见林雪松一读起来就停不下来,瞬间觉得与有荣焉。

果然他推荐的好文章,谁读谁喜欢啊!

“这位林同志很厉害的!几个月前开始第一次投稿给公社的广播站,还有一些市镇小报之类,现在才多长时间啊,几乎内蒙所有报纸都刊过她的文章了。

“产稿质量高,内容好,思想端正,太难得了。

“她现在刊载过的稿件数得有几十篇了吧……

“到现在林同志写的第一篇文章都还在传播呢,我前几天给我们主编打电话,主编还说河南那边的报纸也开始转载林同志的文章,慢慢说不定就要传播遍全国了。”

“……”林雪松抬眼跟小王对视一瞬,忍不住讶异赞叹:“这么厉害?”

“那当然。”小王笑着点头,“您是当兵的,毕竟行业不同,可能还不太能理解。站在我们报业人的角度,能把内容传播到这种程度,真的非常非常厉害。

“林同志的故事还由《内蒙日报》联合内蒙古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了连环画读物呢,《草原上的小红马》看没看过?”

“没有。”林雪松如实摇头,自己不过是跟部队下乡大半年,怎么感觉就跟世界脱节了呢?

“啧。”小王不认同地皱眉,那眼神仿佛在说:连这都没看过?真可怜。

转头就问小丁:“咱们在包头买的那2本呢?找出来给军人同志看看。”

过了一会儿,林雪松放下报纸,改看方正册子的连环画了。

“哈哈,挺好看的……哎呀,好厉害啊,这画的事儿是真的假的啊?……还能在草原上开刀?”

妹妹在草原上已经做了这么多事吗?居然会被连环画当做原型,这也太神奇了吧!

林雪松这里一赞叹,坐在他后边与他背靠背的人忍不住跪在椅子上,伏着椅背凑头跟他一起看。

渐渐的,隔壁座位上的人也凑了过来。坐车无聊的人越来越多,慢慢整节车厢的人都围着要看报纸和连环画了——

直到查票的列车员大声喊着维持秩序,聚堆儿读报、读连环画的人才不情不愿地回到自己座位,并期待着等列车员离开后,他们再继续读。

林雪松久久不能从妹妹带给他的新身份上回神,恍惚间觉得自己不是下乡了大半年,而是十几年。

“这画的当然是真的了。”小王对于新朋友竟对林雪君同志一无所知感到十分地不认同,再次啧啧地道:

“林同志可是呼色赫公社新晋的最受欢迎的知识青年了,她不仅有一身的兽医技艺,还特别有责任心,特别关心牧民,关心草原,关心公社的生产。

“她热爱读书,从书本上摄取了大量的有用知识,并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实践巩固知识、验证知识,是个非常努力上进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