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558)
(弹幕)【唉!大家都互相理解吧!底层已经如此之难的,可别再互相攻讦,反倒让该出钱的美美隐身了。】
(弹幕)【所以说后世怀疑瑞瑞子是穿越者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看大明的军户……哎!要真是有补贴的肥差,多的是人愿意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不然也没秦灭六国什么事。】
“……守卫边境还有钱拿?”刘邦夫妇不算穷苦出身,但也过了十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对穷苦人还是有点共情力。
可即便是这样的开国夫妇,在国库空的能跑马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让安生的黔首承担劳役。
而且还是建城建宫的庞大劳役。
刘邦还算有良心的。即使叔孙通费劲口舌,戚夫人流尽眼泪,他也只是把充面子的宣室和长安建好,多余的一概不搞。
吕雉就更现实了,在位七年总共只建用于分担东市压力的西市,然后就是挤钱养马,试图打破冒顿和赵佗的脑子。
有这二位打样,文景父子也不敢花钱。
刘邦:“我老刘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一分钱不敢乱花。”
轮到四代的刘瑞登基,顶着富不过三代的超大诅咒,而且把改革扩张削藩等容易玩脱的高难副本全都挑战了遍,结果人家不仅没有因此亡国,反而达成人口暴增的反向政绩。
就……
就很离谱啊!
黔首们不是不愿思考,而是他们没有精力或足够的知识去思考。
说句难听的话,当你以千万为单位时,总会有一点儿通的天才,或是愿意苦苦思索的卷王。
而现在,天幕告诉服役的黔首,后世去边境当兵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有钱拿的利好之事。
这就像是一把锤子,把黔首们的三观砸成割人的玻璃,怄得他们连连摇头:“不可能,绝不可能……”
然而天幕不给他们自欺欺人的机会,直接放出后世研究。
【这是甘肃出土的汉墓竹简,记录了边境军人的待遇。】
【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汉代军人的年收入为120石到140石,折合成孝高武帝时的五铢钱是七千八百钱。】
“多、多少?”
“七千八百钱?七千八百钱!!”
不怪黔首吸口凉气,而是以汉初的工资水平,一个勤快的壮年男子一年就赚六千余钱……这还是在主家心善,愿意给点米糠烂菜的情况下才有超高收入。反观孝高武帝时的边境军人,不仅吃着朝廷的米粮,居然还有金钱补贴……
这哪里是服役啊!完全是去边境享福。
而比普通军人的年收入更令人惊讶的是天幕对此的不屑评价:【这个收入在孝高武时已经算是比较低的。如果不是外族出身、有罪、或是想给孩子换个竞争赛道,基本没人会去边境狂吃沙子。】
被扎心的黔首努力找补道:“边、边境苦寒,呆不住也可以理解……”
【毕竟一个在家搞小作坊的老妪每月都有六千,更别提熟练的女工、高级绣娘996起来也能赚个一月一金。】
天幕放出孝高武时的黔首收入,把心脏脆弱的某些人给气得不清……
“大父……”
“阿父……”
民间自是兵荒马乱,或是给晕倒得老人掐人中,或是找草药把对方熏醒。总之在好一顿的忙活后,气倒的人也悠悠醒来,对着天幕捶胸跺足道:“天道不公!天道不公!”
“何至于让我们生于贫苦之地,而后人过得如此舒适。”
得亏天幕没有爆出工业革命后的人民生活,不然他们心态更崩。
“好家伙,这是把黔首当乡绅养呢!”
刘邦望去,想找个三千以下的职业都不多见,难怪天幕提起边境会疯狂叹气,难怪后世不断提高边境补贴来吸引人口向那儿移动。
【和农民一样,边境军人也可给家里添个免役名额,然后在直系后代的科举与求学上比旁人更有先飞优势。】
天幕再次放出动画,只见一个右手比“耶”的农民身旁站着几个愁眉苦脸的瓜娃子,然后一小吏丢给年长的娃子“免役”的牌匾。
而至一个军人打扮的小人那儿,就是给两个娃子发了牌匾。
【根汉墓出土的竹简记载,家里有一农民者可免一劳役,家里有一军人者可免二劳役。考虑到汉时的农民身份是很值钱的,所以为免有人偷懒,荒废土地,关中会把各地的粮食产量作为官吏升贬的考核标准,同时会派天使私服,考察有没有借农民的身份逃役的富人。】
【当然,秦时的连坐制也被保留下来。虽说在政治上已不提倡夷三族,但是你要知法犯法的话,就别想在政治上有所提升,连带与你关系较好的师兄师弟,同姓族人也很难得到提升机会,甚至会引咎辞官。】
天幕展开甘肃出土的一条麻布,只见上面详细记载了某官之子借农民的身份逃役逃税,最后不仅判了流放,还连累的家族十人引咎辞职,五服三代不许科举、武举。
【汉代政坛的连坐制在孝高武时还是有效的,不过到了更高一层却不太好使,甚至会有买凶杀人的事。好在汉代人口够多,扩张够大,各大学派与世家寒门的斗争就没彻底停过,所以想斩草除根还是挺难的,这也导致汉代的冰人(媒婆)收入颇丰——因为她们除了打听双方的长相性格,还要确认双方的家族有没有犯大事。】
动画上的冰人拿着厚厚的画册,对着一对男女……的家族画了个大大的叉,然后在一旁的男女的家族上打了个大勾,头上冒出加红加粗的一行大字——“五服三代无大错,上上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