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774)

作者: 六月飞熊 阅读记录

韩颓当的骤然起身把韩嫣的生母吓了一跳,连韩则母子都起身劝道:“公公(大父)别气!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因为怕韩颓当往韩嫣的脸上疯狂招呼,所以韩则招过女儿上前拉住韩颓当的手:“太公别气。”

当着小辈的面,韩颓当也没有动手,但是胡须还是因此一起一伏:“如果你能精于骑射,善于布阵,你的大父也不至于在含饴弄孙的年纪还要上阵拼杀。”

“再不济,如果你能控制你那愚蠢的脑子,控制住被脑子影响的下半身,你的大父也不至于扯老脸去向陛下请示。”

“真是王八羔子没良心。”

“吃着乃公的,喝着乃公的,闯了祸让乃公出面舍弃老脸。结果吃饱喝足骂乃公。”

“怎么?”

“就你委屈?”

“韩家的男人都没有委屈过?”

“韩家的女人都没有委屈过?”

“我告诉你,你大父就这点本事。放眼大汉!我韩颓当称得上顶天立地的男子,我至少对得起韩家的每一个人。”

发泄完的韩颓当让仆婢拿了冷酒消气,看得韩则的生母心惊胆战:“您都这把年纪了,何必为了小辈的事儿伤害自己?快别喝了!快别喝了。您好带要看着王孙长大成才,看着韩说立下战功。”

说罢也是大着胆子伸手夺酒。

韩颓当的长子之媳是老战友的女儿,同时也是关中的富贵之女,所以这点脸面还是要给的。

“是啊!大父。弟弟只是一时间没想清想透,您就别跟他置这气。”韩则算是此次事件里的第二赢家——因为刘瑞允许韩家的曾孙和王孙一起前往学宫,所以他的儿子能借此搭上洛阳的贵人。

儿媳与长孙的劝解让韩颓当的表情有所缓和,但还是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冲支离破碎的韩嫣骂道:“哭哭哭!就知道哭。都是做阿父的人了,不想着把骑射练好,经典读书,就想着用下三滥的功夫上位。学着那瓦房里的样式,乐府的把戏。你当全天下的人都是和你一样的蠢货?赶紧擦了无能的泪水给我滚回房去。”

韩颓当的眼睛看向畏缩的韩嫣之母与韩说,后者赶紧扶着韩嫣速速离开。

………………

搞定完由妹妹闹起的琐碎事后,刘瑞又召少府奉常、太仆宗正聊起阆中长公主的就蕃一事,听得宗正眉心一条,下意识地就想问道:“素来只听皇子就蕃,什么时候连公主都要就蕃理事?”

当然,他只是在心里吐槽,到底没有为此发声:“阆中福地,为公主的汤沐邑再好不过。”

“朕打算照高祖齐王的规格让阆中长公主去封地就蕃。”

“陛下!”这次众人可不能忍,直接由奉常卫绾打了头阵:“不过是公主的汤沐邑,何需以就蕃的规格隆重待之?”

而且还是高祖齐王的规格。

齐王刘肥,人生里的最大缺点是没个好妈,但也占了长子的福分,于高祖时得分七郡。

高祖再宠刘如意也没有分得七郡之地,而是和淮南王般分了三郡。

就这,高祖的戚夫人又哭又闹也无济于事。

刘瑞若按刘肥的就蕃规格为六月送行,那么光是护送的士兵就达千人,算上为公主开路的骑兵,服侍公主的婢女与教育公主的女史、为公主奏乐的伎人优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奴婢,那就得带一万多人。

一万多人。

这是要把汉宫的人才库搬走一半。

“臣知道您初为人父,必是对大汉的第一位皇女爱如珍宝,可这藩王的排场不是小数字。”

“确实不是小数字,但也没有耗子庞大到让诸位难办。”刘瑞知道他们到底反对什么,所以配合对方装傻:“百废待兴时都安排诸王一一就蕃,没道理在大汉的上升期比高祖在时还要窘迫。”

刘瑞敲着一旁的扶手,冲着朝臣似笑非笑道:“朕很相信诸位的能力,也很相信没人敢对朕的内帑动手动脚。”

“自朕创立科举以来,关中不仅多了人才,更是多了等待机会的预备吏。”

“他们在这儿一直熬着,靠着不足五十石的俸禄过活也不是办法,所以朕想借此送走关中的预备吏,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第506章

刘瑞知道说服他们的最佳方式永远都是搅乱他们的基本盘,逼得他们向下妥协而非向上硬刚。

关中的预备吏少说也有上千余人。

上千个读书人在近代乃至明清的北京就能闹出很大问题,更别提在人口稀少,识字率较低的西汉。

这时的儒生法士都善君子六艺,即使是无欲无求的黄老家都能斗两下。

更糟糕的是西汉还未完全禁止汉人,尤其是汉人里的士子配刃。

预备吏在地位上高于学生,而且拥有配刃的权力。

现在是国际贸易与河套地的开发,辽东郡及鲜卑旧地的防御工程需要大量的官吏补上,所以这些预备吏经常会去长安市令那儿接受来自北方各地的劳务派遣,不至于被每月五十石的保底俸禄活活愁死。

可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科举不会因此停止,河套地和鲜卑旧地的工程也会结束,更不需要上千官吏前去就任。

所以刘瑞祭出需要妥善安排的预备吏时,上一秒还积极反对的朝臣下一秒就不说话了,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刘瑞是在通知而非提议。

一旦他们继续反对,刘瑞就会将此事告知关中的预备吏。

即使科举相对公平,但是晋升还是要看个人背景。

能做预备吏的多半都是富农和小吏之子,带入现代的社会背景就是北漂、沪漂、港漂或是跑去台湾的小康家庭。