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560)

作者:六月飞熊 阅读记录

有阿父的儿子做参考,也不怪他那么着急地去推刘瑞。

与之相比,如今占据朝堂主流的黄老学与试图取代黄老家的儒家则是警铃大作,连带着以儒皮混到刘启身边的舍人晁错都对刘氏感到头疼。

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版本要换人。

法家、黄老家、以及还未顶上来的儒家都曾是这三代父子的选择对象,轮到四代的第五任时,他居然在ABC间选了钝角。

这可真是……

真是……

“太讨厌了。”齐鲁的儒生愤愤不平道:“黄老家的也就算了,怎么连泥腿子都能上桌吃饭。”

而不同于年轻人的有事没事,先骂对方。老一辈的儒生好歹是在始皇帝的高压与胡亥那个不能以常理推断的疯子手下活过来的老狐狸,自然懂得仲尼的那套是不能在扩张的帝国里得到重用的。

除非……

“除非那时的儒家……像法家一样,替皇帝干点不入流的事。”老一辈的儒生睫毛微颤,忍住想落泪的冲动继续说道:“果然……”

“果然……”

儒家的黯然对应着墨家的难以置信。

暴秦亡后,法家从诸子百家里的胜利者一落千丈为人人喊打的暴君之刃。连带着替法家干活的墨家(秦墨)与农家也得不到好,不仅在项羽烧咸阳里遭了大难,更是在儒家的叔孙通一人超神,带着儒家挤占佛系黄老所不屑占领的空间后,墨家就成山里的野人,城里的老鼠。

别说是郡守亭长不知他们是谁,就连墨家的自己人都没法保证同门明天还在身边,而不是趁夜色寻觅诗和远方。

如今听见天幕说孝高武帝重用墨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震惊,第二反应是惊恐,第三反应是收拾行李向西逃难。

儒家的“主力”集中在东边,眼下应该惶惶不安地搜寻墨家。

黄老家的态度还未可知。不过就像皇帝不想失去江山,将军不想失去将权,那群位于百家之上的黄老家也不会乐见未来的胜利者招摇过市,除非……

除非太子刘启愿意作保。

就像天幕的孝高武帝般愿意去做墨家的虎皮,为其争取喘息之机。

“也、也许陛下会保下我们。”慌忙之中,某位墨者突然说道:“要不向关中……”

他的那个“逃”字还为说出口,就被师傅打了一嘴:“关中个鬼啊!那不是向黄老家的掌心逃吗?我……”

墨者的师傅灵光一现,怔怔地看着委屈的徒弟,捧起对方的大脸狠狠一揉:“好小子。好小子。”

“你给我们指了条明路啊!”

刘邦时的墨者自不必谈,直接去关中找刘邦本人或吕家即可,而文帝时的墨者就要费番心思。

思来想去后,他们还是去淮南国吧!

淮南王刘长“绝食”而死,如今管理淮南国的是文帝的心腹,而且还是法家子弟。

虽然被以前的小弟压在头上是件不光彩的事,可是跟黄老家与儒家相比,墨家还是知根知底些,并且带了同病相怜的先发优势。

【说到小说家,这群人的崛起也和孝高武时的百家复兴有关。鉴于文帝的登基就与勋贵想立傀儡有关,而景帝时也发现自己人才不够,涌到身边不是北宫班底的血亲就是勋贵家的丑孩子,而且二者还不断联姻,逐渐形成利益结合体。这么下去,他的后代就如当年的文帝般会受限于人,所以在孝高武帝想选拔自己的班底时,景帝不仅大开绿灯,还把张苍的世子与申屠嘉请来给太子站台。】

【而这正是初次科举的盛景。】

天幕放出的长安……不!应该是靠近长安的小县里十分拥挤,随处可见关漂的学子操着口音未脱的关中话问哪里可供考生休息,哪里可听大家的课。

而在这种吵吵闹闹的氛围下,镜头揭露了小县的名字——

“阳陵县?”

“阳陵县是哪儿?”

刘启的表情渐渐变得凝重起来,执杯的手也抖得好似患了帕金森。

阳陵……

陵……

而且还是在建的“陵县”。

那应该是……

我的坟。

第363章 番外(二十七)

我儿子在我的坟前建城县!!

意识到这点的不仅有倒霉的刘启,还有在座的刘氏宗亲,文帝心腹。他们全都下意识地看向刘启,竟然能在不同的脸上看到相同的微妙表情。

就……

就很离谱。

上座的文帝盯着表情变成调色盘的刘启,开始思考他家的教育是不是往邪门的方向偏移太多。

就比如说在阿父的坟前建城。

虽说是“阳陵县”,可看天幕的展示的“县”规模,已经到了小城市的及格线上。

刘武这个缺心眼的更是往兄长的心脏疯□□刀:“我能理解建陵时会把富家大族迁徙到新陵周围,以此建立新的城县。”

“但是像小侄儿这样……”

“二弟。”

“欸!”

“闭嘴。”

刘武震惊地看向兄长,只见后者皮笑肉不笑道:“你话太多了。吃菜,吃菜。”

神经大条的刘武知道兄长是有怨气在腹,想想对方一盘砸死吴王太子的英姿,他不免在头痛的幻觉下低头吃菜,做出一副嘴巴好忙的样子。

与此同时,天幕还在疯狂播放坟头蹦迪……啊不!是坟头基建的迷幻场景,看得人为还没出生的孝高武帝捏了把冷汗。

孩子,你这么搞是会棍子烧肉的。看在你为大汉开拓千万疆土的份上,刘启他们不会把你打个半死,但是让你过个充满“父爱”的童年还是没有问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