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515)
不知是家境没落还是先祖的大败给李广留下深深的阴影,总之他对封侯有着快成怨灵的执念。
现在的李广还是抱着出击匈奴,得胜封侯的愿望。而历史上的李广真的不是一般的惨——晚年因迷道而郁郁自杀,死前已经送走两个很成器的儿子。三子本因出击匈奴而获封关内侯,结果为了替父报仇惹怒上司,被上司射杀于上林苑内。儿子走后,长孙李陵本有祖父之勇,出击匈奴常有胜记,结果因某次遭到左贤王部围剿而弹尽粮绝,力战八日后被迫投降,其子女被汉武帝全灭。次孙李禹和孙女李氏乃三子之后,结果因是东宫臣与东宫妃而被坐罪于巫蛊之祸中,差点族灭。
刘瑞:“……”我承认我笑过李广经常迷路,但是看这血淋淋的记载,也不怪后世评价汉武帝比秦始皇更难搞,并且对李广一家深表同情——因为对刘氏而言,李家的唯一错处就是李广心气太高,不太听话。除此外,李广一族对大汉忠心耿耿,仁至义尽。
可刘氏皇族呢?灭了李广的子孙不说,还让李家背负一个罪臣,叛臣的千古骂名。
司马迁在《史记》里虽有夹带个人情绪,但在李广一族人人喊打的情况下还愿为李广“平反”,真的算是有情有义的好男人。
也正因为历史上的李广惨之又惨,刘瑞才会对他戴了“怜爱”的滤镜,不自主地关照这个陇西傻子。
毕竟在卫霍死,李广的长孙李陵可是少数还能打击匈奴的年轻将领,是能作为太子班底的存在。
和调侃景帝是为国生子的庙号守门员般,看完《史记》的刘瑞也调侃李广是为国生子的将军生产者。
无论如何,只要李广不瞎跑,就算熬守城的资历也能封个彻侯,和已经退休的魏尚一样荣归故里。
北方虽冷,但因西北的气候过于特殊,所以用水泥重修的长城干得很快,看得安归亚那叫一个羡慕:“真想在楼兰境内建一个长城。”
当然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且不谈大汉为了重修长城又是研发建筑材料,又是拨款给北方修路,甚至还花三四年的时间培养了能上马打仗的大匠部队。
刘瑞的性格说得好听点叫有点生父,说得难听点是表面外忍内忍混外残内忍。
你让他给西域的粮食设个打折的窗口期还能商量。
但是要给西域修路乃至建墙……
不好意思,这就需要关中为此吵个几年,然后给个“尚在商议”的答复。
韩颓当与安归亚在这几日里已经混熟,所以用玩笑般的语气说道:“没准会有那么天呢!”
天地可鉴,韩颓当真心是与安归亚打趣。毕竟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大汉要想驻军西域就得打通祁连山的过道。
无论是打折兰若侯+北羌七族,还是打小月氏+南羌百部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韩颓当对刘瑞的性格略有了解的情况下,他可以向安归亚开此玩笑。
然而这位难得善终的将领忘了人是会变的。
尤其是对大权在握的皇帝而言,让人看透本身就是为君者的失败。
折兰部往贺兰山下这么一去一返的可不仅是浪费粮食与空手而归,更是让于屠日禅的反击计划彻底泡汤。
说来也是惯性思维让军臣没有考虑到汉室主动出击的可能。
他给于屠日禅留下折兰部以威慑西域,加上河套还有白羊的两万骑兵,娄烦的一万骑兵,怎么也能撑到匈奴的主力回归。
别说是搁这个时代,就是搁在成吉思汗时,四万骑兵已经算是值得大汗亲自接见的重要势力。
可奈何军臣想的非常周到,实际却是于屠日禅这个右谷蠡王指挥不了任何人。别说是母阏氏与颛渠阏氏所属的须卜氏与呼衍氏不听他的,就连本应听从号令的折兰部都能无视单于之子的命令,在路上耽搁了半月之久。
半月的功夫能干什么?
大概是折兰前脚刚到王庭,军臣后脚收到王庭的加急短信。
“砰!”还未解决龙城迫使的军臣一脚踹翻沸腾的铜锅,不顾已经烧了着的羊皮靴粗声道:“备马,去河套之地。”
正在汇报调查进度的右骨都侯看着单于掀帘而去,胡须被卷入的寒风吹成一团毛毛糙糙的钢丝球。
“哎!怕是又有贵人惹事了。”明明是游牧民族,但却过得像只社畜的右骨都侯认命道。
第335章
政权扩张后所面临的官僚化与复杂化不仅让代政的于屠日禅寸步难行,同时也给军臣冲向云中郡的铁蹄按下了暂停键。
“撑犁孤涂这么急是王庭出事了吗?”军臣可以风风火火地喊出“备马启程”,但是要让龙城的诸王一一跟上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别的不说,罗姑比这军臣眼里的最大障碍左眼写着“怀疑”,右眼写着“好戏”,看得军臣那叫一个气不打一处。
“撑犁孤涂这么急冲冲地赶回去可是王庭出了大事。”龙城的匈奴人里动作最快的无疑是单于的直系部队与匈奴左部。
罗姑比看着周围的帐篷急速瘪下,抬眼便与带着岑陬(乌孙太孙军须靡的官号)的乌孙人对上视线。
“右贤王。”军须靡在罗姑比面前显得异常紧张。
军须靡的父亲,也就是猎骄靡的长子英年早逝后,乌孙内部也因未来的昆弥之位吵了个不可开交。
军须靡的祖父与匈奴王庭倾向于让军须靡继承大统,可乌孙的氏族首领却不支持黄口小儿骑在头上,所以希望猎骄靡立时任大禄(乌孙丞相)的次子为岑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