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770)
她看着有老茧伤口的粗糙双手,鼓起勇气继续说道:“女孩哪能分到放牛的清闲活计?”
别说是放牛,洗衣时晚归一秒都会遭到父母的责骂。
“那你怎么有钱读书?”
“因为我父亲没有儿子。”女生想到族老提到的过继一事,几乎戳破小说的封皮:“我被送来读书前,阿父有意过继一子,结果邻村冒出了把孤儿寡母活活逼死的可怕事情,所以阿母吵破了喉咙也要送我过来读书。”
“冥福!冥福!活人的事都没个着落,你就开始安排后事。”农村的妇女无非就是寻死觅活的那套,你可以说她们的做法过时且不体面,但不能说这招无用:“怎么?为了你的冥福?就要逼得我们娘俩活不下去。”
“天哪!我的命怎么这么苦!要嫁一个眼里没我的薄情男人。”
“这不是少数案例吗?没必要……”
“少数到你身边的少数那叫少数吗?那是你周遭村儿里的大多数。”
女生的阿母揪着丈夫的衣袖喊道:“你抱来的儿子又非我的血亲?周围还有亲生的父母,怎么可能善待于我。都说生恩不如养恩,那也得有养得熟啊!”
女生的阿父被妻子磨得没办法,只好把女儿送来学堂念书。
…………
“穷人家的女儿哪有去河边识别富家公子的机会?就算有?不还是有亭长的女儿、里正的妹妹?”女生也算见过世面的人,更是在学堂的富家子弟那儿听过不少宫里的传闻:“皇帝的嫔妃争宠,嫔妃的母家争夺戚里的较好位子。那些把女儿、妹妹往尚冠里前疯狂推送的亭长里正又何尝不是贫穷版的妃嫔母家?”
“至于我……”
也不过是学堂里掉金龟婿的太多,甚至有人用了触碰学堂老师、学生家长的下作手段才轮到家境非常一般的女生填补学堂空缺?
啥?
你问学堂为啥不把贫困子弟清出教室?
这还不是关中要讲政治正确,朝廷会按学生的户籍给学堂分配学田。
工农子弟越多,分配到的学田也就越多,学堂的校长和老师在每年例行的学术会议,教学会议上的话语权就更大。
甚至刘瑞祭出对百家特攻的终极杀招——根据学派里工农出身的学生比来决定科举的出卷博士。
你学派里的工农子弟越多,你家的博士就越有可能成为科举的出卷者。
虽然科举要求密保,但是熟知高考规则的都很清楚出题人的风格是能摸索出的。
这么一搞,学堂只能被动做起识别工作。
女生的家庭比较简单,加之过继杜绝了些吸血亲戚,所以只要安排个能赚小钱的职位就能保证女生没有三心。
“至于高娶的贫家子弟……”
女生的声音微微一顿:“没出头的贫家子弟能见到富家娘子?尚冠里的勋贵们总不会靠慈悲成为有福之家吧!高祖迎娶高后时也不是白身。”
“这倒也是。”
民间爱以高祖迎娶富家女的高后来为自己壮胆,殊不知高祖可知的祖上是魏国大夫,其父不仅供得三子亲见始皇的出巡排场,更是让幼子拜在浮丘伯的名下。
浮丘伯是什么人?
荀子之徒,李斯、韩非、张苍的师弟。
一般人能见到他吗?更别提在当代大儒的名下念书?
况且高祖能做游侠就已说明家里把他养的不错,不然也没习武的体格,佩剑的资本。
更别提在迎娶高后时,高祖就已成为亭长,并且还与萧何、樊哙交好。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某地方的派出所所长与副县长,当地最大的肉店老板是亲密好友,其弟不仅考进清华北大,更是成了校长的徒孙。
说刘邦是草民那是相较于李世民、赵匡胤是草民,跟朱元璋一比就是彻彻底底的有钱人家,寒门子弟。
刘瑞在“这倒也是”后画上句话,让李三赶紧印出发售。
“李三。”
“奴婢在。”
“明天备些好茶叶吧!”
“奴婢能斗胆问句……”
“朕在文里拿高祖的闲事说道,少不得被朝臣找茬。”
李三为其换了热茶,借着压低腰身的功夫小心翼翼道:“何必呢!”
“子不嫌母丑,人……”
“不嫌的话又何来恶谥?何衬美名?”刘瑞问道:“常人被嫌顶多是上嘴上手,咱家被嫌……那能骂到千百年后。”
刘瑞喝了半杯热茶,感受着那巴蜀独有的青涩味在齿间缠绕:“没道理让他们占了高祖的便宜。”
“朕也要占。”
不出意外的是第二天的宣室果真涌进说教的朝臣、宗室。
刘瑞那是能吃亏的人吗?
肯定不能啊!
眼见嘴巴斗不过善口舌之利的皇帝,他们便想学文章里的妇人在那儿寻死觅活。
结果……
“高祖啊!!您看您当年放的(儒家曾得罪过刘邦),当年选的(刘氏宗亲)是什么人啊!这都在宣室欺负您的曾孙。”
朝臣和宗室抱着宣室的柱子哭天抢地,刘瑞直接跑到殿外哭天抢地:“我这就去高庙请您开开天眼,拿拿主意。”
第504章
不就是嚎吗?不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吗?当谁不会扯着嗓子撒泼打滚。除了那群放不下身段的,谁不会做这种事情?
朝臣和宗室还傻愣愣地抱着柱子,刘瑞已经出了宣室,摆出一副真要哭庙的委屈姿势。
“高祖啊!高祖!”前摇吼得太猛太狠的刘瑞因此扯了嗓子,像是有沙砾在喉管不断摩擦。
“快……快去安排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