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项重要工作就是除虫灭鼠工作,它们都是疾病的潜在传播者,如果温度低没有虫子的话,就专注灭鼠。活跃在病牛活动区域和隔离棚附近的旱獭一类也要杀灭,老鼠尤其要杀灭。
猫狗的行动轨迹也要注意,尽量不让它们靠近病牛和病牛活动区域。
第五项工作是病牛的牛粪等排泄物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如果要晒干燃烧使用,也要注意做好防护,不能让健康牛和动物接触病牛排泄物。病牛晒干的牛粪尤其不能用来烧煮人类食物,可以用来烧煮淘汰掉的病牛肉和皮子。
重症牦牛淘汰后可以通过烧煮40分钟以上的方式灭杀牛肉、牛皮中的病菌,烧煮之后的牛肉和牛皮还能继续投入使用。
如果没有足够燃料,就采用填埋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土壤中的微生物会促成生物、物理、化学变化,有机物被分解后可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目的。
第六项就是强调绝对隔离的重要性,接触过病牛,来过病牛牛棚的人就尽量不要去照顾健康牛了,除非做过严格的消杀消毒。
要分派专门的人负责病牛和健康牛,工作期间这些人之间互相不交叉互动。
如此一项一项地规划,林林总总下达了十几项工作任务后,藏区接下来的抗疫工作便在大领导辅助统筹和安排下确定了下来。
吕团长抱胸坐在一边认真听着林雪君的安排,不仅对她的逻辑思维能力十分认可,连她对本地领导干部们的情绪的把握能力也使他赞叹不已。
这孩子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专业知识扎实,有足够的责任心、组织能力、专注力,还知道在什么时候要对人表达和善,什么时候要绝对严肃。
他在她这个年纪,可还不懂什么叫恩威并施,更不知道如何在不得罪人、不让人看清自己底细的情况下让所有人都听自己的。
林雪君好像并没有多用力,却轻松做到了这些。
是因为她身具‘国家派来的抗疫救援小队负责人’身份,才令其他人敬畏。还是疫病横行的牧区太需求能带着他们走出来的兽医,因为仰仗她的能力,才如此敬畏呢?
亦或者是她真有什么管理人的天赋?
随着吕团长带着几名机灵的士兵去按比例拆分此次带来的物资,各个区县的领导也认真做好了记录,揣好本子准备回去落实工作了——牧区里牦牛们都病着,时间不等牛哇。
会后大领导询问林雪君等人是否要休息一下再出发,林雪君摇摇头,微笑道:
“这就走吧。
于是,在救援团抵达5个小时后,便乘坐着近十辆吉普车直出日光之城拉萨,朝牛肺疫受灾最严重的当雄县呼啸而去。
……
……
在吉普车行驶向当雄县的路上,每个救援小队的人都感觉到了氧气稀薄带来的情绪变化和身体细微的不适。
吉普抵达当雄县时,县长代青山掏出了给林雪君准备的大喇叭,让她讲话时对着喇叭说,不要太大力,尽量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太激动。
从县区到牧区要换成骑乘,于是吉普车停下来挨个卸货,东西都挂在藏马身上。一群人又骑在马上晃晃悠悠地往牧区转。
藏区地广人稀程度比内蒙更甚,这边地形变化大,一会儿是坡一会儿是谷,还会遇到陡峭的土崖和石头滩,路极难走。
两个跟来的兽医高原反应上来,人骑在马上跟腾云驾雾似的,恍恍惚惚的。
代县长立即将自己带来的原始吸氧装置分给他们,大家一起一边吸着氧一边赶路。
这些日子牧民们已经到牧场上将所有病牛都赶回了临时搭的超大棚圈,切断了其他人到病牛棚圈区域的路,不许闲杂人等乱窜。
林雪君一队人绕过一片青稞田时,所有劳作的藏民都停下工作,皱眉抵挡着强烈的日晒,凝视这些皮肤白皙的客人。
林雪君骑在瘦小如驴一样的藏马上,摸了摸马背嶙峋的脊骨,转头对代县长道:
“咱们的藏马也太瘦了,是冬天饿瘦的还是饲料供不上啊?”
春末了,拉萨和当雄县都绿起来了,马怎么还没吃回膘呢?
“今年马就是格外瘦,牧草也没少喂,都不怎么长膘。”代县长叹息道,他骑着这样的藏马也觉得心里发虚。每次过难走的路,马身摇晃时他都担心自己被摔下去。
本来就有持续的高原反应,头疼个不停,要是再受了伤,真不知道会怎样。
“忙活完我给这些藏马做一下检查吧,看看是不是有寄生虫。”林雪君摸了摸有些干枯的马鬃,相比她家膘肥体壮的大黑马,这些小藏马显得可怜兮兮,又瘦又要在高原区长期负重,真的不容易。
抵达病牛棚圈时,远远便看到三个小伙子挥舞着大杆子一边驱赶一头牦牛一边不时被牦牛回头追赶得四处乱跑。
高壮的大牦牛光是远远看着就够害怕的了,无论是追着它跑还是被它追着跑都让人心惊肉跳的。
偏偏那几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一点不慌,牦牛只要停下对他们的追赶,他们便立即挥舞着木杆驱赶牦牛。
等他们陆续赶到时,牦牛已被赶进病牛棚。
原来是他们在牧场上最新找到的病牛,如果不是牛生病咳嗽发烧,恐怕没有这么容易被赶进棚圈。
牛棚前两条大藏獒看见陌生人便是一通狂吠,吓得许多人不敢下马。
代县长想起林雪君说的狗也要跟病牛分隔开,忙下马颤巍巍地过去安排人把狗拉走。
吸两口氧,代县长刚准备安排人把重症牛拉出来,清理棚圈准备开始做环境消杀,远处忽然赶来一人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