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大队长将帽子戴好,转头对几位知青交代:
“我们就是过来找林同志说一下中药的事儿,行了,你们忙吧。”
“多谢大队长。”林雪君感受到对方的信任,感激地起身相送。
“不用送。”大队长拍拍林雪君肩膀,“晚上大食堂发馒头,小卖部那边也补了货,你们要是缺啥东西,可以去看着买。”
待大队长和陈木匠离开后,一屋子知青们当即叽叽喳喳起来。
最后商定了,穆俊卿留下照顾小糖豆,等它将糖盐水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喂安神汤剂和羊奶,顺便把其他两副中药也煎了,等林雪君安排什么时候继续给它喂药。
另外一个男知青去山上捡柴火,再一个去大食堂领白馒头。
“跟打饭的大姐讲话嘴甜点,看看能不能跟大姐要点卜留克咸菜,那个配粥可好吃了。”
“知道了,绝对嘴巴抹了蜜一样甜,等着吃我讨的咸菜吧。”
王建国会做饭,他负责去女知青们的大瓦房炒菜,衣秀玉和孟天霞打下手。
“我柜子上有大队大哥大姐送的酸菜,咱们整点五花肉炖酸菜当硬菜。”林雪君开始掰着手指头点菜。
“行,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手艺。”王建国说着便做出撸胳膊网袖子的大厨架势。
今天孟天霞从场部安全回‘家’,给大家带了小狗,还带了糖果和一小块猪梅花肉,7个人聚一聚,趁机大吃一顿。
大家一拍即合,分头行动。
林雪君则带上钱直奔小卖部,去晚了怕好东西都被大队其他人买走。
第七大队每天晚上几乎都飘雪絮,有的时候是下小雪,有的时候是风将背后山上的积雪吹下来。
深山里时不时有鬼哭狼嚎一样的鸣叫,悠扬缥缈,也不知道是猫头鹰还是啥动物。听着那声音,往黑林子里瞟一眼,都会精神紧张,害怕那些影影绰绰的黑暗中忽然跳出个什么鬼东西把自己叼走。
林雪君一边小跑一边掸身上的积雪,眼睛只盯着目标方向,再不敢乱瞅。
赶到小卖部的时候,正有两位蒙古族牧民在购物。
草原游牧民族大多数没有积蓄的概念,在购物方面,他们从来都是商户们最喜欢的豪横派——兜里有一个就花一个,绝不给自己留钱。
两名牧民似乎是夫妻,他们在转场之前,掏出这个月发的工资,买了两副新手套,6副羊绒鞋垫,两袋盐,一盒酱油膏……
销售员一边往牧民手里塞东西,一边打算盘,之后又全都记录在账本上。
不一会儿工夫,牧民装钱的兜干净了,装物资的兜却满满当当。
牧民退到一边整理东西,销售员挑眸看了眼林雪君,面生得很,便知道是新来的知青。
据说知青们才来大队,估计手里最多也就一两块钱,应该不会买太多东西,他便一边继续做记录,一边漫不经心问道:
“你买啥?”
林雪君早在路上拟好名单,当即倒豆子般道:
“3块奶油蛋糕,3毛。2两白砂糖,2毛。酱油膏1斤一毛五分,醋1斤一毛三。咸盐4斤6毛4,豆油2斤1元六角。”
林雪君掰着手指头一样一样的买,这么多东西,居然才花了3元零2分钱。
这……她存款的4块5,购买力也太强了吧。
她在这里望着柜台上摆着的东西,纠结剩下的一块多怎么花。
那边记好账的销售员和兜好东西的牧民都惊呆了,好一大串东西啊,啧啧,咋买这么多?
过年呐?
“那我也来两双羊绒鞋垫,再一副羊羔皮的手套……”林雪君正念着,忽然看到角落里一个小东西,当即挑眉问:“那是口琴吗?”
“是啊,你要吗?”销售员手忙脚乱地帮林雪君装东西,不一会儿工夫就塞了满满一布兜,这也买得太多了。
知青不是刚来大队,还没拿到整月工资吗?咋还这么有钱呢?
知青们的工资这么高吗?
望着兜里这些油盐酱醋,销售员都羡慕了,如此不把钱当钱花,也太快乐了吧。
“多少钱啊?”林雪君眼睛直勾勾看着小口琴盒,在这个地方,啥都匮乏,娱乐更匮乏,她都好久没听过歌了,更不要提什么乐器独奏。
在众多乐器里,她也就会吹吹口琴,光是想想那个小东西在手里把玩的场景,她就已经高兴起来了。
想买。
销售员看了看林雪君兜里买的这一堆,又将她要的鞋垫和手套塞进去,转头走到口琴边,拍掉上面的土灰,看到标记的价格:
“2元。”
“啊,那我买不起了。”林雪君咬住唇,皱着鼻子叹气。
退掉一些东西,省出钱来买口琴吗?
犹豫地看看兜子里的调料,唉,她还是决定先放弃口琴。这个时代能吃饱饭、吃好饭才是首要的,娱乐啥的都得往后排。
销售员捏起口琴,看看林雪君,又看看这个已经放在柜台上一年多都没卖出去的乐器,“你兜里还有多少钱啊?”
“我一共就4块5毛。”
销售员算了算账,买完这些东西,林雪君就只剩9毛钱了。
将口琴盒子上的泥灰仔细擦净,他合计了合计——这东西全大队都没人会吹的,只进了一个货都没卖掉。现在遇到眼前这女知青,那绝对属于是王八遇到了它独属的绿豆。
只此一家,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也不能一直积货嘛,钱得流动起来啊。
“那就9毛钱给你吧。”销售员转手就将口琴塞进了布兜里。
“真的吗?”林雪君不敢置信地睁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