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555)

作者: 六月飞熊 阅读记录

“不仅是繁华,最重要的是黔首们的气色。”

此时虽没赤道几内亚式的高GDP赤贫说法,但是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民不聊生的天朝上国比比皆是。

近代虽比古代好点,但也有把自己人饿死的糊墙做派。

谓之,国人应有的大局观。

刘邦进咸阳时所见的全是麻木到没有痛感的人。

你不知道那个场景有多震撼。

无论是上了年纪,没上年纪的,亦或是被父母用破布包裹的婴孩,都呈现出团团死气。

“这和接手一座死城有何区别?”饶是见过大场面的刘邦都感到绝望。

黔首们反抗也好,恭迎也罢,本质上都带着想要活下去的顽强意念。

这就橡根发黄的小草,瞅着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儿,实际却可以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与之相比,麻木的东西就是死的,非仙丹灵药不可使其复生。

刘邦将咸阳旁的新都改为长安,也是希望自己的大汉能“长治久安”,不要再有活着等死的麻木者。

汉朝的黔首在百废待兴的政策扶持下好歹是有生活的盼头,但远不及天幕展示的长安那般生机勃勃,好似可以听到令人脑瓜震荡的叫卖声。

“炒蒜!刚出炉的炒蒜!撒上把香菜能迷死人咧!初到长安的定要尝尝!这可是阳陵县的特色美食,每个去阳陵的参加科举的学子都会买来强身健体,争取一次登高及第。”

“阳陵……既然是以陵为地标,那肯定与帝王的陵寝挨得很近。”太子刘启摇摇头道:“也不知是哪个帝王那么倒霉,死后还得听着儒生疯狂念经。”

“大蒜能强身健体吗?”得知刘盈不靠谱后的刘邦首先是与韩信议和,其次就是好好保养,争取活到刘恒不易被人摆布,所以对天幕提到的,可以强身健体的食物很感兴趣。只是那大蒜似与平日见到的白色种物甚是不同,应该是在对外扩张时从国外引进的。

也就是说……

“彼隶生的,乃公竟然吃不到。”

“无花果,新鲜的无花果。巴掌大的一颗只要十钱,不甜不要钱。”

如果说刘邦之前是为吃不到炒蒜而骂骂咧咧,那么在路边的小贩拿着一颗紫红的水果在疯狂叫卖的场景无疑是让不少黔首非常艳羡——因为他们日常可以吃到的水果也就只有十文一块的甜瓜。

彼时的人均收入也就六百钱,而一块甜瓜的价格足以去下趟馆子,而且还是有汤有肉的馆子。

“后人真是好命啊!”瞧着那人叫了不到两三分钟便有带着孩子过来仔细挑选的妇女,以及扒着佣工确认真的只卖十文一个的老人。

现代抢购打折鸡蛋和大牌商品也不过是这副场面。

一群人很快就把店家围了个水泄不通,一边抢着十文一个无花果,一面喊着“真便宜”、“好划算”。

汉初的黔首:“……”扎心了,老铁。这是啥家庭了,居然会嫌十文一个的巴掌小果十分便宜。

更扎心的还在后头。

一群女人推着木质的小车沿街叫卖豆豉和酱油,甚至还分咸甜口。

咸甜口!!

别说是黔首,就连一些过得不错的官吏都酸溜溜道:“呵!还有酱汁可吃咧!”

现代是买鱼送葱姜蒜,而古代是买葱姜蒜送免费鱼虾。

酱汁就更不提了,最便宜的也要十文一斗。粗盐更是一石可换两石梁米,因此在物价崩溃的秦末,盐可谓是金饼以外最好携带的硬通货。

至于糖……

《诗经》有云:“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虽然先秦就有制作麦芽糖的技术,汉代将其称为饴糖,可是就和古代的粮食非常磨牙,时常吃到不该吃到的东西一般,汉代的饴糖也远没有现代的麦芽糖甜蜜可口,但也属于黔首可以勉强消费的甜味零食。

至于用饴糖做菜或是用甜味酱汁……

还是那句话……

啥家庭啊!居然吃得起甜味调料?

你当制作饴糖的糯米,麦芽,柴火都不要钱哪!平日里买来尝尝也就罢了,居然还用饴糖做菜,做汁!

而且还是黔首消费得起的日常酱汁。

日常?

刘邦这个勉强算是黔首出身的皇帝从未想到酱汁会与黔首的日常画上等号。因为在他还是沛县的混混时,普通人能吃上粗盐就已算是了不起的事了,更别提用酱汁做菜。

所以孝高武时的大汉到底有多富裕?居然连黔首都有“小资”的经济实力。

第360章 番外(二十四)

【聊了那么多孝仁女帝的事,也该把话题扯回正轨。】天幕切到后世根据文献与遗迹推测出的长安地图,然后又在地图上方变出一个不断旋转的3D模型。

意犹未尽的黔首咂咂嘴道:“正轨?什么正轨?继续说孝仁女帝的后宫啊!”实在不行就放放那时的黔首过得有多自在。虽然他们没大可能活得陛下的玄孙女(曾孙女)继位,但是有个太平盛世的念头也好过担心大汉会是“大秦第二”。

天幕的出现虽然打乱了当权者的很多计划,但也让“大汉天授”,“刘氏正统”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削弱了藩王作乱,群臣夺权的可能。

没人不向往天幕描述的太平盛世,以及刘家七代明君(刘盈:那我呢?),八百年江山的超强稳定性。

【这个是汉高祖时的长安。因为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所以在张良的建议下,汉高祖在附近建立了闻名世界的长安城。】

画面上的地图突然消失,那个不断旋转的3D模型和突然加入的两个模型排成一行,分别打着“长安”、“金陵”、以及“燕京”的烫金大字:【相较于长安,金陵与燕京与曾作为其它朝代的国都而闻名于世,但都不如长安在历史上的地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