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753)

作者: 六月飞熊 阅读记录

小作坊干两辈子的量也比不过次大危机里的操盘收益。

不用等到千年以后的美元霸权,现场的匈奴人在听到倒卖一张糖引赚20金币后就彻底破防了。

20金币是什么概念?

一奥雷金币兑二十五第纳尔银币。而一个希腊雇佣兵的月薪就是五十德拉马克银币,与第纳尔的兑换率是一比一。

也就是说,一个希腊雇佣兵拼死拼活地干八个月才赚得一张糖引的倒卖钱。

即使市价不可能按70金币换一糖引的最高价算,但只要从每张糖引上收百分之十的手续费,就足够买希腊雇佣兵为你卖命75天。

这简直是……

是……

“抢钱哪!”解释中的西域人也愤愤不平道:“20金币……我累死累活一年也赚不到这转卖的差价。”

“……这话纯属无的放矢。”接应的人对表演式的矿长姿态嗤之以鼻:“你要是一年没20金币的收入也不会在这儿谈论糖引。”

这好比是兜里没钱的问张雪峰要不要去海外读个成人本科,后者一定十分无语的表示比起读书,你还是先打工攒钱比较实在。

“20金币是普通人的收入。”年老的匈奴人对莎车的现状感到陌生,但也不会因此抛弃基本常识:“这么说可太谦虚了。”

“何止是谦虚啊!简直是把自己贬到泥地里了。”接应的人也趁机附和:“没钱敢来做生意的也只有蠢货。”

这话似乎打开某种奇特的机关,让接应的人虎躯一震,随即用审视的目光打量提供稀有金券的西域人:“你不会是装腔来骗钱的吧!”

“怎么可能!”西域人的脸色一变,再次拿出金券作为佐证:“一个装腔来骗钱的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西域人像受了大辱,叫嚷着要对方给个合理说法。

年老的匈奴人斜眼瞟去,只见桌下抖着一双不厚的大腿。

“有吗?有吗?”西域人只盯着质疑的接应人士,声音大的引来其他的食客瞩目。

“你吼辣么大声干嘛?”

不知是谁嘴里含着羊奶吼道。

西域人为增强底气而伸出的脖子立刻一缩,整个人在视觉效果上小了一圈。

“好好说话,好好说话。”来拼桌的匈奴人居然成了和事佬:“糖引出了大汉钱庄就涨了十币。”

年老的匈奴人伸出双手,终于把谈话扯回事情的重点:“即使是到这个地步,糖引依旧供不应求,所以才有别的东西替代糖引……我说的没错吧!”

“非常正确。”西域人的肩膀一松,向拉偏架的匈奴人投去一道赞赏的目光:“金券就是为此出的。”

说罢他又想到什么,语气里竟带了丝对西域现状的恨铁不成钢:“但一开始可不是拿金券补充糖引的空缺,而是想学大汉搞个各地都认的凭证……”

西域人也知道这话多么离谱,所以声音逐渐变小,以至于要侧身去听才明白后边说了什么。

匈奴人的种族DEBUFF在那儿,只是明白对方说得的不是好事,但不清楚不好的地方究竟在哪儿。

懂一点的接应人被这话雷得外焦里嫩,在那儿张着嘴巴消化新的消息。

“就……”

就难很评啊!

接应的人在回过神后提出质疑:“你也清楚大家为何承认糖引的兑换价值。”

SO……

“发明金券的人是什么来头?他凭什么让众人相信金券的价值等于糖引?”

就是让现代人给古人点曲梁静茹的《勇气》也不能离谱到这个地步。

第494章

勉强算是走南闯北的西域人生平第一次为自家……啊不!是楼兰国的行径感到羞耻。

是啊!

到底是多自恋的西域君主才会把自己带入大汉皇帝,觉得包括安息在内的外地商人都会承认金券的流通价值。

“楼兰的国君……是不是在匈奴呆过?”

年老的匈奴人:“……”不是,好端端的,怎么扯到匈奴头上。

西域人的脸色一僵,随即又舒展开来。

是啊!不然也没法解释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的魔幻操作。

眼看二人又要讨论“匈奴人没经济头脑”的经典课题,年老的匈奴人赶紧问道:“金券不能填补糖引的需求空缺,更不能如糖引般在钱庄里是一个价,在钱庄外是另一个价……”

年长的匈奴人压低脑袋,血液也随这一举动充盈大脑:“楼兰王的想法很美,但是楼兰没有糖块,多的又是皮袄这类西域不缺的寻常货物。”

别说是脑子正常的商人,就连不懂经济为何的匈奴人都可以搞懂背后的逻辑。

一没国力,二没信用,三没可以增强信心的锚定物。

除非众人被下降头,否则金券就是废纸。

“楼兰王的脑子糊涂并不代表楼兰国的其他人也跟着糊涂。”好歹都是西域的一员,总不能让一颗狗屎坏了西域的普遍风评。

最重要的是别让楼兰的坑货君主代表西域的权贵水平,否则谁还愿意过来共商大事。

“所以楼兰的正常人用金券兑换糖引以补充糖引的需求空缺?”接应的人在略略思索后眉头一皱,总觉得有哪里不对,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这么做也……”

“没差吧!”

结果都是补上糖引的需求空缺。

SO……

“折腾了一通还是以大汉的拳头为准。”年老的匈奴人不懂经济,但他懂得万事都以强者为尊。

现代的民主社会讲政治正确与保护弱者……应该说是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偏向弱者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