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228)
可是作为楚元王的诸子里最像其父的儿子,习得儒家经典的红侯也在官场的污染下依旧保持着对无害之人的良善之心,所以提到遭殃的黔首时也是深情并茂道:“可怜那父兄惨死,阿母断气的向家小女。若无太子提了句,让向家的一位无子的老姑婆收养向女,又将其安置到上林苑里。只怕等人想起向女时,这可怜的人儿都已经不在了。”
“还有那魏老媪。”提到同龄人的遭遇,红侯更是唏嘘道:“六七十的人了,前段时间刚得重孙,正是享天伦之乐的年纪,结果却被梁王之子……哎!”
窦太后越听越心虚道:“那魏老媪一六七十的人了,怎么还要大晚上地跑出去。”
“据说是跟同村的聊久了才这么晚回家。”红侯知道窦太后要问什么,继续说道:“那魏大郎也是个孝顺的孙儿,本想去亲戚家里接大母回来,只可惜……哎!”
“别说了。”窦太后痛苦地以手掩面道:“都别说了。”
红侯这才停下他那扎心的嘴,但是等窦太后情绪稍缓后又继续暴击道:“我本宗室一无才无德之人,今日仗着陛下的厚恩便多嘴一句。”
“太后,惯子如杀子。虽说梁王之子的恶行有他父母的溺爱所在,可是我等不要命地想问太后一句……“
“这岂不是太后纵容梁王夺嫡,致以藩王之子肆意张狂更甚皇帝之子的结果?”红侯的声音突然拔高,那副大义凛然的模样看的太后发虚。
一旁的棘乐侯也适时拜道:“太后……吾等知道太后所想,可也要为太子说句公道话。”
“天象并非太子所愿。”
“刘彭离也非太子所逼。”
“太子作为储君对上恭顺有礼,对下仁慈宽宥,实在是大汉之福,万民之福。”
“既是这样,您又为何要动摇国本,以满您的爱子之情呢!”
上一秒还满脸痛苦的窦太后此刻又表情扭曲道:“好啊!原来你们是给太子当说客了。”
“非也,吾等只是以宗室长辈,大汉忠臣的身份来为太子道句不公。”红侯见状,既然对窦太后恨铁不成钢道:“昔日祭拜先帝时,梁王太子为吓群臣而让太子颜面无光,甚至逼太子诛杀在场的大小官吏来保其父名誉。”
“可太子呢?”
“太子为保叔父的名誉而将梁王丞相贿赂他的钱都以梁王的名义赏给那些对大汉忠心耿耿的官吏士卒,以表他们维护梁王声誉的君子之行。”红侯反问道:“试问太子一不常见梁王,没有受过梁王之恩,还得太后如此亏待的侄儿都能主动维护叔父的体面,维护这宗室摇摇欲坠的体面。”
“为何梁王太子身为人子却在气度胸襟上不如堂弟,甚至需要无辜被骂的堂弟来为他的阿父维护名誉?”
“这难道是好人应得的待遇吗?”
“……”已经做不出任何表情的窦太后没法回答红侯的话。
她只觉得内心被巨大的羞耻感与愧疚感所淹没。
然而在这汹涌澎拜的情绪里,她还是靠宫斗多年的直觉查出一丝古怪的气息。
只是面对红侯的报复不平,棘乐侯的欲言又止,她也知道自己没法,亦是不能说出那些没有头绪的话,最后只好五味杂陈都化作唇边的一声叹息。
第153章
红侯与棘乐侯的告老一方面是因天象之说而主动请罪,另一方面是他们的身子确实已经大不如前。而且不同于窦太后在后宫里保养的还算不错,宗正与奉常这两个九卿之位确实称得上耗费心血。尤其是在刘启当政的这些年里,因为刘定国和刘戊的事,加上科举间接扩充了奉常的任务量与人员容量,所以搁在窦太后一辈的棘乐侯身上分外难受,于是趁着这个机会主动请辞,也好掐个皇帝念着他好的机会美美退休。
只是这样一来,九卿里空了两位,几乎是人人盯着奉常的位子,而且是在棘乐侯递了消息,皇帝还没同意的情况下就开始商量如何谋下奉常的位子。
刘启:到底谁才是皇帝啊!
刚递上退休申请的棘乐侯:我知道你们很急,但是你们能不能顾虑一下我的感受。
至于宗正一位……
呵!除了姓刘的,谁敢去当宗室的大管家啊!那不是嫌命长吗?
于是乎,尚冠里和戚里再次热闹起来。
奉常掌礼乐社稷与宗庙礼仪,本就是尊贵至极的实权岗位,现在又因科举而有了影响天下学派乃至学生前程的能量。
如此一来,就算是对入仕保持着纠结态度的各家山头们也都流露出想参政的意思。
开玩笑,这可是关乎学派前程的大事啊!
会在这种问题上犹豫的不是傻子就是聋子。
一时间,各大学派的老骨头们——包括最为固执的鲁儒都不远千里的赶来关中,说是要把曾经看不上的博士之位给弄回来,然后争取下奉常之位。
老实说,刘瑞得知这些消息后还没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宣室殿里的刘启就先一步破防了。
而且还是破了大防。
“呵!“
“呵呵!“
“呵呵呵呵!“
被人评为喜怒不定的皇帝挡住自己凌厉的眼睛,笑声撞在宫婢的心上,空荡荡的宫殿里,真的有种头皮发麻的味道。
“瞧瞧,这就是做学问的风骨。”笑够了的刘启甩了下袖子,冷冷道:“朕还记得高祖让叔孙通请人重订宗庙之仪时,可没几家愿意商量。”
“而今的做派又叫什么?”
“叫曾经的我你爱答不理,如今的我让你高攀不起。”同样在太子宫商量此事的刘瑞转着珠子感叹后,不出意外地看到儒家的子弟——包括最为稳重的文党都面有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