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564)
盛世能不能越治越好,乱世能不能决定走向就看这群中层愿意投票给谁。
白起再牛也得有军官替他传达军令。
秦始皇再狠也得靠小吏帮他解释政策。
就连步入民主社会的现代,也是需要保证这两阶级的人数够多,向心力够强,才能维护稳固统治。
刘瑞搞定他们的手法非常简单——你担心什么,我就替你解决什么。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彩。”
“彩!!”文帝不禁抚掌笑道:“这确实是一步妙棋。”
刘武不懂阿父为何连连叫好,但是在接二连三的被鄙夷后他也学会了沉默是金。
#只要我不说话,就没人知道我有多拉。#
熟悉的小人与影视片段再次出现,只是这次换上比较轻快的语气:【聊了那么多沉重的话题,不如聊聊比较轻松的。】
【比如最近非常火的汉家野史。】
野史??
而且还是汉家野史?
此话一出,刘邦等人恨不得去捂住天幕的嘴,告诉它已带来太多的惊喜,所以不要继续说些挑战他们心理承受的话。
【关于太学府为何建于阳陵其实是有三种说法。】
【《孝高武杂谈》里说得是为了纪念支持科举的景帝,所以在科举的主考场旁建立太学,以此向汉景帝致敬。】
刘启:“我不需要这种致敬。”特么坟头建学宫的也是孝子,而且还是……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的太学遗址也特别树了景帝的石像,并且成为父慈子孝的美谈。】
刘启:“……”好吧!他也能勉强接受这种示好。
【不过跟官方的孝心论比,主流的实际论比较贴合刘瑞的作风。】
刘启:“……”他就知道这是逆子。
上座的文帝看着脸庞抽搐的长子,暗叹还是太年轻了,所以才沉不住气,喜形于色。
【相较于从周边寻找合适的地方,已经有了城镇规模的阳陵县同时满足人力充足、靠近长安两大需求。】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后面补建武学宫与科举的备用考场时,也顺利中标了文帝的霸陵县与高祖的长陵县。】
【至此,除了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朝的皇陵都热热闹闹的,好不快活。】
文帝:“……”
刘邦 :“……”
不知该高兴还是失望的刘盈:“……”
#这熊孩子!!
第366章 番外(三十)
刘启不敢看文帝的脸色,甚至因刘瑞的行为被迫挂上“羞耻”面具。
可不是羞耻麻!
他之前还吐槽是谁如此倒霉,死后还要继续听着儒生念经。结果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打一家人。
他儿子……备注,是未来的儿子不仅在他的坟头建了一个全是学者的城市,甚至在他阿父、大父的坟头也如法炮制了个。
这……
这让他……
上座的文帝似乎感应到儿子的心虚,“漫不经心”的评价道:“我这孙子……真有意思。”
完了,气到连“朕”都不说了,那肯定是出大事了。
“让乃公听听武士们的打斗声也就罢了,怎么还让儒家在乃公的坟头疯狂念经?”不仅是刘启,另一时空里的刘邦都嘴角抽搐,恨不得把三十二年后才出生的曾孙暴打一顿:“他是不知乃公有多讨厌儒生吧!“
刘邦拿儒生的帽子当便盆的故事虽是野史的夸大其词,但是他与儒生不合是众所周知的事——当年他为增强自己的“天授性”,同时也为拉拢民间的宣传力量,所以请儒生为自己站台。叔孙通是最早响应刘邦号召的,所以在缺人的刘邦那儿得到重视,可以参与汉礼的修订。
可到后者想拉同门迎接这泼天的富贵时,鲁儒们的抖起坏了大好局面。哪怕是楚元王刘交和荀子之徒张苍、浮丘伯出面也难以扭转刘邦的意志。
于是在萧何等人的支持下,黄老家成汉初的显学,并且风光到东汉末年。
以刘瑞对儒家的了解,只要他们还把鲁儒当成黑锅,就不可能真的走上独尊之路。
“不过看乃公曾孙的做派,也不像是废黜百家的人。”刘邦想起被逼大封异姓王的事儿,暗自想道:【要是为给儒家的话语权掺沙,乃公倒是可以忍受……】
想起自己被不停打脸的经历,刘邦立刻收回此念。
不。
他不能忍儒生在自己的坟头疯狂念经。
“彼婢生的。可惜恒儿走的太早,不然……”刘邦的拳头蠢蠢欲动,但又很快吐出浊气:“这厮儿……类我。”
“类我。”
【就野史来看,刘瑞把几大考场建在祖宗的坟头是纯纯的乐子人行径,但是以政治的角度看,这确实给科举出身的贫困学子站台,和吕雉在刘盈死后拉刘邦的虎旗来镇压藩王是一个思路。】
被CUE的吕雉:“确实如此。”
抬身份的最好方式就是有牛人担保。普天之下,孝字当头。还有比皇帝的阿父、祖父、曾祖更值得信赖的担保人吗?
至于是死人还是活人……
吕雉下意识地捧起酒杯,思考如何走出“钻石带青铜”的困局。
管他的,只要有用就够了,是死是活很重要吗?
天幕下的学子……尤其是眼里散发出清澈愚蠢的学子被天幕……应该说是素未谋面的孝高武帝感动得眼泪汪汪:“他人真好……”
老一辈的勋贵倒是担心自己的后代被内卷的贫困生挤占空间,不过想到蠢人也有蠢人的好,当个被皇帝用来遏制寒门的蠢人比混吃等死的废物还要糟糕——因为废物只要躺平就无人在意,而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