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277)

作者: 六月飞熊 阅读记录

既让吴国的黔首自然而然地站到刘濞的对立面上,又让刘濞当了冤大头,替关中冶炼用以铸钱铜矿。

“其实一开始也没那么顺利。”刘瑞在布局时也不是没有经历质疑,而比质疑更难搞的是前期投入所造成的损失。

好在刘启足够信任他,而他也借制盐业与北宫的织布局弄了钱去平价买粮,这才没让靠近吴国的直属郡出现毁田弃粮的事。不过在蝗灾来临后,也有人借此事攻击刘瑞,然后被廷尉捉去细细审问。

结果发现攻击他的人很有意思。

充分展现了什么叫自己人才是最大的卧底。

“儿臣听说,父皇已定诸位兄弟的封国。”刘启与薄姬的谈话虽然避人,但不可能避着那些薄姬在乎的人。

“怎么,你对朕的安排有意见?”

“没有,只是感叹这一天终究是来了。”诸子里唯有长子刘荣没有获封,这之后的意思是什么,刘瑞再清楚不过。

“朕会将刘荣一家囚禁起来。“

“待你坐稳皇位后,就给你大兄的长子找个位子吧!”

“还有你大兄的女儿们……”

“也都好好养着,给她们找一如意郎君。”

“诺。”刘瑞看着面色痛苦的刘启,一方面对他的做法感到诧异,而另一方面又不由自主地松了口气。

无论如何,刘荣没像历史上写的那样被亲生父亲所处死,也算是好事一件吧!

“儿臣保证会善待大兄的儿女,使其富贵荣华一生。”

“嗯!”刘启不咸不淡地应了句,但却在刘瑞准备告辞离开时目光一冷,抬手道:“站住。”

刘瑞转身,只见刘启的上半张脸笼罩在阴影之下:“答应朕,如有必要,不要心软,要斩草除根。”

“诺。”刘瑞向刘启深深一拜,随即退出了宣室殿。

………………

“她们这是在做什么?”回到北宫的卫穆儿休息了两天便去上林苑松松骨头,结果发现有不少宗室少女,贵族少女在那儿挥洒汗水。

别说是卫穆儿,就连跟着过来撒欢的卫少儿与卫子夫都愣住了,随即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确定眼前的一切不是幻觉。

上林苑作为秦朝的皇家园林,在被老刘家的接手后也是变得很接地气。不仅有无地的黔首在这儿谋个糊口,还有跟皇家比较亲近的公子小娘在没有贵人来此避暑时过来游玩。

卫穆儿抵达此处时看到的就是一副青春活力到有些恐怖的场景。

彼时还没铁马镫和功能较好的马鞍,所以那些贵族少女子自不能像唐代女子那样肆意飞驰,所以在上林苑玩的也都是蹴鞠投壶等简易运动,只有少数人会大着胆子比试武艺。

这对一些逐渐屈居于内宅之中少女而言,已是莫大的改变。

因为这些少女的出现,平日会来上林苑练习的卫青也改了自己练习武艺的地方。

毕竟他一白身的小儿也不好跟上林苑里的女客相处太近。

若不是卫穆儿要来,他也不会踏足此处。

“我记得跟太子殿下离宫时还没这么多来玩的贵族少女。”像馆陶长公主,昌平长公主,以及信乡公主那种有钱或得宠的皇族女性倒也罢了,因为朝中逐渐多了鲁宋两地及江淮的儒生,所以对女性的束缚也渐渐增强,搞得从薄姬到在长安定居的宗女都异常讨厌这两地方的儒者。

尤其是馆陶长公主和昌平长公主。

对于这两姊妹,刘启还是非常优待的。

所以在被鲁宋两地的儒生给惹毛后,信乡公主想了个能恶心人又不会引起大众反感的法子——她开始给自己喜欢的学派捐钱。

无论是墨家,农家,亦或是比较小众的医家。只要你跟鲁宋两地的儒生不对付,只要你不发表那些迷惑言论,信乡公主就给你捐钱。

大把大把地捐钱。

学堂,她盖。

学费,她出。

甚至凭借她和太子的关系还为墨农医家搞来大量麻纸,使其传播自家学说的速度快了一倍。

信乡公主自是在赢得赞誉的同时还让鲁宋两地的儒生彻底破防。

毕竟跟大道理相比,落到手里的真金白银更有说服力。

并且那些受其恩惠的诸子小家们也非常上道地把信乡公主捐赠的学堂命名为信乡堂,甚至还在学堂里挂了信乡公主的画像来感谢她向贫困学子伸出援手。

对此,那些受不了公主的行为“离经叛道”的老学究们开始将怒火转向接受捐赠的诸子小家,批判他们“软骨头”,“见利忘义”,“助长女人干政”的不良之风。

然而那群诸子小家只是日渐式微,不是没了嘴,更不是在学术上落于人后。

于是乎,嘴炮大战立刻开始。

各方开始引经据典地给鲁宋两地的儒生挖坑,顺带把儒家里的其它学派也一并骂了进去。

并不想和鲁宋两地的儒家牵扯过多的儒生们:我可谢谢你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玩意。你是觉得我们在官场上过得太轻松了,还是嫌西汉的女人们提不动刀了。

而有信乡公主开了给各大学派捐赠的头,那些或是手有余钱,或是身有人脉的女人开始资助学生,引荐人才,间接促成诸子小家的中兴之势。

“似乎是您的出现让关中的女性开始以健壮能打为美。”随侍的卫青小心翼翼道:“您离开后,京中流传着‘太子好大女,刘氏爱武装’的说法,所以那些勋贵之女都开始强身健体,试图引起太子殿下的注意。”

话到最后,卫青的表情也极不自然。毕竟跟自家的小娘,名义上的族姐聊起别的女人试图进入太子宫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