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681)
雅各(约雅斤之父,公元前的犹太人里除非是主动接受了异域化,否则大都只有名而没有姓)家的二小子被瓦拉滋家的总督请去府邸做客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引爆当地的犹太社区。
考虑到帕提亚的犹太人大多活跃于两河旁的巴比伦与尼西比斯,所以在马尔基安纳的木鹿城的犹太人撑死也就二三十户,用脚丈量整个社区也花费不了太长时间。
所以当约雅斤的母亲风风火火找到正在讨价还价的雅各时,家里的仆人还未搬完一车行礼,而来接人的总督马车也没有驶到三百米外,留下的轱辘迹让窗口伸出大大小小的脑袋。
“约雅斤被总督请走了?”
“真的假的?他不是死了吗?”
“没死。据说是向东边寻求发迹之地,如今算是荣归故里了。”
“除了在军队任职的亚伦叔叔,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上了总督府的马车。”
“亚伦叔叔也没坐过总督府的马车吧!他只是受过总督的晚宴邀约,还没得到总督派车的尊贵待遇。”
二楼的小孩叽叽喳喳的活似一群团着乱叫的百灵鸟,被二楼的胖婶瞪了眼才缩回脑袋,声音也随之压低了七八度。
“镇压”完不安小孩的胖大婶转头便与妯娌聊起约雅斤被瓦拉滋家的马尔基安纳总督请走的事儿,试图猜出他到底是见了什么大人物才获得总督的郑重相待。
和巴比伦区的保守派比,木鹿城里的犹太人受希腊人的影响较深,其中不乏希腊-巴特克里亚王国(于公元前145年被大月氏灭掉)的遗民,所以在日常的生活里没有显得那么刻板,也能从事商人以外的各种职业。
当然,受限于当地的犹太人口与民族间的宗教隔阂,凡是能在木鹿城里混出头的犹太人多少是有亲缘关系。比如被叽叽喳喳的小孩所提到的军官亚伦就是约雅斤的远房表舅,而正讨论雅各的次子撞了何等大运的妇女也是约雅斤的父系亲戚。
木鹿城与它所属的马尔基安纳堪称古代的穆卡切沃(历史上在波兰、奥匈、沙俄间不断易手),从阿契美尼德的居鲁士到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再到之后的塞琉古王安条克一世与安息王米特里达梯一世,以及更后的萨珊波斯、阿拉伯帝国、花拉子模国与蒙古帝国……这个地方的福气一直不小,但在安息接手此地的短时间内,马尔基安纳的风格还是以希腊为主,期间混杂着略显花哨的安息式与巴克特里亚-马尔基安纳复合文明的本土模式,甚至还能看到一点米底风。
也正因为马尔基安纳的历史过于复杂,民族宗教盘根复杂,所以在安息内被推了又推才轮到本地的瓦拉滋家代为管理。
从发源的历史看,瓦拉滋家无疑能与米底人后的齐克家相提并论,但要是从发迹的原点开始计算,那瓦拉滋家无疑是国主扶起的暴发户,在当地虽有一定名望却很难融入安息的上层。别说是苏伦家和凯伦家老钱看不起北部高原的暴发户,就连与瓦拉滋家的管区相近的古尔甘统治者伊斯帕布丹家也很少接触这个邻居,使之处于没人理却御前必须留个位的尴尬地位,说是鸡肋也不为过。
但大贵族的鸡肋降维打击到小贵族这儿也是巨骨。
已经受过汉宫冲击的约雅斤在步入木鹿的总督府后并未表露出惊讶与不安,这让总督的贴身男奴默默提高了对他的评价。
第442章
在安息进入公元1世纪的反希腊期前,他和罗马都是希腊的文化学徒。不过和罗马人的全盘接受不同,安息人在血缘与文化上还是靠近阿契美尼德的波斯人,并且因政治目的不断强化他们与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关系,所以在文化上可以谓之“希腊骨配波斯皮”——不仅是把希腊的诸神请入安息的众神庙,更是受希腊化的影响而让安息人的母语居于次要地位。
阿尔沙克一世(安息的开国之君)登基时,安息发行的德拉马克上印着他戴帽边下拉的波斯式防风软帽,而到米特里达梯一世的统治中期,德拉马克上的波斯帽被希腊式的冠冕所替代。甚至国主的王号、石碑,以及发行的德拉马克的人像旁都清晰刻着“ΦIΛEΛΛHNOΣ”一词,意为“希腊的朋友”或爱希腊者”。
马尔基安纳作为安息的东北城市受希腊的影响较弱,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尤其是像瓦拉滋般的新贵更是为了融入希腊化的上层而苦心修炼希腊语和穿搭风格,所以当马尔基安纳的总督出现的那刻,约雅斤也难以分辨面前站着的到底是希腊人还是安息人。
瓦拉滋家的巴赫拉姆个头不高但体格健壮,有一把受人追捧的浓密胡须并剃出挡住嘴唇的部分。因为处于高原地带,所以巴赫拉姆没有佩戴贵族流行的头冠与头绳,而是带着马尔基安纳当地的羊皮软帽。上面缀着本地式的羊绒长带。
受希腊人的影响,当地的上衣还能看出希马纯的影子,但却配着长袖与便于骑马的裤子。而且和朴素的希马纯比,安息的服饰要色彩鲜艳的多,把阿契美尼德的奢华学了个十成十,但也不乏马尔基安纳的本地特色。
巴赫拉姆自出现起就环佩轻响。
安息人爱繁复的首饰与大珠宝,能把粗狂与精致完美融合。不过跟波斯波利斯的风格相比,高原区的饰品多爱兽纹,打磨上也没那么精致,所以在后期自成一派。
约雅斤与巴拉赫姆见礼后呈上从汉朝带来的丝绸、玉石,以及便于长期携带的糖块。
公元前的宝石因抛光技术不达标而始终笼罩着一层薄雾,看起来灰扑扑的不够闪亮。而为增加大汉珠宝的国际市场,刘瑞把湖南翻了个底朝天才找到稀有的金刚钻矿,并且从李澄渊的《玉作图》与德·布德的宝石手稿里复刻出了十五世纪的抛光装置与清代的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