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484)

作者:六月飞熊 阅读记录

刘瑞按照赵岑教的试了下,然后打了个更高的“火炮”——其实就是个小红球。

“哦……”刘瑞开始理解那些做模型和爱看迷你小厨房的人是什么心态了。

因为这确实非常有意思。

别说是刘瑞,就连快要抱上曾孙的郦寄都忍不住去拨弄模型,琢磨着找墨家工坊定制一套。

这可比地图来的简单明了。

且有趣。

“并且还有配套的火焰背景与硝烟背景……”赵岑从带来的箱子里翻出一些极薄的木板,让人怀疑他是否有特殊癖好。

“你……准备得挺充分的啊?”原本对其很感兴趣的郦寄都不免投来诧异的目光。

“这不是有太多小子加入墨家吗?所以带起做了点手工。”医墨农是公认的,最圣母的学派。

医家是医者仁心。

墨家是手工业的代表。

而农家就更简单了,属于那种人家可以看不爽你,但得借你一飞冲天的存在。

也正因为这些缘故,这几家的“招生”非常艰难。毕竟在有科举考试后,做官才是最重要的。

说句难听的话。

做官能把做学术的骂成孙子。

觥筹交错间,金币到位,你才有去追求真理的资格。

所以说,进步是钱权喂出来的。

问题是你想不想喂,以及愿意喂多少:“今年有很多人去墨社吗?”

刘瑞记得墨者工坊成立时也有不少富家子弟去舔墨者(皇权),但是不过一两年的功夫,这群人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毕竟能在县里找个文书工作的怎么会去下田种地,与木头为伍。

经此一遭,墨家的招生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陷入“前者苛刻,后者敬仰”的状态”。甚至出现“官不为墨,墨必为官”的神奇说法。

最后还是拿下闽越,把农家扔去分摊压力。

所以说历史是个轮回。

农家曾从墨家分离,然后又在刘瑞的政策下摸着墨家慢慢渡河……

真是让人伤透了脑筋。

“不多,也就四五个,而且都是农民的孩子。”提起这事,赵岑的眼里显然有光,但又很快黯淡下去:“只是他们能不能当墨者还两说呢!”

他没忘记那些孩子的父母得知子女入选后的欣喜若狂。

这些困于方寸之地的愚昧黔首并不明白教育的力量。

他们只知……

“儿子(女儿),你要当官咯!”

士工农商,天壤之别。

刘瑞从中看出苦涩,但也只是挪过头道:“聊正事吧!”

他在转身去拿棋子时扫了眼换好衣服的卫青,后者立刻不动声色地凑了上来,站到一个不耽正事却又方便观察的地方。

“开始吧!”刘瑞把写有数字的火炮模型小心摆好,然后将代表士兵的棋子递给郦寄:“一个代表一千人。”

“而我们正在讨论千万人的未来命运。”

第314章

“南郡与南阳郡的战马昨日就已抵达右内史郡。”

“火炮呢?”

“前日就到了,而且还有数以万计的铁蒺藜。”

“江淮的粮食已经在河南仓进行二次中转。”

“军需呢?”

“早就运到边境了,估计连雷阵都布好了。”

后人嘲笑大汉是台粗狂的战争机器,即便是东汉末年也能往周围脸上狂扇巴掌,所以在刘瑞下令备战匈奴,打开那个“战争”开关后,九卿便如机器里的舱室齿轮,“咔嚓”一声带动各个零部件的运作。

出乎意料的是,以往的战争动员总会带动民间的犯罪率与人口的消失率。

后世爱拿军工制洗秦人之勇,殊不知在秦孝公之后,秦国对“弃户籍者”的惩罚最严,黔首的流失率也最高。

而往后推,若不是以“经济战”把吴国的支柱产业给整崩溃,估计往江淮跑的黔首更多,也更容易给大型工程隶臣。

“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

在关中的底层官吏里,刘瑞带来的班子可以简单粗暴得分为四——以文党为首的儒家,以赵子鸢(其父已退,巨子赵岑又不掺政事)为首的墨家,还有以张汤为首的法家,汲黯为首的黄老家。

而在这些显学之后,闷声发大财的农医阴阳计然小说家也占据了些重要重要位子,然后出现非常离谱的一幕——互挖墙角。

是的,你没看错,显学与小众学派一直在互挖墙脚。

考虑到以小众学派的规模难以从牙牙学语的稚子开始培养干事的人,所以从显学里挖已经接受过基础教育,但又没有特殊背景的张骢式人物。

显学当然也想吞并小众学派,而且为此费劲巴拉了好一阵。

然而有刘瑞这个最大BUG在,加上这群显学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已经没了握手言和,互不侵犯的可能,所以对小众学派的锄头感到纠结,并且有种自欺欺人式的乐观——只要我混入的血液够多,他们一定会被同化。

从儒家分出去的墨家:你确定?

从墨家分出去的农家:你确定?

仰卧起坐,就是不死的小说家:呵呵哒!

考虑到某些学派的专业性太强,已经到了要么不学,要么学到博士的地步,估计那些显学的山头会在六七年后遇上成为太学府学士的前.学生,然后表示对方长得有点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如此一来,各大学派居然维持着吊诡的平衡,以至于让“关漂”的学生破了大防——这怎么跟想象中的不一样啊!

毕竟哈佛社区大学也是哈佛,关键是学派怎么宣传,被忽悠的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