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231)
然而就是这么个老实人,面对刘彭离犯下的罪孽也没法说些从轻的话,而是用不容徇情的语气说道:“依照汉律《二年律令-具律》规定,赎死者可以钱抵罪,或以宫刑抵罪。”
张欧的语气微微一顿,但还是以强硬的姿态继续说道:“按一人五十金来算,刘彭离所犯下的罪行需要四千金来赎……”
听到这话,窦太后和梁王的眉头一松,甚至连一旁的馆陶长公主都有“不过如此”的心态。
可是张欧根本不给松口气的时间,而是用更严重的语气说道:“然法律与帝王的威严岂可以金钱量之。”
“犯人刘彭离乃梁王之子,生于富贵,且应有贤人教导。而那教导的贤人……不,是佞臣竟然不对刘彭离的恶行加以制止,反而还替刘彭离遮掩一二。”
说到这儿,张欧看向窦太后和梁王的眼神里充满了失望,但还是以臣下的身份继续说道:“有此儿子,实乃梁王与梁王后的失职。若非这刘彭离进京后死性不改,让阳陵县的官吏们揪了错处,只怕在此等恶徒的虐杀下,梁国的黔首将永无宁日。而与刘彭离日夜相处的人,接受同一老师教导的兄弟们,又是否受到刘彭离的影响,做出此等禽兽不如的事。”
张欧理了下衣冠,对着窦太后与梁王下拜道:“臣廷尉张欧,今请太后,陛下,梁王诛此恶徒,以安梁国黔首之心。”
此话一出,空荡荡的宫里倒是没有哗然之声,但是那比哗然更为恐怖的寂静却让窦太后身形一晃,馆陶长公主怒目圆瞪道:“你这是逼太后杀孙,梁王杀子。”
“是。”张欧保持拱手的姿势慢慢起身,还是那副坚定的姿态道:“恶行至此,已没有教化的必要。”
“为保陛下,太后,梁王,乃至先帝的名声。诛杀此子,迫在眉睫。”
窦太后放开馆陶长公主扶住她的手,缓缓起身道:“这是你的意思,还是陛下的意思。”
“是臣的意思。”张欧不等刘启回应便抢说道:“名门出身,名师所教。及冠之龄,恶行满满。”
“此子不杀,那因杀人罪而被先帝坐罪国除的彻侯们又该如何?”张欧的手背上爆出青筋,语气更是愈发坚定道:“法可容良善之情,但不容包庇之恶。”
“今日臣来,便是做了让太后,梁王,乃至陛下都恨之入骨的准备。”张欧无视窦太后的怒意,重复道:“请太后和梁王大义灭亲,以正汉律。”
“你这是逼宫,你这是……这是……”窦太后的手指在空中颤抖了两下,既是指向张欧,又是指向刘启道:“这是不忠不孝。”
“既是不忠不孝,那也请太后容我这只剩半口气的老骨头再说一句吧!”申屠嘉在宦官令的服侍下颤巍巍地起身,和张欧一样拱手拜倒:“请太后,梁王,陛下大义灭亲。”
“你……”窦太后本想说出口的话被申屠嘉打断得堵在喉咙里,于是便两眼一翻地晕了过去。
“母后……”梁王和馆陶长公主见状,自是焦急地扶住窦太后,惹得宣室殿里又是一阵人仰马翻的糟乱之景。
上座的刘启冷冷看着这场闹剧,然后作出孝子的姿态将窦太后安置于宣室的偏殿,对着已经捅破天的张欧说道:“卿且回去歇着吧!”
“陛下这是要为孝道而让汉律退步吗?”张欧放下拱起的手,眼里写满了失望:“看来今日就是臣的辞官之日。”
“廷尉多虑了。”刘启依旧眉头不皱道:“廷尉乃国之栋梁,岂能在这个年纪荣退。”
“可是陛下有孝道要讲,不能因臣的过错而让陛下背上不孝之名。”张欧有些愧疚地对着申屠嘉和刘启行礼道:“今日之事,是欧对不起陛下与老丞相。”
“不过欧是大汉的廷尉。”
“既是堂堂正正地位列九卿,就要堂堂正正地离开。”张欧挺着笔直的脊梁离开汉宫,回去便在之后的朝会上出列辞官,自然引起一片哗然。
虽然朝臣们不知皇帝太后召见丞相与廷尉说了什么,可是刘彭离被关进诏狱却是铁一样的事实,并且张欧为了把刘彭离办成死刑也是出了大力的收集证据,甚至向宗正和丞相,御史大夫请求收监替刘彭离隐瞒罪行的梁国官员,真可谓是把梁王的面子往死里踩。
如果不是梁王身份在那儿,估计为了更好的给刘彭离定罪,张欧说不定会把梁王夫妇都列入收监名单中。
第154章
奉常和宗正一空,直接令九卿的职能瘫了五分之一,结果不等刘启补上这两缺位,廷尉张欧又因梁王之子刘彭离之事不惜以辞官逼着太后皇帝大义灭亲,搞得廷尉之位不久也要着人补位,真真儿是弄得刘启万分头大。
“这刘彭离……也确实有几分本事。”好说歹说才哄走窦太后和梁王的刘启按着太阳穴道:“欧公算是汉家的廷尉里下手最轻的。”
“可即便是这样的老善人,居然也有这么刚的时候。”
“这还真是……”
“出乎意料啊!”
对于刘启而言,廷尉张欧干得很糟糕,非常糟糕。因为他过于仁善的性格,以及被广为称赞的长者之资,所以给人判刑都是往轻的判。即便是有不得不判的死刑,他也是能推就推,甚至为此痛哭流涕不止。
搁在后世来看,这样的法官算讨人厌的圣父。不过要是看看西汉的判刑典例与某些法律的离谱程度,你就会发现,有张欧这样的法官对底层黔首而言兴许是件好事。毕竟后人根据《刑法志》和汉代遗址所出土的尸骨做过一项可怕的统计,即便是在文景之治时,死刑犯也占了总人口数量的0.1%,也就是说,他们每年要处决1~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